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利用敦煌文献考察了社会生活的经验与规则在唐宋时期对于敦煌大众的意义.对敦煌大众来说,社会生活的经验与规则既是常识,又是思想,更是一种秩序和制度,因此,知识不是思想的背景,而是与思想的统一.由此出发,通过对流行于敦煌地区的通俗读物的分析,并将其纳入思想史的视野,探讨在唐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中真正影响敦煌大众生活的知识与思想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敦煌文献中的学郎诗和学郎题记为依据,对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学生生活进行了粗略探讨,分析了唐宋敦煌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希望、兴趣爱好、快乐烦恼,敦煌地区的学生生活,既是对当时社会现时的反映,也是他们自身生活的写照。对唐宋敦煌地区学生生活的分析,对于研究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王使臻、王使璋、王惠月撰著的《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整理与研究》于2016年9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敦煌所出唐宋书牍研究》将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文献尽可能地搜集、分类,从每一类书牍的格式出发,追本溯源,考其源流和发展演变过程,图文并茂,对敦煌书牍文献的研究卓然有成。下编《敦煌所出唐宋书牍辑稿》则将所搜集到的敦煌所出唐宋书牍进行整理,按敕、表、奏状、上书、牒、榜、帖、状、启、书、委曲、谘和简札共十三类予以辑录,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分体、分类的敦煌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敦煌藏经洞出土道教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道教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教的仪式、方法、技术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祈福禳灾所依据的主要知识与技术;(二)道教的数术方伎背景,使得以阴阴五行为核心的宇宙观念、宇宙的自然运行和人生祸福相同一的观念、由此决定的秩序观念,通过道教的大众化传播,成为敦煌大众普遍奉行的指导生活实际的观念,是敦煌大众知识与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敦煌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三)道教建立的区分信仰者“善”与“恶”的教义、戒律、规则等,由于其与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一致性,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伦理知识与思想观念,影响着敦煌大众的社会生活;(四)由道教的“承负”观念引发的道教“功德”思想及善恶报应思想,成为人们积累功德、获得福报的信仰力量,因而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基本的道教知识与思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敦煌所出书札文献中所附诗歌的考察,发现唐宋士人之间在人际交往的书札中以诗歌相酬是个普遍的文化现象,敦煌书札对研究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主流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影响敦煌大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是自然的大众知识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就唐宋间敦煌大众来讲,对于道教的信仰和理解,同样是在大众思想的层面上。由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唐宋间敦煌地区道教大众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代方言可以考释古代文献中的词汇,此即所谓方言证古.敦煌文献为唐宋白话文献,今天陇右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词汇.本文利用陇右方言考证了十多条敦煌文献词语,说明古代词语还活跃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以此为古文献研究及词语考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将一类书牍内容较简略随意、尺幅短小者称简札、小帖。本文对传世文献及敦煌文献中记载的谘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略作考证,认为谘文以短小、简略、随意为特征,适用于身份、地位平等的官署与私人之间,传递信息颇为便捷,生活信息浓厚,具有反映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现实细节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22件汉、藏文宅经写卷,弥补了目前唐宋时代同类文献缺失之不足.敦煌藏文本P.3288V《宅经·五姓家宅图等占法抄》与P.T.127V《人姓归属五音经》均系依据汉文本《宅经》编译而成.它们的发现,表明宅经文献不仅在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长期流行,同时对吐蕃日常生活也有深刻影响,隐喻着归义军时期敦煌吐蕃移民转型发展、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的具体路径,成为唐宋时代汉、藏认同融合历史归宿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0.
从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到明代《西游记》中"唐太宗地府还魂",冥界演变之迹甚为明显。而敦煌写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宋代《玉历至宝钞》、明代《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作品对考察这一阶段的冥界演变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从上述文献的年代、与说唱艺术的关系以及冥界演进来看,冥界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要变化,说唱艺术中的"看图讲故事"是唐宋以来冥界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敦煌歌辞是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已为许多学者注意。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叙事性研究仍停留在玩赏精警语句层面,缺乏系统分析。而敦煌歌辞的民间文学性质,讲唱文学、声诗与戏弄对其创作的渗透等,则是形成敦煌歌辞鲜明叙事色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7日—1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1篇,与会的60多名敦煌学专家围绕敦煌文献的考释、唐五代宋初敦煌政治经济史、敦煌宗教史和敦煌文学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将大大促进转型期的敦煌学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变文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唐五代西北方言口头词语。这些词语许多至今还在河西走廊汉语方言的口语中被使用。选取了"槁"、"便"、"羸塠"、"撩捋"、"毷臊"等几个敦煌文献中的口语词,将它们与现代河西走廊方言相互参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5.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卷特征上,往往同一变文有多份抄本,这些抄本的残阙情况与命名纷繁复杂;写卷中存在大量的俗字、讹字、假借字、避讳字;同一个变文故事,有时候会出现两套写作模式。敦煌变文追求喜闻乐见,导民向善的编纂效果,具体表现为丰富多样的撰写形式、方言俚语俗语的大量应用、将众多人物的事迹集中于一人、因果报应教导人们向善戒恶、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6.
敦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市场上所见的丝绸不仅有来自东方的中国丝绸,同时也有来自西方的中亚系统织锦.敦煌文书中出现的胡锦和番锦之名,当与西北或西域地区有关.胡锦很可能不是在胡地生产的织锦;而是中原地区模仿西方题材或是有着某些西方风格的织锦;番锦则应该是与粟特锦等相类似的中亚系统织锦.依据中亚系统织锦的基本技术特点,我们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丝绸实物中,找到9种属于中亚系统的织锦.  相似文献   

17.
敦煌占卜文献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入认识中古时期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有着独特的意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积累,目前的敦煌占卜文献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取得全面收获的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在充分吸纳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文本、文化三个层面入手,就敦煌占卜文献研究的历史、问题、方法和视野等进行了论述,力求总结经验,厘清概念,拓展视野,将敦煌占卜文献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七、八年来,敦煌语词校释方面较有影响的四种专著问世,这四种专著是:新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敦煌文书校读研究》、《敦煌变文校注》。本文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之上,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献词语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文献中的许多唐代口语,后世典籍很少记载,但仍保留在一些方言口语中,结合方言词语是解释敦煌文献中疑难词义的重要途径。河南方言与敦煌文献所使用的方言(隋唐时期的西北方言),有着更多的共同性,因此,把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素像"习见于敦煌文献。有学者将部分"素像"释为"绘于生帛或白纸之上的素描形象"。通过考察相关例证,该释义有误。敦煌文献中的"素书"谓"写在白绢上的书籍,经书","素像"皆当读为"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