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超 《广西教育》2010,(29):23-24
如果把我们的语文课堂看作一个节目的舞台,那么课堂应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在这当中只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设计节目的环节,掌控节目的进展,导引节目的走向,实现开展节目的目的;而学生则是参与节目的嘉宾或观众,通过参与节目,获取知识,获得精神享受,体验节目带来的乐趣。因此,课堂上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该采取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2.
舞台是让我展示自己的地方,戏剧舞台是我的一块土地.舞台、大屏幕,电影等在这一系列迅猛的视觉冲击下,如果演员在台上的表演无法让他们信服,那么也许剧院将会再一次地被观众遗弃.所以在新形势下要做到与生活逻辑相近,要做到使现代观众信服,除了要改变演剧形式外,演员在舞台上是否进行着有机互动自然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们发现,大凡歌星开演唱会时,总是喜欢走下台来与观众握手,甚至鼓动观众一起唱,现场气氛异常火爆,观众热情高涨,演出效果极佳。 如果教师也能像那些歌星一样,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他们一起探讨研究,那样我们的课堂气氛就会像演唱会一样热烈,学生就会热情地参与,教学效果必定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系统的艺术学科,同样是一种需要满足观众听觉与视觉享受的艺术形式,所以对于声乐演唱人员的专业演唱技巧以及舞台表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声乐专业学生不仅能够独自进行专业、完美的二度艺术创作,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舞台表演能力.高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不仅需要通过自身的声音、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一系列的方式来演绎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故事、表现作品的情感,还需要调动全方位的表演能力来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学开展中,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才能使声乐专业人才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标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交流与心灵对话的舞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心理相容.实践结果表明,教师与学生心理相容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学生思维敏捷,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课堂教育发展至今,多数学校仍旧保留了一贯的讲学模式:老师唾沫横飞,挥洒知识,然而台下学子是否渐入佳境?这究竟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应有的,他们所得的课堂?这就如同狭义上的一场场独奏表演,互动性影响着表演的整个过程。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就对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与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简要分析。本文以稍具讲学模式风格的初中数学教学为分析的主要对象,首先探究课堂教学中,独奏者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性;其次,分析说明互动对知识接受者、知识播种者以及对课堂整体三方面的意义;之后对于教学过程中,就师生互动性而言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师生互动中现存的不足之处,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1 主持人和歌星、明星一样,处在一个大众所仰慕的中心位置。他的一举一动都带有神奇的效果,使亿万人神魂颠倒。他的外在表情和内在感情,无时不在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绪。使观众厌倦,无意于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失去广大的受众,是任何主持人都不愿发生的局面。这一点,主持人和观众都是明细的。  相似文献   

8.
赵怡 《地理教育》2010,(7):114-115
一、巧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使教学过程更有效在设计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凸显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是关键,往往花很多时间在重点知识的讲授上,并想出很多办法来化解难点知识,且认为导入与小结只是花架子,做不做无所谓。教育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互动"这两个字近年来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我们常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观众与主持人的互动,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演唱会上歌手明星和观众间的互动,显然互动让观众的参与性、积极性更高了。渐渐地,互动式教学模式也被带进了我们的英语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然而,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大大地促进  相似文献   

10.
以新课程为基础来重新审视课堂,我们可以看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沟通与合作,是老师与学生围绕着课本,而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不可分离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人格平等的.数学教学同样如此,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与交流,而互动的内容就涵盖所有的我们所需要教授的知识信息、表达方式、个人能力、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以互动的形式来开展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通过交流来掌握课标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在我国传统教学中,数学只是强调解题方式与解题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获得劳动成果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多数教师都会通过互动这一环节来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同时学生也是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行为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从自身年龄对知识的看法及时的反映给老师,双方便在这一交流过程中获得各自所需要的信息,并求得进步、发展、完善。而在中学这一成长阶段,师生间的互动最为主要的体现方式就是提问,现在我就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下这一互动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打造情境化的唯美意境,使之更能唤醒学生的心灵;再现生活化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且通过各种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使课堂在师生互动中体现知识价值与生命情感的和谐统一,从而为学生在心灵中搭建各种舞台,使之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及高考、中考的影响,长期以来,历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初中历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有些学校没有历史教师就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有些学校则不开设历史课;有些教师也认为历史课是一门讲故事、哄学生开心的课,只要学生爱上就行,学到没学到知识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历史课不是必考课,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历史”的现象。如何使“厌烦历史”的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历史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化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本身在化学接触的时间就存在劣势,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虽然存在,但与学生的日常衔接性较强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缺乏化学的观察、逻辑等思维能力,因此在互动的过程中就较为被动,教师可通过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创新思考,在课堂上转化角色定位,让学生走上主动的求知舞台,徜徉在化学的视域中积极的展开联想,摸索化学的规律,基于互动形成独立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观看电视娱乐节目,惊叹主持人个个都是煽情高手。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他们以言表情,以情激情,用情去驾驭每一位表演者,用情去关注每一位嘉宾,用情去感染每一位观众,用情营造了舞台上完美的艺术、哲理和娱乐氛围。这使我想到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个性的张扬,内在精神的解放,缺少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情感的温床?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必须做煽情的高手,用情去融化传统教学的冻土。1.要深情尊重,让学生敢于自主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  相似文献   

17.
王海峰 《生活教育》2011,(16):34-3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安稳"课堂,它更像是一出学生当主角,师生不断交锋、互动的即兴舞台剧。在这个开放的舞台上,老师是大方向的调控者,是学生思维的催发者;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开放思维、张扬个性。只有在这充满生气的课堂氛围中,智慧的火花才会被一次次点燃,动态生成资源才会不断涌现。所以说,生成源于师生间的精彩互动。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获得劳动成果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多数教师部会通过互动这一环节来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同时学生也是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行为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从自身年龄对知识的看法及时的反映给老师,双方便在这一交流当中获得各自所需要的信息,并求得进步,发展,完善。而在中学这一成长阶段,师生间的互动最为主要的体现方式就是提问,现在我就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下这一互动行为。  相似文献   

19.
年初岁末,港台歌星奔往上海的演出正不绝于途,街头红红绿绿的演唱会招贴和报刊广告对许多年轻人和歌连极具诱惑力。尽管票价不菲,然挤上公交车赶去的观众仍兴致颇高,少有怨言。屈指算来,年来进入上海体育馆举行个人演唱会者,唯港台等境外歌星占绝对优势,这固然说明上海的演出市场对境外歌星是多么具有吸引力,但沪上观众确实是心  相似文献   

20.
品读     
<正>在学校中求学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如何制造新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创造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创造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诚如教育家杜威所言,在学校中求学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如何制造新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变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探究启发式的模式,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