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众化社交媒体平台赋能学术传播新的渠道、内容和环境,带来多元主体参与和关系互动。以社会网络分析与深度访谈的混合方法,在跨平台综合视角下对学术知识从传播到主体互动进行连贯性考察发现,社交媒体通过扩大可见性、凸显液态性和深化诠释性,推动学术知识从象牙塔内流向公共场域;多元主体基于不同关系网络进行多层面互动,彰显出实现知行内化和身份认同的理想追求。社交媒体的知识传播之旅是一场从心与心的交流到撒播的过程,本质上难以突破结构化困境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但通过多级转译和扩散机制,将相对完整的专业性知识进行大众化、碎片化传播,扩大了知识直抵公众的可及性,而网络媒体的跨时空存储与便捷提取特性,又延长了学术知识传播的生命周期。这意味着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子拥有了更多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去寻求更多、更高质量精神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刘小燕博士在《国际新闻界》2004,6期撰文认为:在政府形象传播系统结构中,社会公众是作为政府形象传播活动的受体一方而存在的。他们是与形象传播主体政府利益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政府形象传播是透过政府本身的行为和对政府行为的解释。将政府这一有机生命体展现给社会公众,旨在强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互动,  相似文献   

3.
符号是传播信息的外化形式。传播信息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外化形式后,才能进入传播领域。非语言符号是现代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起着强调语气,体现个性,缩短距离,表达真诚,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摆脱尴尬等重要作用。他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败。文中就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的意义,表现形式及其运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2007年高考对语言运用的考查新增了"鲜明"这一要求,这给备考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着重从恰当选用词语、恰当选用句式、恰当运用修辞等角度去剖析,并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解析,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真正掌握鲜明表达语言的技巧,在考试中能自如发挥.  相似文献   

5.
网络新闻传播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完善。本从网络新闻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了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发展,并从广泛性、先进性、针对性、全时性四个方面阐述了互动性等特点,以及具备以及人为本的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阳阳 《考试周刊》2014,(51):18-19
新闻发言人应当在语言表达技巧上注意:借助肢体语言表现自信;增强语势的感染力;照本宣科与脱稿表达相结合;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切勿"绝对化;直截了当,避开语言"陷阱"。  相似文献   

7.
民主价值观念的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潮流趋势,它与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吻合,新闻传播对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是公众真正行使民主权利。要实现这一点,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必要条件,新闻传播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而又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的第一种传播媒介,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传播媒介,它是传播者想要把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基本障碍。语言运用得如何,在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著名传播学者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提出了关于如何运用新闻语言表达新闻事实的几点见解,探讨如何使“言语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从而真正实现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金鑫 《华章》2011,(14)
采访与有些工作不同,它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进行.不仅在采访完成后,记者以其成果--新闻作品发表,同社会发生交往;更主要的是在采访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这种交往.因此,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审时度势,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有声语言表达把播音员主持人、信息、受众三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是信息传输的重要渠道。有声语言表达与传播语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将着重探讨在不同的传播语境下,有声语言表达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媒介独特的介质属性,数字化新闻的写作出现了新的体例。从实践上看,网络新闻的写作形态,不是平面媒体新闻稿的简单转贴,而是针对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特点,所产生的不同于平面媒体的新闻新体例。这种写作形态的转换,对传播效果,传播速度,甚至传播内容价值链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数字化新闻的写作形态,成为了新闻写作包括新闻采访过程的新课题。本丈对此作一系统归纳和思考,以探求内中规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闻承载着化,化差异影响着国际新闻传播内容的选择、制作、理解和传通效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地提升。充分认识到化差异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在当前英语强势的国际传播环境下,提高传播效果,将一个明、进取、关注人的发展和真正负责的国家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王军 《甘肃教育》2021,(3):148-149
从人际传播角度考查,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构建的统一语境。当代教师应基于人际传播语言表达的特点,同时结合非语言和副语言的应用,通过真诚自然的言说,饱含情感的话语和富有爱心的表达,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传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以其全息法,交互性,快捷性,信息共享等特点获得迅速发展,本就新闻传播的五W因素在网络环境下呈现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试图由此得出一些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各种表达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效果。间接表达是汉语表达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什么是间接表达?它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作者围绕上述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新闻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涌 《韶关大学学报》1998,19(5):116-120
网络与新闻传播可以建立十分紧密的关系,新闻报道的许多环节都可以借助网络的手段,成为网络传播。网络新闻传播有着鲜明的特征,改变了目前新闻传播的结构,对新闻事业发展也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科技新闻传播现状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是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良好平台。目前网络媒体中,科技新闻存在着比例小,表现手法猎奇化、庸俗化以及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导致网络科技新闻传播效果不佳。解决网络科技新闻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升网络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需要网络媒体自身、网民以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新闻传播,就有什么样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活动过程。主要就是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的过程。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介,造就有利的舆论环境。是能否成功地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关系活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角度看,对外传播的最佳效果即是实现群际的彼此认可和理解。主要从语言社会学的角度,利用豪格等对社会认同过程中的语言、言语和沟通的研究理论,从包括积极引用和消极引用比例、共享假设及语言库的差异等方面来观察中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中出现的语言及言语使用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策略及原则指导。认为跨文化新闻传播媒体应在文化移情和言语代码理论的指导下,遵从他者的语言或言语风格的相关规范,依据听众需求及时调整信息生产的内容和方式,弱化"族群标志",通过"沟通博弈"来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古已有之,研究古代的传播途径,对于今天进一步健全传播途径有借鉴作用,在前后纸时代,人们从史官所著正史,封建社会政权内部发行的邸报、露布中接受新闻。此外,文人笔记,民间所办非法小后,口头传播等各种形式,也是新闻传播的渠道。其中,文人笔记的内容与今天报纸最近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