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见仁见智的伟大的文学经典.本文将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对比分析<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分别是扬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翻译的.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只要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出让读者喜欢的译文,它就实现了翻译目的,就是一篇好译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跨文化角度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一部成功的翻译作品,在语言层面上,应尽量做到归化,而在文化层面上,应以异化为好.归化可方便读者阅读,异化则有利于文化传播,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各有所长,无所谓优劣.  相似文献   

3.
归化异化之争由来已久,中外皆有,但迄今为止学者们都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然而归化和异化作为文化翻译策略,始终都是译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涉及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部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百科全书。可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如何能让外国读者理解这部鸿篇巨制中的内容乃至中国文化,无疑对众多翻译工作者是个巨大的挑战。文章以《红楼梦》两部最出色的完整英译本:杨宪益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斯及女婿闵福德合译的"A Story of the Stone"为例,试图对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与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及霍克斯译本的部分译文进行对比研究,力图找出两个译本译者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文章以德国的"目的论"为指导,通过对翻译的目的、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语接受者、译者与发起人之间关系等影响翻译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后得出结论:杨宪益译本倾向于异化,霍克斯译本倾向于归化;两位译者都尽力本着忠实于原文和忠实于读者的态度,遵从了忠诚原则.同时他们竭力实现其各自的翻译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译坛上关于归化与异化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二者不是互相敌对、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本文以《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习语翻译为例,试图对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作一探讨。鉴于异化翻译有益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保持,笔者以为应在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中逐步增大其比重。  相似文献   

6.
一国人名是一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人名负载着凝重的汉语言文化信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英译的一大难点。《红楼梦》人物阵容浩瀚,人名的英译给译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对杨、霍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两个译本在对人名因素的处理上,有很大区别:杨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目的在于向外国读者传递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而霍译本主要采取归化原则,目的是让译本更容易为外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处理源语与译语文化差异时所使用的方法。翻译中有两种基本策略:归化和异化。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回目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作者分析了两位译者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极具艺术性,本文介绍了这部作品人物命名的特点并就其翻译的策略和方式进行对比和比较,从中得出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式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在使用中应视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11.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结合两个英译本,研究和探讨了《红楼梦》作品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当恰当地使用异化与归化,最大程度地表达委婉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12.
对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进行了分析,对译者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归纳,人名的翻译显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周维  刘萍  周正华 《培训与研究》2008,25(1):130-132
双关语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具有丰富语言表达、强化语言效果的功能,在日常生活、语言交际、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本文探讨了双关语在《红楼梦》中的运用及英译,并结合实例及杨宪益、霍克斯的英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双关语的英译需从语义、语用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才能使译文既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色,又达意确切。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中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的婚姻目的、婚姻方法、婚姻效力及消灭等众多问题,显示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男女双方的不平等和众多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称美是美学范畴的一种美的形式,它是一种匀称、和谐、均衡之美。《红楼梦》诗词的对称美,不仅仅指它的“形式”表现的对称之美,而且指它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哲学思维、艺术追求所体现出来的美质。具体表现在字词的对称美、诗句的对称美、段落的对称美、音律的对称美、思想内容的对称美、哲学思辩的对称美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翻译中为了弥补文化意象传达中形式和内容的失真,杨宪益夫妇译本较多地采取显性补偿策略,而霍克斯译本更多地采取隐性补偿策略。为了收到既传神又达意的效果,可以通过直译文化意象介绍外来文化意象,并采用注释来弥补文化意象内容方面的失真。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量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虽然量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但对量词的研究起步却相对较晚,对专书的量词研究也相对较少。《红楼梦》作为一部重要著作,它反映了当时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史重要的语言资料。选择《红楼梦》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完善汉语语法学和词汇学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红楼梦》第三回为例,结合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意义相等,功能相似",分别在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方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通过揭示这三种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和得失,旨在找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为汉英翻译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通过对《红楼梦》甲戌本凡例及成书过程的研究后认为:甲戌本凡例当作于他本第一回之后,当时小说名为《红楼梦》,凡例作者当是吴玉峰;且甲戌本并不是最早的脂本。张氏红学研究细读详考,识小辨微,注重在考据中加入个人体悟,可谓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依湘语视角对《红楼梦》中词语作校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