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真正的教育活动意味着遵循自己的真诚信念去探索正确的教育途径.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对数学的性质与任务等问题有较清楚的认识,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难以形成科学的数学教育信念,从而不能科学地理解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这事实上表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广大数学教师非常关心的两个基本问题“数学是什么?”“数学有什么用?”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论数学教育中的"简单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数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处理数学教育问题上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做法,“简单化”是对数学教育良性发展的极大危害.在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4种“简单化”现象:(1)对于国外数学教育理论、方法等的“简单化”;(2)数学教学中的“简单化”;(3)数学教育评价的“简单化”;(4)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上的“简单化”.而二元认识观是造成数学教育中出现“简单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克服数学教育中“简单化”的做法,就必须彻底抛弃二元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理想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中专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目前我国课程与发达国家教学标准相比已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很好地体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宗旨,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用教学”的意识,针对上述情况,配合我校《“三主”教育模式》实验,我们就中专数学“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索与实验。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理想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6.
汪明筠 《学子》2014,(9):49-49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如果要使得小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那就必须要求数学建立在以“数学味”为基础的教育教学上,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逻辑思维,让他们从有趣的数学教育中得到乐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对数学产生兴趣。纵观现如今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种呆板式的“数学化”倾向,即学生总是抱着做对题、考好试的心态去学数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视野     
《江苏教育》2000,(4):15-15
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把教育从单一传授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教育如果不能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不能正确认识教育的内在功能,就有可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把粉笔加黑板的“人灌”变成电脑加光盘的“电灌”。把握信息技术。首先要消除两种误解:一是认为信息技术与电化设备一样,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庆玉 《教育革新》2009,(12):64-64
当今社会.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素质及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这就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如果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程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就会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此,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张奠宙 《现代教学》2005,(12):18-18
我觉得数学有两种形态:教科书上的学术形态和教师采用的教育形态。学术形态比较严谨、简洁、形式化,属于“冰冷的美丽”。但是,教师如果只是把教科书上的严谨表述在课堂上重复说一遍,那就没有意思了。因此必须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让学生进行火热的思考。既然是火热的,就难免有激情,抓住了主要的“西瓜”,也难免会漏掉一些“芝麻”,弄得不大准确。  相似文献   

10.
昝莹秋 《江苏教育》2011,(10):53-53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夸美纽斯说过:“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  相似文献   

11.
对数学文化在中学数学中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在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1作为数学教师的视角“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学科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如果不能对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与人的关系、数学教育存在的意义、数学教育之目的等有一份深切关注与深刻思索,他的工作则必然就带有一种盲目性与追逐…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美育理论家蔡元培认为:美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感情教育,它所要得到的,是一种使人格变高尚的内在情感.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普及,“数学美学教育”逐步纳入教育范畴,以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为目标的数学美育旨在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内涵进行提炼与深化,厚植学生内心,让数学教育更加灵动、立体、深刻.基于此,文章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对高中数学美育内涵、本质、规律及表现形式进行深入解读,领略数学美学精髓,提升数学美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MM教育方式与当代数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对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这大浪淘沙式的严酷条件下,“MM教育方式”几乎是唯一存活下来,而且还在发展的一种教改方案.MM教育方式对当代数学教育的启示是:不能眼睛向外,看不到我们在数学教育方面的长处;要防止去“数学化”的倾向;要将数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数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已有七、八年时间了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 ,经历了三种境界 ,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第一境界 :学生做正确的画“ ”,做错了的画“ ”,简单而不费事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发现“ ”的模糊性太大 ,不能明确地标示出错误所在 ,导致学生在订正时不能迅速地发现自己错在哪儿 ,必须重做一遍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降低了改错时的刺激强度。如 :  34 5 30 0 2 71=64 5 2 71=816如果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只是简单地画个“ ”,那么学生订正时就不能一眼看出错在哪里 ,而必须一步一步地检查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 ,也弱…  相似文献   

15.
数学认知需要情感,没有情感因素,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又不能维持。数学情感教育目标表现为四个号次:情感形成、主动维持、形成价值取向、价值体系个性化。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强化-内化-迁移”是数学情感教育的基本模式,且与认知过程相生相伴。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文化”以单独板块2003年首次出现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至今已有3年.不可否认,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大多中学数学教师对它仍心存疑惑;中学数学课程与数学文化之间能产生确切的联系吗?这些联系能否进入数学课堂?它与数学教学任务的达成会不会出现矛盾?……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数学文化”便难以走进中学数学课堂,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将只是一种形式.因而,对于“数学文化”的教育,中学数学教师迫切希望得到事实的明证,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断言,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博士等著的《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实证研究,与该课题前期研究成果——张维忠教授著的《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相比,前者更直接地涉及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为数学文化走进中学数学误堂展开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可视化的π     
文【1】认为“悠久的历史、奇妙的性质使得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功能,然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这种功能却常常处于一种闲置状态,被当成一个冰冷的符号在使用.”并从“培养求真精神、激发好奇心、进行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开发π中的数学教育功能.笔者读后,很受启发,同时也觉得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譬如用超级画板)来探索π,那就显得更加直观,完全可以达到可视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试图将这新理念运用于实践之中,让学生自己做出数学知识来。但如何把数学做得更有价值呢,下面就以“有趣的黑洞数”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枝粉笔一张嘴”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再加上由于数学学科其自身的特点,似乎就决定了其枯燥性和单调性.数学的确没有其他学科形象生动而具有趣味性,学生学起来觉得有点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20.
在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一些学提出的通过“教育产业化”缓解教育经费紧张和扩大内需的建议。教育应不应该产业化?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方认为,教育应该产业化,理由是:国家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如果不产业化,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壮大;教育如果不产业化,民间教育就发展不起来,教育竞争就不充分,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教育产业化可以达到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另一方认为,教育不应该产业化,理由有:教育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