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贯穿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历史进程中的精神线索与精神密码.从内在结构来看,以初心使命为精神起点、以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柱、以政治品格为精神基石、以道德情操为精神旨趣,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的深厚积淀及其所转变成的实践力量,支撑其从精神的高度、信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离骚》诗题体现了音乐意义和文章内容的统一,体现了屈原复杂而深厚的思想内涵,是屈原人格精神和艺术精神的点晴之笔。《离骚》的艺术品格对中国文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9,(3):21-27
经历了开元盛世的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步入了中晚唐的新阶段里,藩镇与中央对立,政治上经历了永贞革新和甘露之变,给广大文人的心灵带来了极大冲击。政治上的无情打击与贬谪,使广大文人自觉地与屈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深的共鸣。本文以中晚唐诗文为研究对象,辅以其间发生的重要的政治事件,力图从屈原"人格接受""美政接受""文辞接受"三个方面论述中晚唐文人对屈原的接受情况,挖掘失意士人群体的多种心态,从而使中晚唐文人的精神面貌更加立体饱满。  相似文献   

4.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的屈原。自那以后,屈原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敬仰的伟大人物;而在那之前,一直追溯到屈原自投汨罗的公元前277年,其间二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对屈原的爱戴、敬仰和纪念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屈原为什么能得到古今中外广大人民的如此厚爱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诗人,有着超群拔俗、感人至深的精神品格。屈原精神品格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实质和重点,我以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忠于理想、二是勇于斗争、三是严于修身。在学习和研究楚辞的过程中,我经常被屈原自抒精神品格的那些诗句所感动。我觉得我们学习楚辞,不光是要学习屈原的作品,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屈原的作品来学习他的精神。屈原忠于理想、勇于斗争、严于修身的精神,在他自己的诗作中有着突出而深刻的表现。本文的主旨,就是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对屈原作品中有关表现其精神品格的部分加以采撷和论列,权作本人学习研究楚辞和屈原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周易》具有一种"重生"精神,肯定与歌颂"生""生生"品格,以"生"为"美"与最高审美域。这种"重生"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质朴、率真的风韵品性。并且,《周易》还对"乾元"与"坤元"等两种"阴阳"元素的生命底蕴与生命潜核进行了深入考察,极力赞美"大哉乾元""至哉坤元",推举生命的"动静结合"之"美",推崇"保合太和"之生态审美域。运用现代生态美学理论,对其"重生"美学精神以及"生""生生"等概念作一阐释,揭示其生态美学意义,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文章辨析爱国主义内涵,剖析《离骚》中内含的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包括政治志向、崇高人格、感情世界与艺术创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提出通过使爱国精神融入政治生活,汲取屈原政治智慧和品格;融入媒体传播,生动诠释屈原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社会生活,彰显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本色等,实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让学校的墨韵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生命,弘扬汉字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记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品格提升,实现从书法特色打造到书法文化育人的嬗变,江苏省丹阳市荆林学校以"尚真养正"为价值引领,以"笔正""心正""行正"为探索路径,以"规、正、雅"为育人目标,通过"墨色明品""墨痕润品""墨韵铸品""墨瀚敦品""墨香养品"五大举措促进学生的品格提升。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6,(8):86-91
弘一法师入释后的文化行持,融朱子理学于佛教文化行持中。弘法实践,"知""行"结合,倡导佛教文化精神与时代、现实社会相宜;"居敬""持敬"修为,彰显传统文化人格自为意志;"涵养省察",法门与根器契合相适的修为。其朱子理学涵养凸显出"知廉耻""存敬畏"的"本心"养成,具有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成为古往今来探索者执着向前的座右铭,其实屈原短暂的生命历程给后人留下值得思索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因为他始终高举着一颗燃烧的心,在寂寞中奔跑着、呼号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都在仰慕他"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洁品格,都被他为理想而殉身的精神所鼓舞着。是的,我们钦佩他执著不悔的求索勇气,因为屈原是一位崇高者的艺术形象。但高山不能仅仅是"仰止",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高山,登上屈原构筑的精神高原,感受他的精神气息,汲取他的精神养分?我觉得如果充分运用教材这个载体,就能把学生引领到屈原那种"宁为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屈原     
大多数人对屈原也许既熟悉又陌生。千百年来,绝无仅有的屈原,以其个体生命的魅力,独占了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所有荣耀和精神空间。谈论屈原,我们必然要讲述关于他的历史典故,传颂关于他的品格精神。由屈原的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应从知识、精神、能力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全面发展,而其中"精神"的培育则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本质包含着探寻自然、求真的科学精神与探寻人世、求善的人文精神.两者交融互补,保证了人类实践发展的正确取向和成功,是创业者开拓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与培育是当代大学创业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歌德诗剧《浮土德》是以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成长为线索的,文章从理性和欲望的相互制约中分析"浮士德精神"的成长。浮上德精神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所以,人类社会的精神成长也是理性与欲望即灵与肉的双重建构下得到发展与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诗性精神与文学精神是两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诗性精神是指出乎原始冲动的、自发的抒发情感的精神,文学精神是指为了艺术的与审美的,自觉为文的精神。诗性精神(抒情精神)与文学精神(艺术精神),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关系并非以对立为特征,两者往往表现出程度不等的重合。在界说范畴、描述特征、辨析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魏晋玄学思潮中士人心态异化的情形为实证.可以发现社会文化思潮加之于诗性精神与文学精神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和人精神的区别源于事实认识和价值的区别。事实认识要求科学精神。价值认识要求人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的是工具理性,而人精神体现的是价值理性。科学精神和人精神之间并不是直接对立的,坚持科学精神和贯彻人精神可以统一起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关键是重新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与劳模精神三个概念为研究对象,运用哲学辩证思维与逻辑学关于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论,全面而深刻地分析其外延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与劳模精神在外延上是属于全异关系的三个概念,因为决定其存在的概念的本原内涵是不同的,而非本原内涵的相同、相似或交叉并不影响由本原内涵所决定的概念的外延互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培育了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不断进取精神;同舟共济,开邦兴国的民主协商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精神"为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是石家庄城市精神的基石和源泉,"坚忍不拔、谦和包容、开拓进取、科学创新"的城市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革命传统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的凝结和拓展,是石家庄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幸福家园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对于加快石家庄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相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深刻的贯通性,二者互策互动,同芳共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应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方向。当今人类要从观念认识、内在心灵、外界关系和社会实践四个层面,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促进人类精神的完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三创”精神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一种素质要求。大学生“三创”精神的培育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实际相结合,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孵化器,把社团作为主载体,把社会实践作为主战场,可使大学生“三创”精神培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