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主张维新救国,变革图强,深受国人的敬仰。康有为的一生与我国图书馆事业有着很深的渊源,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探索者,他开办“书藏”,游历各国图书馆,为创建中国近代图书馆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原文】别纸累幅过当1,老病废忘,岂堪英俊2如此责望邪3?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4文字,才尘忝后5,便被举主6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对梁启超的小说创作有多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使梁启超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促成其投身于小说创作;消极影响是:使《新中国未来记》中途辍笔。从梁启超开始创作小说到最后放弃所写的小说,康有为在其中扮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的青岛缘始于19世纪末的胶州湾事件,1917年康有为第一次登临青岛,1923年在青岛定居。素以教书授徒为业的康有为,晚年鼓起余勇操办教育事业。暮岁康有为无可避免地被历史隐匿了,1927年他怀着惆怅、无奈和壮志未酬的悲情,最终把尸骨埋在了青岛。  相似文献   

5.
雕版印刷孕育于隋唐五代。,在宋代形成并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南北宋300多年间,其刻书范围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均前所未有。它通过刻书的版式、字体、装帧等外在形式特征,展示出雕版印书的内在风貌,对版本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在海外的经商活动及其失败是导致保皇会衰落的重要原因.经商活动湮没了保皇会的政治主题,销蚀了其政治活力,破坏了其内部团结.保皇会和康门师弟因此陷入了一个无休止的商业纠纷泥潭中,以致造成师弟反目、人心瓦解、保皇会内部分裂.  相似文献   

7.
葛文峰 《邢台学院学报》2015,(1):107-108,111
最早由晚清中国留日学生主办的代表性编译刊物即《译书汇编》与《游学译编》。刊物对国外近现代政治、法律、社会、教育等新知识的翻译传播,以及对列强侵华政策与野心的披露,都显示出当时留日学生的救国努力与探索。事实证明,这两份译刊对20世纪初叶中国的社会发展、民主革命、新式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救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组织和领导了反侵略爱国的政治活动"公车上书",他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为救亡图存提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主张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改革和进步,从而企图实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和经济纲领,达到他的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孙中山曾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以前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一派人物。但两人却并未因救国旨趣相同而携手前行。该文除却时代主题,阶级基础、集团利益等熟论不提,而从两人性格着眼,认为其性格冲突亦构成了两派合作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孙中山曾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以前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一派人物.但两人却并未因救国旨趣相同而携手前行.该文除却时代主题,阶级基础、集团利益等熟论不提,而从两人性格着眼,认为其性格冲突亦构成了两派合作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中国近代通史作,几乎都有康有为于1895年5目2日发动“公车上书”的记载。虽曾有人提出异议,却未引起重视。事实上,康有为虽起草了上皇帝的万言书.但各省举人并未在万言书上签名,更未至都察院上书。康梁等蓄意编造了一个完整的“公车上书”事件,完全是为了抬高康有为维新运动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公车上书":康梁编造的历史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几乎都有康有为于1895年5月2日发动"公车上书"的记载.虽曾有人提出异议,却未引起重视.事实上,康有为虽起草了上皇帝的万言书,但各省举人并未在万言书上签名,更未至都察院上书.康梁等蓄意编造了一个完整的"公车上书"事件,完全是为了抬高康有为维新运动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救国图存,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并且身体力行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其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教育思想中,不乏对现阶段中国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的成分。变科举、兴学校、学西学是其维新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想;万木草堂办学是其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教育理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救国图存,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并且身体力行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其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教育思想中,不乏对现阶段中国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的成分。变科举、兴学校、学西学是其维新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想;万木草堂办学是其教育实践的组成部分;《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则是其教育理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被抨击、贬损是朱熹在近代的宿命的话,那么,朱熹在康有为那里的际遇则可以说是一个例外.无论康有为对朱熹的关注之广还是评价之高都在近代哲学家中独树一帜,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康有为对朱熹的关注和考辨集中在先秦和北宋两个时期,为朱熹找到了诸多的理论来源,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荀子.在康有为的视界中,如果说源头众多预示了朱熹思想的博大精深的话,那么,与荀子以及曾子的密切关系则决定了朱熹之学偏于一隅而不谙孔子大道.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针对人口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引导,将大同社会的教育分为前后衔接的五阶段;他提倡五育并重,德育为先。康有为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现出人本主义和新伦理主义的色彩,具有深远的人口学和教育学意义,对于我们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仍具有可资借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康有为把教育视为拯救民族危亡的前提和途径,通过亲身实践、改革旧式教育体制、废科举、倡新学、普及国民教育和设立奖励机制来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技,实现国家独立富强。尽管他师法西学的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出色的教育家之一。另外,由他发起的戊戌维新思潮为新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哲学研究的发展一直影响着国内外各翻译研究体系的分化和各研究范式的更替.以往建立在理论哲学基础上的许多翻译研究脱离了现实生活世界,失去了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研究模式,把翻译看作是在自然、社会和个人精神三个世界层面上的传播交往行为,呼唤翻译走出观念文本、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对非文学文本翻译的探讨——以“小康社会”译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是指引我们建设更高要求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小康社会"是报告的中心词,也是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题词.以纽马克的非文学翻译理论来分析解读"小康社会"的译语、原文本的隐意、英译文本的差异和译者此中的策略,对加深"小康社会"的理解及翻译实践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