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徐风 《百科知识》2009,(12):42-42
人类很早就从植物中看到了数学特征:花瓣对称地排列在花托边缘,整个花朵几乎完美无缺地呈现出辐射对称形状,叶子沿着植物茎秆相互叠起,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圆的,有些呈刺状,有些则是轻巧的伞状……所有这一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丽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07,(2):20-20
从外观看,人体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外观对称成为美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人的这种对称美,却没做到表里如一,因为人的内脏就不是左右对称的。例如心脏、肝脏等分布在身体的一侧,而肺尽管同时分布在两边,但仍然左右不对称,只有肾、卵巢等少数器官大体上左右对称分布。那么这种不对称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3.
高倩 《百科知识》2011,(22):7-9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因发现了准晶而独获此殊荣。诺贝尔奖评委会称,"与此前人们认为的原子在晶体内呈对称模式分布的理论不同,舍特曼揭示出原子在晶体内的堆积形态可以不重复"。  相似文献   

4.
沈红霞 《科教文汇》2009,(29):191-191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一堂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要有韵味无穷的“尾声”,给听课者留下一种美的享受。其间有效的过渡语言在教学中更是不容忽视。何为过渡?过渡也称为“承转”,指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过渡语言设计呢?现在笔者仅就一堂薪授课分环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称、反对称、对称破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发现宇宙和大自然的和谐美的现象和规律日寸总会感到兴奋,赞叹“天道崇美”;见到精美的艺术品时,也会有愉悦感。这种感觉因人而异,但又有共性。除心理因素外,还有客观共性。笔者在《中华文人和科学人的审美》(《科学中国人》2005.1)一文中给出“表1人的审美与美学要素”,其中“美学要素”就是客观共性,例如,在该表的最后一行中有:比例、对称、节奏、有序排列、明暗、色彩、简洁、和谐搭配、自相似等。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有3000多万盲人,他们行走时通常靠一根手杖东点点、西碰碰来探路。每走一步路只能探测地面上有限几个点,不仅路面情况探不清楚,而且走得也很慢。现有的超声波导盲器通过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能探明前方较大的障碍物,但对地面高低不平的分辨率比较差,对坑、沟几乎没有反应,超声波导盲器的价格也比较贵,于是我想发明一种不仅能迅速探明盲人前方路面上每一个点的情况,而且价格低廉的探杖。有一天,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了雷达,头脑里突然有一个念头:是否可以像雷达那样以扫描方式快速而连续地探测地面情况?“双向对称扫描式探杖…  相似文献   

7.
我有两个表妹,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则在加利福尼亚,她们正要开始她们的高三生活。虽然我和她们聊得不多,但是我经常在互联网上“跟踪”她们。我看起来就像一个古怪并且爱管闲事的女人,对她们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感到既激动,又担忧:她们成长得太快了吧?她们吃得好吗?她们在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当代的科学大问题,在宇宙学里有两个:一个类星体,一个是暗物质;粒子物理学里有两个:一个是对称破缺,一个是看不见的夸克,若能了解这些问题将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雷  冯荣凯  白玲 《软科学》2023,(3):116-126
从劳动力市场不对称信息出发,赋予空间维度一个信号传递模型,构建“人才→产业”分析框架,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提供新的解释。结果表明:地区间全部劳动力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差异是工资水平差异的诱因,这进一步引致劳动力迁移,形成人才集聚外部效应及其自我强化机制,构成经济空间分布的“向心力”;城市人口规模扩张导致生活成本提高,成为限制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的“离心力”,并衍生为一种对求职者类型的甄别机制;数值仿真分析讨论了不同条件下“中心-外围”式的系统均衡结构,结果表明更高的生活成本会加强中心与外围的分离,在提高总产出的同时也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百变女神”的诞生如果向100个人询问:“是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许没有一个人会想起“她”。让我们来猜猜?是衣服?是汽车飞机?是电脑?还是赫赫有名的互联网络?很遗憾,都不对。其实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被“她”包围着:从儿童玩具到仪器和容器,从计算机到电话机到汽车  相似文献   

11.
张晓萌 《科教文汇》2014,(29):51-52
本文针对对称的静定结构,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对称法。取用了该种结构“半结构图“,并进行了证明,巧妙利用对称法对结构进行内力计算,是一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填补了现行教材静定结构“对称法”的证明与对称性利用的空白,大大降低了解题难度,加快了计算速度,提高了计算效率,提升了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发明》2005,(6):85-85
“完美”在每个人心里有一个“度”,美好到这个“度”,我们的感觉就是“完美”,如果说“幸福”是所得到的与所期望的相等,那么“完美”就是得到的大于期望的。也就是说“完美”是很难获得的一种感受,它的获得带有一定偶然性,或许寻觅“完美”是一种可笑的行为,不过我还是要寻觅,直到它眷顾我。我时时寻觅着“完善”,每天面对成堆的手机我也要寻觅一番,这次,我看上了诺基亚6681手机。  相似文献   

13.
如果雌性选择一个身体对称性好的雄性,那她就等于选择了一个优秀的丈夫,因为对称的丈夫可以给她带来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15.
安安 《知识窗》2008,(11):54-54
在“族群”一栏,你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血缘的,一个是生活的。人以群分的名词成为了都市客的流行标签,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无数个新族群——你是哪个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沿着一个晶体的对称平面运动的带电粒子行为怪异:它们与一层层或一串串原子核相互作用,而不是与单个原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妙审窃贼     
韩玉乐 《知识窗》2007,(1):32-32,9
“摩恩探长一上班,手下的警员告诉他:“刚才珠宝店的防盗警报器响了,我们赶过去,抓到了3个嫌疑犯,根据现场勘察,其中有一个是盗窃犯。可是其中两个人都不承认是盗贼。”探长问:“那么还有一个人呢?”警员说:“他是个哑巴,叽里咕噜不知道在讲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发明》2006,(3):79-79
有没有想过把家里的电视、CD机、DVD播放机等产品完全装在一个金属盒子里呢?联想S6000X现在可以帮你圆这个梦了。联想S6000X集“互动电视”数码家电、超级显示、完美影像于一体.将TV家电完美影音爱特有的“宁静模式”和“系统拯救”等应用完美融合。你可以在看电视时充分贯彻自我意志.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一次学术座谈会上,当谈及创新时,一位资深老专家风趣地说:美国把21世纪反恐怖主义战争称为“不对称战争”,那么我们科技、经济和企业界是不是也可以搞“不对称创新”。一句话激起了众参会者的兴趣。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那么不对称创新便可认为是经济行为的一种战略决策手段,它通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发明创造,贵在提出问题。一个问题提出来,思维和发明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所以发明家们素来有“提出一个问题等于成功了一半”的说法。但是如何提出问题却大有学问,值得推敲和深思。 假若我们现在面临的需要是“一种更好的自行车”。科学的提问题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最初的陈述:发明一种更好的自行车。为什么要发明一种更好的自行车? 回答:省时、省力。 初次获得的解决方案:改进现有自行车的构造。 第二次陈述:采用哪些措施可以省时、省力?为什么要省时省力? 回答:为了减少用在交通上的时间,节省精力,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