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音乐是唤醒学生美好情感的良方, 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热爱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灿烂。“感悟”,“感”就是“感受”、“情感”,“悟”就是“领会”、“醒悟”。“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音乐的特点,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魅力所在。感悟既是手段、过程,也是目的、结果,通过感悟,学生发现音乐的美,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此,感悟应伴随着整个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参加工作近两年时间了,总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平平,常常会问自己音乐课该怎么上?却总也得不到答案。直到上学期,我接了一年级的艺术课程,一年级的孩子如果没有新鲜的课堂教学环节是抓不住他们的注意力的,并且每节课最让我觉得吃力的是该怎样引导他们去听音乐。可能是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我总是在上课的时候叫孩子们坐端正,  相似文献   

3.
<正>曾看过这样一则介绍,有个中考状元的学习方法是:每当做完一道题目后,总要停笔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怎么解答?这道题如果换个条件该怎样解答?久而久之,试卷上的题目他觉得自己早已思考过,解答时也就轻而易举了。反思其学习方法,我认为可以用"悟"字来总结。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悟一悟",或许学习数学就不那么难了。一、在读中感悟,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书本上有这样一段内容,"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V的计算公式是V=S h。"读这段内容后,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音乐教育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1.从小学到中学音乐课都在上,乐理也都在讲,可到中学毕业后究竟有多少学生懂乐理,有多少学生能识谱?2.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的歌曲,究竟有多少学生能传唱下来,一辈子都能记忆犹新?很少。究其原因,我觉得,除音乐教育大环境的不利因素之外,就其音乐课堂教学而言,主要是教师的音乐教育思想尚未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还被沿袭着,重唱轻理,重视讲理,忽视悟理。  相似文献   

5.
仇晓楠 《成才之路》2012,(11):57-57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但美的教育不一定就会让学生收获到“美好和充实”。新课改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改变的契机。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用心感悟音乐,把音乐融入孩子的心灵,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2年广西进行新课改之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理念已悄然融入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其实,我们只需要一句话来概括这个理念: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感悟.没思考,没感悟,哪怕学生背上再多的名文名篇,那也是死的——会都不会用,背来何用?我们大可通过三个简单的办法,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感悟. 一、诵读之法 我们知道,语文离不开诵读,因为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过语言关,而反复诵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字词、句读、韵律与情感,都需要通过诵读来把握. 就好比李密那篇以情感人的美文《陈情表》,古有"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之说.但是,怎么让学生较为容易地体会到李密那浓郁的情感呢?我教这篇文章的时候,先让学生预习,将字音标上,每一段的内容概括好.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将段意交流归纳一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学生几乎人人喜欢音乐,但有一部分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单调枯燥的训练方式已不能使学生在音乐课上领略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和美的享受,反而阻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9.
一、教会阅读、在把握文路中学会感悟把握文路,就是要循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这是一种以清楚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为目的的,是从作者写的角度来感知和理解课文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构思的过程,清楚作者的写作动机,理解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对语言和写作技法的运用以及对篇章结构的安排,透悟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信息,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脉搏,实现对课文由宏观到微观的感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使学生从满足自身写作需要的角度去感悟、去发掘,从中获得构思、立意、谋篇、写法和语言…  相似文献   

10.
感悟音乐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教师不能把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对孩子的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才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感悟音乐     
就像精灵族天生就懂得法术一样,音乐这种有魔力的语言,被上帝赋予了人类。她没有国界,从不排斥任何人。从我们生下的那一刻,血管里就奔流着音乐,当受到外界激发时,你听懂了,便共鸣起来。而我与她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她的多姿善变,让我觉得她像是与我朝夕相对的情人,令我永远欣喜着,幸福着。微苦的古典从四岁起,我就每周一次的去上钢琴课。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住在艺术学院的公寓。那地方离我家很远,妈妈每周骑车带我,风雨无阻近七八年。上课时,老师就带我去艺术学院的琴房。那是很长很长的一排小屋,每间属于一个主人…  相似文献   

12.
感悟音乐     
“音乐是什么?”是伯牙用弹拨如雨的十指,弹出那琴音流淌似水的《高山流水》从中可觅知音的那一丝畅快与感动的形成? 还是聂耳、冼星海用一腔爱国热血谱写的令人亢奋、激昂,可洗涤被“懦夫”二字浸染着的灵魂的曲子? 我不断地追问自己。  相似文献   

13.
音乐,它无处不在,它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们。但又有谁知道它从何而来?它具有哪些特征与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仍然侧重于“双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较注重培养学生学唱歌、学乐器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教学模式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常常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学会领悟音乐的内在美。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把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是其有效途径.它能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步实现完美人格的创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逐步认识到掌握教育时机调动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会学生自我教育是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精神财富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去年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任社会课的老师病了,我又因参加教研活动,只好安排学生上自习。 刚刚自荐做班长的彭博同学找到我:“老师,您不是让我们交一篇写春天景物的作文吗?我想带同学们到学校的小花园看看,可以吗?”“不行!”我说。“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您会同意的,在教室里等我的好消息呢!”“学校再三强调安全问题,你们…  相似文献   

17.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目前状态和某一企求目的之间存在距离差异。问题解决过程就是人们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目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有可能会推脱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作为教师,不要一味训斥他们推诿责任的行为,而是要想方设法都会学生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0.
教会学生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少年来,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注重现成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往往只强调教师“抓纲务本”,把书教好、把课上好。因此,在教师的教研活动中,一般也只是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事实上,真正要把教学搞好,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法,也要研究学生的学法,要把教法立足于学法研究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收到教学的实效。研究学法,也决不只是让学生学懂、学会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所以,教会学生学习,加强对学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