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初中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 ,营造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进行教学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 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创新动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示范性是学生认识实验、接触实验的第一步 ,做好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激发创新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长期传统封闭式的教学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 ,也使教师惰于创造。为此 ,在教学中我从自身做起 ,潜心挖掘教材 ,对演示实验中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图 1例如 ,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  相似文献   

2.
该教具利用桐木板轻便、耐用等特点 ,制成箱体结构 ,便于携带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和箱体组成板及附加衬板 ,集灯光的反衬、导电装置、实验平台及药品、仪器的携带于一体 ,能完成中学化学绝大部分演示实验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1 仪器装置图 (图 1)2 特点和用途( 1)特点具有实验现象可见度大 ,操作简便 ,综合了化学实验箱、实验台、部分电化教学仪器及提盒的优点 ,携带方便。( 2 )用途①可携带常用仪器和药品。②箱内设有灯箱和不同颜色的衬板 ,适用于物质颜色的观察 ,以及试管、烧杯、集气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中实验现象的观察。③箱内装…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第 19页安排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要吸收热量的实验 (如图 1) ,因为反应要吸热 ,板上的水由于结冰而将烧杯和板粘结在一起。该内容教学时正值夏末秋初 ,气温较高 ,据我了解 ,有不少教师演示成功率不高 ,教学效果不好。图 1 Ba(OH) 2 ·8H2 O与NH4 Cl反应要吸收热量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从化学原理考虑①反应物要充分研磨 ,在烧杯中混合时要快速、充分地搅拌 ,保证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一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吸收大量的热 ;二是使反应…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中,经常涉及到液体药品,而有的液体药品需要用蒸馏水进行配制,但为了方便,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人们又常常直接用自来水进行配制,从而导致溶液中出现不易沉降的棉絮状物,想过滤又嫌麻烦,就直接装入瓶中供师生使用,这样的液体极易引起学生的质疑。为了解决这些不足,笔者自制了一套自动过滤装置,较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化学网络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及同行近几年来在化学网络教学实践中演示实验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化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的理论为基础,总结了化学网络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教学策略,系统地阐述了化学网络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分类及设计策略、实施策略、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教材的一些章节中,一节课要演示多个实验,若按部就班去操作,教师们常常为完成实验而手忙脚乱地赶时间;而学生往往因过久注意而“神游它方”。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演示实验的尴尬局而,对实验创新是必由之路,作者发现对这些实验进行串联或并联能解决这个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①具有贮存气体、排放气体、压缩气体、吸收气体四大功能。②贮气桶贮存气体时间长 ,方便教师随用随取 ;贮存气量大 ,气压易调节 ,实验现象好 ,成功率高。③由于贮气桶内用于产生压强的液体是循环使用 ,故可贮存能溶于水的气体。( 2 )用途①贮存现行中学化学实验所用的O2 、H2 、CO2 、CO ,Cl2 、H2 S、CH4 、C2 H2 等 10多种气体 ,并能验证其性质。②配合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演示每种物质的性质 ,打破了教材中一个知识点与一个特定实验的对应格局 ,为教…  相似文献   

9.
演示实验铁与水反应需要高温加热。在强烈的酒精喷灯火焰烧烤下 ,硬质玻璃管也会变形甚至被烧通 ,使实验失败。同时 ,用烧瓶制取水蒸汽 ,蒸汽发生量大 ,难以控制 ,使过多的水蒸汽和生成的氢气一同排出 ,小小的干燥管无法把氢气干燥 ,又给点燃氢气带来了困难。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用铁管代替玻璃管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代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和排空气收集氢气 ,效果很好。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截取一根长3 0 0mm直径约 2 0mm的金属管 ,一端用橡皮塞封闭 ,另一端配一只带有玻璃短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备用。…  相似文献   

10.
1 指导思想CO的可燃性是初中化学重要演示实验。由于CO有毒 ,一般都事先储存在气胆或储气瓶中 ,按教材装置验证其可燃性 ,往往由于气流不稳使火焰熄灭 ,造成空气污染 ,且验证产物CO2 较麻烦。针对上述不足将CO的可燃性实验进行改进。2 实验装置图 (见图 1,图 2 ,铁架台略 )图 1 图 2说明 :(1)大试管选用3 2mm× 2 0 0mm为宜。并配有 6号双孔橡皮塞。(2 )导气管一根略长于橡皮塞 ,一根长于橡皮塞 2cm。3 操作说明(1)大试管内装好澄清的石灰水固定在铁架台上 (如图 1) ,将略长于橡皮塞的导气管与储存CO的球胆连接。先打…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结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触摸到,普通的温度计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我设计制作的“热能变化显示仪”(如图1所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演示实验,只要不需指示具体温度而只需反应温度有变化量时,用此显示仪可增大灵敏度和可见度。  相似文献   

12.
1 “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材有关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中 ,要求“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注意溶液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做法存在两个缺点 :(1)只能让少数学生接触烧杯外壁 ,不能向全班展示实验现象 ,直观性差。(2 )烧杯外壁温度很高 ,接触时烫手 ,不安全。我在教学时将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 (装置见图 1)。图 1取一支细长的试管 ,注入5mL无水乙醇 ,用试管夹夹住浸入刚被稀释的硫酸烧杯中 ,由于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试管中的无水乙醇立即沸腾(无水乙醇沸点 78 3 2℃ ) ,用烧着的火柴杆靠近试管口…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学》2 0 0 0年第 10期 ,谢燕燕、欧阳祥云两位教师针对牛顿第三定律设计了一套很好的演示装置 ,用来演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静摩擦力、电磁力 (非接触力 )。该装置操作简单 ,可见度高 ,是一巧妙的设计。其中关键的是自己设计的操作平台 ,独具匠心。但一般的物理实验室 ,尤其是普通中学和贫困地区学校的实验室可能都没能力制作。我在该文的启发下做了一些改进 ,可完全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和条件。使之制作简单 ,易于推广。经我校教师实际使用 ,效果也很好。现介绍如下 :1 制作方法 (如图 1所示 )(1)操作平台的制作图 1 操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圆周运动中部分抽象知识的直观性,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设计了五个补充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本文介绍了实验所需仪器及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5.
(1)设计思路 ①用水的酒精溶液代替饱和食盐水和电石反应,可有效地去除泡沫,并大大减慢反应速度,使反应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运动的合成演示实验在演示时存在以下缺点:①由于是手动,移动玻璃管时不能保证匀速;②演示时连贯性、对比性差;③蜡块运动径迹不能显示。为此,很多教师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大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实验,显然这样做是不可取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根据实验要求,较完美地制作出运动的合成演示仪。该演示仪器操作方便,演示效果理想。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 (必修 )第一册中的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探讨 ,从散见于有关刊物上的改进结果分析 ,仍摆脱不了反图 11煤油层  2水层  3止气夹应剧烈 ,钠粒四溅、危险性大、生成的气体难验证的缺点。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实践中 ,做了如下改进 ,并经反复试验 ,实验效果好 ,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 ,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1)2 操作方法与实验现象(1)按图 1连接好各仪器 ,检查气密性 ,然后打开止气夹 ,从漏斗中依次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煤油及比漏斗内径稍小的钠粒。(2 )当钠粒经过煤油层与水面…  相似文献   

18.
在“液体压强”一课教学中,为了突破“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利用下述的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认为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越大,底部受到的压强越大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高中化学中的硫与铁粉反应实验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速度快慢的比较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方法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