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解读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本体论与诠释学的关系,可见语言在伽达默尔诠释学中的中心作用。继而通过与海德格尔的语言与诠释学的关系思想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伽达默哲学诠释学理论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本体论基础上把诠释学发展为哲学诠释学,并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效果历史”思想,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伽达默尔而言,方法论并不是他所关注的,他也不想提出任何可以做出正确诠释的方法论,哲学诠释学乃是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于浪漫主义诠释学,伽达默尔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放弃其方法论路线,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实际上,他的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诠释学遗产.他对诠释学的定位,效果历史原则的提出,以及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一系列核心思想都与浪漫主义诠释学有密切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西方哲学中,传统诠释学与科学哲学分属于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传统,一度呈现出水火不容的分裂态势。但在20世纪中叶,科学哲学与诠释学皆发生本体论转向,库恩开辟了科学哲学的新方向——历史主义,伽达默尔将诠释学最终发展为本体论诠释学。随着科学哲学与诠释学的转向,二者在理解上有了共同的交汇点——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一方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传统,另一方面在批判近代科学理性的同时恢复实践理性的本来面目,因而他的诠释学实际上是一种实践哲学的诠释学,或者诠释学的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作为实践哲学,在《真理与方法》中表现为对理解的应用性问题的强调;而在其后期思想中,伽氏试图以诠释学的实践哲学来维护或确立人文科学知识与真理的合法地位,把实践哲学看作具有基础意义的哲学。诠释学的理解本体论离不开语言的对话,对话也是实践哲学的基本条件,因而对话精神是伽达默尔实现诠释学实践哲学理想的有力工具。伽达默尔认为人类未来社会的最终理想就是交谈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时间间距是构建伽达默尔理解本体论诠释学的阿基米德点,时间间距为视域融合提供了可能,为意义的创生提供了渠道.理解时间间距的诠释学意蕴对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立法数量的增加和司法问题的凸显,传统的法律解释学或法律诠释学开始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被安排在法律方法论项下进行教学和研究,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诠释学的理论基础却是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所带来的哲学解释学。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纠缠意味着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或诠释学)在从哲学领域进入法学领域的过程中产生了困难,这种困难是由立法中心主义与用法中心主义立场的差异所产生的。文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厘清为相关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最低限度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德国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曾经有"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说法。围绕这一说法,国内诠释学界就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问题以及"诠释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哲学"诸问题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论争。深入思考可以发现,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实现了整个西方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这一转向以《真理与方法》的初稿写作(1955—1956)、公开讲演(1957)和正式出版(1960)为不同的时间节点,而其晚期思想不过是这一转向的进一步延续。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之所以成为实践哲学,不是因为它着力探究"伦理学"或"政治学"领域中的实践问题,而是因为它将"理解"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予以哲学思考。伽达默尔是要在诠释学中恢复实践哲学传统,而不是要把诠释学改造为伦理学。在当代中国经典诠释学的理论建构中,必须注重"实践哲学导向",尤其是亟待展开"对普遍东西的具体化"这一伟大主题的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西方诠释学还是中国诠释传统都注意到了理解和诠释中所蕴含的接受性和创造性这双重特质.伽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接受性改造成为一种被描述为哲学诠释学的诠释创造性的形式,而《易经》建立起一种“天-地-人”之间的本体诠释学循环,人不仅接受性地经验世界,而且创造性地经验世界,《易经》的卦爻体系充分地体现了“本体-生成-诠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哲学诠释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和世界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观,诠释学经验流程的分析达到了这种关系并保证了在这种关系下的真理。在诠释学经验流程中,艺术经验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开放性,在诠释学经验中具有一定的奠基意义。语言作为中介的本体是诠释学经验得以成立并具普遍性的存在论基础。《真理与方法》这本书不仅建立了一种新的真理观,即立足于海德格尔本体论存在之上,并将它上升为一种各命题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提供通达这种新的真理观的方法,即诠释学经验的方法正是通达这一新的世界关系的必然的和必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