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能通过思维的创造性和建模能力来运用数学知识,通过问题的现象看到实质,把实际问题看成数学问题中的一个模型,利用解决数学的各种方法使实际问题获得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按照数学思想的类型分成一个个模块,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通过对建模思想的认真探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不畏艰难的意志和要学好数学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可操作,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从而促使  相似文献   

3.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出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在小学阶段建立清晰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自觉检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模型的创建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就谈  相似文献   

4.
模型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核心词之一,教师如何把握它的内涵与外延,并渗透在实际教学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打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渠道值得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也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问题解决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对所研究的系统所作的一种数学抽象,它摒弃了一切非本质的属性,刻画出该系统中一些主要因素的关系和  相似文献   

6.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最关键的就是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琳 《教育》2013,(15):54-5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明确指出: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维",并具体解释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体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一般地说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概括或近似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一般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示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验证结果。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深远意  相似文献   

9.
陈元云 《山东教育》2012,(Z5):78-8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重视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从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情况看,数学建模已成为中学数学学习的必须目标;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数学建模既是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学好数学建模,能够  相似文献   

10.
赵春 《江苏教育》2013,(22):31-33
<正>一、教材分析与设计理念本节内容为苏教版《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一节。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不等符号,会做一些简单的大小比较练习。教材给出了3种类型的不等关系问题,分别为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与应用,学会在生活中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来解决问题,即实施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不等式—解不等式—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11.
数学建模的实质就是,利用学过的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举例谈谈如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模型解题现实生活中,平行光照射不同物体形成了不同影长,这些物高与其影长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而"相似三角形"知识将为我们  相似文献   

12.
蔺丽娟 《山东教育》2013,(Z2):80-82
建立数学模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相似文献   

13.
李猛 《考试周刊》2012,(14):54-55
建立数学模型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几个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但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的可能仅是就事论事,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因而也是零散的。事实上,对儿童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  相似文献   

15.
王吉鹏  王鑫 《山东教育》2012,(13):42-43
2011年刚刚修订、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在小学阶段模型思想的基本理念和作用,明确了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这不仅表明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明确了建立小学数学模型是数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经验与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在与学生一起学习完基本知识后,有意识地通过认真思考,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出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新问题,可以使学生提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下面是笔者将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知识结合在一起教学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7.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的抽象,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个近似的反映.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要把现实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数学建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初中九年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过程,从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知识的意识,培养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强化数学建模意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是很有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中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样做显见有以下好处:一是把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鲜活和具  相似文献   

20.
《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学生数学符号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符号感就显得非常之重要。要培养学生符号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数学符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经常用到,只不过并不知道其名而已。因此,在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