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宗明 《考试周刊》2013,(58):26-26
<正>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蕴含灿烂悠久的文化精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一直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思索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策略三方面阐述了见解,做了研究。一、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  相似文献   

2.
苏拓 《亚太教育》2019,(9):108-108
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有效性,创造性地应用好教材,强化学生阅读和诵读,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素养,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鉴于此,本文对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刘节约 《考试周刊》2014,(65):28-28
<正>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文言文既要强调熟读又要强调深思;只有把深思和熟读有机结合,才是文言文的完整意义上的为学之道,二者缺一不可。一、深思和熟读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深思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深思直接表现为认知和理解。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大量的实词和虚词,需要把握有关文言句式及相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内容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史记的选修,使文言文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文言教学要重视课外功夫,课堂内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如何进行文言教学这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文言是我国古代的固定书面语,主要以表达思想、记载史实为基本特征.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白话文逐渐代替了文言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本文从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文为研究对象,就文言文的人文特征和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探讨,从而提出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文方面的编排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语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高中文言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自“少教多学”理念出现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语文教学中,也给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丰富学生文学储备、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职责。文言文阅读教学需要落实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文化常识等多种内容,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在“生本位”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方式,树立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层次化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巧用读写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多形式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脍炙人口的历代文言名篇,但因学生缺少文言积累与应用语境,没有良好文言阅读学习兴趣与习惯,对"文不甚深"的浅易文言文也有佶屈聱牙之感。突破文言文教学困境需要激发学生文言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丰厚文言词法句法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文言文魅力感受中爱上文言阅读,获得文言文学习与语文素养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刘燕 《文学教育(上)》2014,(12):118-118
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脍炙人口的历代文言名篇,但因学生缺少文言积累与应用语境,没有良好文言阅读学习兴趣与习惯,对“文不甚深”的浅易文言文也有估屈聱牙之感。突破文言文教学困境需要激发学生文言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丰厚文言词法句法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文言文魅力感受中爱上文言阅读,获得文言文学习与语文素养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要能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因此这就成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一个难点,虽然教师花了许多功夫,但是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文言素养不好的学生对它往往望而生畏。这就造成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对此,我对许多文言虚词解题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发现它们当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虚论虚,  相似文献   

11.
商贺双 《学语文》2014,(1):76-76
正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学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可教学成效却不见起色,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升反降,甚至出现了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如何走出困境,如何使学生静下心来,走进文言的殿堂,去感受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要寻求的出路。生本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王盼 《考试周刊》2014,(39):24-25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审美教育缺失。选入高中教材的都是经典的文言篇目,其中蕴含丰富的语言美、人格美和文化美。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韩甜甜 《考试周刊》2014,(44):39-40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自主探究能力,并且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是所有语文老师面对的难题。作者力求通过"学讲练"结合的文言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文言阅读的策略,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反观当今学生,他们对学习文言文存在畏难情绪;再看当下课堂,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之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高课堂实效,着实成了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难题。一、创造"自主"的平台在讲《烛之武退秦师》时,课文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叙说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文化的精华所在,要想走近它,汲取其中的琼浆玉液就需要掌握阅读文言文的钥匙——语法分析。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无论是为了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是为了提高高考语文成绩,提高学生准确地解读和推断文言词语的语法分析能力,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大块头”,但真正的文言文教学并不在乎多,而在乎透。面对一篇新的文言文,学生往往无从下手,那么,在课堂上能否培养学生迅速阅读、迅速反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讲授一单元文言文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明白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更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不再是简单的串讲,而要加强学生翻译、理解、赏析能力的培养。所以新课讲授前应以某文言小段为例,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长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难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在"知识与能力"领域,要求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价值观"领域,以"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为目标。《新课标》体现出鲜明的应用性导向,强调对文言文的实际理解、应用,以及发挥文言文教学在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审美能力、继承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文言文的教学难以深入,实因缺乏语言环境。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是"中文写出的外语",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输入和使用的积累。课堂教学中,通过经典背诵、内容讲解,大部分学生仅能获得"1是1,2是2"的单点知识,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而文言文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使用技巧、使"死文字"变为"活文字",文言文恢复其"文字—工具"的本质,成为学生探索和理解古代文化、汲取民族智慧的工具本文及本文基于的教学实践是对文言文写作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作用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历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兼具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多重教学功能,显然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最佳载体.同时,统编版教材在文言文的教学篇目与组元形式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提示我们,必须优化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落实其教学点,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在文言文教学的基础点、落脚点以及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应秉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从而实现优质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李靖 《学周刊C版》2011,(12):117-117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五本必修课本,每本均安排了一个单元的文言教学,所选篇目都是经典之作。学好文言文,将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高中学生虽对文言文已经接触了不少,但因为文言文相比较现代文来说显得深奥、难懂,语言障碍大,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三维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掌握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形成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