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同样面临着实现教育本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课题。殷斌宇同志认为,实现教育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关注学科指归,又要关注教师自身素养与信仰,还要关注学生成长生活。他从六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既涉及课程实施基础,又瞄准课程核心能力与发展性,更强调课程思想价值引领与品格形塑,可谓大家之作。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大多是以一个班为单位进行的,要想做好一位班主任,既要结合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又要深入了解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转变观念,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使他们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学业。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使命,都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中,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既要深入探究思政教育规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又要针对两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结合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不断拓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地理模块课程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中,既要努力实现作为专业基础的地理课程价值,又要突出地理学科本身所应追求的课程理念,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地理课程的一般教育功能,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基点,一切教育都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他就应当首先全方面地了解人."教师要把了解学生,认识教育对象放在工作首位,既要了解学生个体,又要了解学生群体:既要了解学生的昨天,又要看清学生的现实,并预测和控制他们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一、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者既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又要了解教育教学的全局。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是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  相似文献   

7.
张富 《江西教育》2011,(1):25-27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基点,一切教育都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他就应当首先全方面地了解人。”教师要把了解学生,认识教育对象放在工作首位,既要了解学生个体,又要了解学生群体;既要了解学生的昨天,又要看清学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0.
高数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数类课程设置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具有基础性和后继性,又要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而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学,高数类课程教学改革要转变观念、联系小学、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参与意识和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既要加强双基又要提高智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既要让学生学会,又要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既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学校课程从设置到落实既要回应未来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期待,又要与学生的成长节点契合。通过对学校课程的反思,进一步认识课程发展中更深入的自然融创是关键路径。在每一课程领域内和教师一起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融创课程项目,在自然的融创中让学生最终找到一个完整的更加精彩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国际交流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在小学阶段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 更要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与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顾云霞 《学子》2014,(11):72-72
选修课有其独特的价值,它的设置主要是基于学生未来不同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因此,对于选修课程的学习,就应满足学生自主发展与特色发展的需求。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既能让学生拿到分,又能实现课程设置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有所得。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高中政治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广大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现实性,在了解学生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应为学生创设一种促进其素质不断生成、发展、提高和完善的学校生活。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它们的设计与实施既要合乎学生发展需要,又要合乎社会发展需要,更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既要回归生活,又要超越生活。在回归与超越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需要通过活动、体验、理解和表达等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但是人们不懈的追求 ,而且是人们跨越教育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桥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确立 ,但课程改革对学校及教师又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他们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教师既要向超前的教育目标靠拢 ,又要受滞后的教学评价制约 ;教师既要面临课程结构的调整、综合课程实施的挑战 ,又要面临教学设备贫乏、教学时间紧迫的困境 ;教师既有一点被新理念冲击的兴奋 ,但更多的是压力和困惑。因此 ,我们必须关注教师的发展 ,不应让他们处于盲目应付的状态 ,而应促使他们从教育者向研究者转变…  相似文献   

18.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可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指导性意见.实践证明,积极改革学业评价方法,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减负增效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 一、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学业评价理念 学校可以通过业务学习和教研组活动,组织全体一线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学业评价的指导性意见,不断领悟学业评价的深刻内涵,并引导教师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深刻思考,开展专题讨论,逐步形成一致共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业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应重视职业学校办学的专业特点,这是无须争辩的。需要我们探索的是,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既要有专业特色,又要具有实用性和发展性。所以,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分析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在学校所产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