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或说洛阳水席起源于唐代的佛寺,或说起源于唐代武则天吃萝卜。唐代文献有关于洛阳饮食的零星说法,但水席来源的说法却找不到文献依据,也缺乏合理性。加以推测,当地农家以红薯淀粉制成的不同形状食品为主要原料,配以肉食,变换花样,轮番装碗上菜,招待客人。由于多是汤菜,相沿成俗,后被开发改造,起名水席。红薯是明朝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因而洛阳水席不会起源于唐代。  相似文献   

2.
洛阳作为一个文化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底蕴浓厚、特色突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针对存在的问题,洛阳应通过制定规划、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等措施来促进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双城为例,通过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民间音乐及戏曲四方面进行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特色。  相似文献   

4.
洛阳水文化高地建设要生态先行,以深入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等项目工程,实现"一河清水入洛城"的目标。打造洛阳水文化高地,要彰显城市历史文脉,通过河流水系景观讲述洛阳故事,建构心灵栖居的诗意场所。对洛阳河流景观进行大力度的建设、改造、提升,以丰富城市景观肌理,传承创新河洛文化,展示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魅力,有力促进地方文化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期待在中原大地、在"一带一路"的起点,把洛阳建设成为一座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东方文明都市。  相似文献   

5.
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设中,首先要关注城市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部分,特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隋唐时期是洛阳都城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为洛阳城市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因此,在洛阳特色文化城市构建过程中,唐代风貌应该着力打造。应该依托洛阳现有的隋唐宫城、洛河、天津桥、洛南里坊区、白居易故居、定鼎门遗址、龙门石窟等历史遗迹和遗址,借助隋唐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的建设,打造洛阳的隋唐历史文化和相关的文化产业,营造洛阳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洛阳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剧烈变化,冲击着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东民间饮食文化资源包含了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山东发掘民间饮食文化资源,既是保护和传承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和研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即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美味与营养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努力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小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是世界上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个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变异或消亡。非物质文化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要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保护与经营政策,保护和经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构建传承和保护机制,科学地进行保护和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3):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文化遗产的物质依托,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是实现其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特色鲜明的档案,提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水西简史》不仅研究了水西土司的历史,而且对研究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史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的今天,完全有条件以新视角去审视奢香夫人,对她的伟大业绩作出应有的评价和公正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亟待保护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文化馆应充分发挥其文化职能的作用,发挥基层文化馆的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开展服务、宣传等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饮食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里悠久的民族文明一样深邃久远。广西典型的菜类、粉点类、茶类、酒类、酱类、食俗类等饮食文化遗产的资源态貌各具特点,体现了食源的广选性、食味的复合性、食俗的信仰性、食风的民族性等特征,应通过增强保护意识、建立管理体系、成立研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等具体措施来保护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化着重考察在旅游活动中各个领域的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背后包含的共同的、普遍的本质。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建设喜忧参半。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相关对策思路,有助于洛阳旅游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广受关注的新课题。齐齐哈尔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把握生命原则、创新原则、整体原则、人本原则和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6.
饮食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可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饮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要充分利用饮食活动所占有的空间和时间,大力开展旅游活动,以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在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云南,各民族的傩艺术大都带有全民性质,是为集体消灾纳吉服务的.云南傩艺术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保留了许多原始遗韵.目前,我国已经积极筹备将傩艺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傩艺术的抢救和保护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云南傩艺术的起源、特征及文化功能等作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一国家文化寻根、反思和重构的全球性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民俗学从学术概念到人类文化自觉的反思,是一个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性转变,也是人类追求文化共享和多样性的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俗带入传媒时代,对民俗学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转变过程是现代社会对民俗象征、民俗思考、民俗符号等多重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9.
以洛阳市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洛阳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洛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和目前存在的困难及障碍,并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末以降,昆曲在全国式微,却在湖南的郴州得以流传,是为湘昆。新中国成立后,湘昆得以重现芳华。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加大对湘昆艺术的整合包装与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强化昆曲与文化、科技、旅游、传媒等相关领域的融合,推广昆曲艺术,打造湘昆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