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贤 《考试周刊》2014,(34):61-61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更有效呢?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一、准确把握读音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有声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对普通话声、韵、调和音变的综合运用、综合检验的一种形式。低年级课文的特点是汉字夹拼音,以及纯拼音  相似文献   

2.
张永刚 《现代语文》2008,(12):28-29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经典认识,但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颇深的语文课堂教学,做题、讲题充斥其中,却很少听见朗读声。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这样规定: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朗读的要求上认识不到位就造成指导错位,指导错位就不能发挥朗读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由于高考没有考朗读,所以在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轻视朗读教学。但是,朗读是汉语言教学的传统,是上好语文课的根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高中是走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的过渡期,重视高中生诵读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恰当表达自己想法尤为重要,这也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它创造性地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假如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它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教育学家蒋仲人先生说:"就学习语文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朗读培养的必要性1.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朗读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怎样朗读好一篇文章呢?1.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态度鲜明、感情真挚。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产生真实的感受,指导学生在声音、语气中自然流露,做到以情带声。2.坚持用普通话标准音,读准每一个音节。做到口齿要清晰、读得要通顺流畅,不顿读、注意字音变化中的衔接,声音强弱变化要和谐,声音要轻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的确,翻阅<语文课程标准>,1~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只有一句话没有因学生的年龄、认知变化而变化.那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相当重要,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普通话的要求更加严格.在课堂上,教师们要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注重发音标准、感情表达的培养.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能力仍然不够重视.本文将会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浅析“课堂朗读”训练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们朗读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聂慧玫 《考试周刊》2014,(45):20-2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目前的高中语文的阅读课堂对朗读普遍弱化,不够重视,现状堪忧。朗读对阅读意义非凡,将朗读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能让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其中"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读感知、理解课文,通过读来表达感悟。可以说,读的成功与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通过梯度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兴趣引路,制定分层目标1.示范引导,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朗读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朗读看成是一种任务或负担,会主动读,乐意读。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常常把电视台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所有读书方法中的最主要一项,可以起到培养语感、感受情感的作用,如果我们明确朗读的目标,并以情感为维系纽带,带领学生走完朗读教学全程,那么学生将会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一、将朗读目标安置于教学活动之先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经说:非朗读则难以体味文章的音乐之美、铿锵之美,也难  相似文献   

11.
刘辉 《考试周刊》2013,(19):29-29
<正>"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具体地学到艺术语言的表达技巧,丰富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朗读也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可以把普通话说得更好,提高运用普通话交流思想的能力。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可以知道:学文章要"读",学作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朗读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具体表述的时候,还是略有区别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体达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对孩子的朗读是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评判标准的,尤其是低段学生的朗读拔高要求,过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急躁、盲目、无所适从。基于低段年级的朗读现状,从正确朗读的角度,阐述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古人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也是现今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包含了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的认定。因此,要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4.
<正>张颂认为:"所谓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新课标高度关注朗读教学,要求高中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朗读教学是一种基本课型,抓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然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级越高,朗读越被  相似文献   

15.
一、朗读、默读“不分先后主次”是错误的现将《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表述列表如下:学段朗读教育目标默读教育目标(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笔者认为默读是枝叶,朗读是根本;浇树要浇根,根深才能叶茂;学好朗读,默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上来了。不应该把朗读要求降低,反而把默读要求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盐源班"学生来自于景区,普通话基础差,方音重,但学习热情高,通过学习要能说、会说普通话。本文针对学生语言现状、性格特征,从发音、方音矫正、朗读、说话四方面探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难点,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能说、会说普通话。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上的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占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只靠看,只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学生在学期间均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且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乙等,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缓发毕业证书。"我院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已有多年。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中我们发现,普通话教学过于注重声、韵、调的发音辨正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训练,使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失分较多,也暴露了我们的普通话教学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不足。本文旨在总结归纳"说话"项测试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让学生"能说"、"会说",使普通话教学能够切实起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长新 《广西教育》2010,(10):51-51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有助于更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更好地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朗读者达到"语音标准规范、声音悦耳动听、感情把握准确、技巧运用得当、表情达意适切明晰"的要求,我们按照梯级训练理论,把朗读技能切分为"普通话语音层面——发音器官控制层面——内部心理感受层面——外部表达技巧层面——情感与技巧对接层面"这样几个"梯级",然后逐一再行细分,最后沿着"诗歌——寓言——记叙文——论说文——散文——影视对白"的路径,分别选取一些适切的篇目,进行理解和分析,产生真实的情感、鲜明的态度,形成准确的内部心理感受,并且借助"悦耳动听"的声音,选准外部表达技巧,作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随情转,从而实现"表情达意适切明晰"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