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参》误区——《教参》不应成为教师教学的拐杖,而应成为教学的“指南针”《教参》是语文教师的主要参考书,它可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大纲》的内容,熟练掌握和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正因如此,《教参》也就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拐杖。但我们知道,《教参》对一篇课文的分析主要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层次、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无疑也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许多教师也惯于讲这些知识,一是讲起来方便自如,二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教学参考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科书编写,用于帮助和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用书,它是教材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了教参,会使教师如虎添翼,教学锦上添花;用不好教参,也会产生误导,使教师威信受损。教师怎样使用好教学参考书呢?笔的体验是要在“读、悟、联”三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读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年第4期刘娟老师《将教参请下神坛》一文后,钦佩作者对教参的反思和借用教参之“错”的勇气,但对文中的部分观点及分析等不敢苟同,现提出浅见就教于刘老师及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4.
读罢仝建设《取消语文教参如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一文,初觉耳目一新,拍案叫绝,但冷静思考之余,又颇有一些异议。  相似文献   

5.
探寻文言文教学新法,执教《满井游记》,将与《三峡》《与朱元思书》进行比较,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始得文言教学真滋味。  相似文献   

6.
《三峡》是著名的山水散文。本文再现了《三峡》教学实录,来一次心灵上说走就走的旅行,体验一次三峡之旅。  相似文献   

7.
姜涛 《现代语文》2011,(9):136-137
一、探讨课文删节问题的缘起 近日在执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时遇到了两个困惑。其一是在教学张岱的《于园》时对其中的“至于园可无憾矣”的翻译产生了疑问,根据上文,笔者把它翻译成“到了于园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可是与课本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译为:“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从字面上看,我们是如何也难以理解教参上的翻译的,  相似文献   

8.
语课程论和教学论专都比较重视教材的问题,但其中对教参的问题论述仍然很少,有的根本就没有提及。即使是在教材论的专中,教参的问题所占的分量也很少,仅停留在简单介绍上,谈不上展开研究。这种情况与语教参在语教学中的实际影响是不相称的。所以,对中学语教参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也就成为了必要。本拟对其一般性问题进行简要地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和苏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需用两教时。苏教版教参明确指出,第二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为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怎样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呢?究竟捕捉“什么”才能“迅速”呢?捕捉住哪些有规律性的内容,才能迅速概括出事情.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第一教时的设计,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可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三个问题: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师用书真的只是教学“参考”书.文本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参而不同于教参.出得了教参,入得了文本.就有我们的事情可做.下面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进行例说。  相似文献   

11.
自从《廉颇蔺相如列传》被选人教材以来,该文的教学实践大都受“教参…‘智勇论”教学指导的影响,“教参”中明确指出“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参第二册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将笔者在教学中所发现的列举于下,就教于同仁。一、课文中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新入选的课文中,尤以《神奇的极光》《空间和时间旅行》为最多,因已有文章指出,此处只列举没引起注意的两个有问  相似文献   

13.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还是韩麦尔先生?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我个人一直倾向于后者,不料最近发现我的看法与人教版初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产生了抵触。仔细阅读教学参考书的补充资料部分,终于发现了许汝让老师的一篇文章——《〈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莫非这就是教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论争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育界的思想空前解放,许多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受到审视、质疑。对“教学参考书”的反思便是一例。新课改背景下教参功能何在?有无存在价值?笔者检索到10余年来探讨语文教参的论文200多篇.其中有70多篇论述语文教参功能及使用问题。焦点之一是争论“语文教参存废”。有人严厉抨击教参的弊端,主张“废除语文教参”:  相似文献   

15.
《三峡》     
一、课文悟读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如何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地强调:“《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固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其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一册《长江三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教参》给了这样的答案: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方法。我认为,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应是通感和比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必修1)》中的课堂提问内容进行研究,总结了创设情境、结合实验、温故知新、设计问题链等有效提问的方法,并从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参修订两方面提出有关促进课堂提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老师们每上一课之前 ,看得最多、研究得最仔细的就是一本教参。记得钱梦龙老师说过 ,如果说教学要遵循什么“法”的话 ,《大纲》才是“宪法”,是根本大法 ,如果不把《大纲》研究透彻 ,教学就如同“盲人骑瞎马”。教参虽然也是根据《大纲》编定 ,但其内容相对统一 :每一课讲什么、怎样讲、学什么、怎样学 ,学生会有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最后布置什么作业及参考答案等都有较统一的要求。老师们以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和例子来教学 ,何谈创新 ?这样 ,教参岂不成了创新教育的“羁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以…  相似文献   

19.
朱泰松 《教育文汇》2007,(10):43-44
不知不觉间,我已教了10年语文了。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和身边的同事们仿佛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教师教学用书》上关于文章的解析忠实且惟恐不能忠实地搬给我们的学生,有时甚至担心学生的理解与“教参”相悖了。可笑吗?不,可悲!阅读本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而这种以“教参”为准绳的思维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多少有益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人民教育》2002年第4期刊出《点击校园“水货”》文章披露教学中的教案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它引发了广泛参与的有关教案问题的大讨论。很多讨论文章指出,目前教师写教案抄教参、抄教案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有的是上完课后补,教案多是在书写、字数等形式上下功夫,应付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