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按照技术哲学的观点,技术有“明言”和“难言”之分,技术知识有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之分,并呈现各自的特点。明言知识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确定性等特点。难言知识具有非逻辑性、不确定性、主体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其学习和掌握,必须通过个体的行动并在行动中反复地模仿、长期地体验和不断地练习才能实现,更需要受教育者个体的尝试与顿悟。而在中等职业学校里,《电工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能适应相关岗位的电工技术。但按照传统课程设计,它所能体现的都是明言知识,更为重要的难言知识在课程中是体现不出来的。因此,研究电工技术知识的特点,并据此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知识,有不同维度的分类。从知识的可表述程度来分,古来的所谓言教和身教大体可分别称作“明言知识教学”和“难言知识教学”。而难言知识教学涉及的问题很多,非一个“身教”可以概括的。同时难言知识的教学还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概念辨析我国研究难言知识的话语背景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国家1993年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策略,十余  相似文献   

3.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对职教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确立“知识是个人的”的知识观,实现职教课程的知识观转型;明确默会知识是掌握明言知识的基础,促进两类知识相互转化;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加大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四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课程哲学是机械论的,强调技术知识是可以"明言"的;事实上,许多技术知识是"难言"的,是非逻辑性的.在课程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明言"知识,对未加编码的非逻辑性知识关注太少.与之相关的是在课程实践中对体验性环节,以及对兼职教师作用的忽视.  相似文献   

5.
转化在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转化在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国外其他学者也特别关注对转化的研究.文章梳理了国外学者关于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中转化的内涵与作用、过程与实质、策略与方法等,以期对我国职前、职后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荣礴  刘有缘 《考试周刊》2009,(14):144-146
本文通过对武术知识的三个特性:技击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明言性与难言性共存,内生型知识与外生型知识互补三个方面的探讨,进一步说明了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体实践活动,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身体体验和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运动规律和价值追求的总和,其核心是对以身体为基础的武术技术的理解与把握。离开了对这些特性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就难以深入把握武术这门学科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学习是实现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而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实现的关键就在于教育学知识向学科教学实践的转化。鉴于此,可以构建一个基于理论学习的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包含如下几个彼此衔接的环节:理论学习—学科转化—模拟教学—课堂点评—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学习是实现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而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实现的关键就在于教育学知识向学科教学实践的转化。鉴于此,可以构建一个基于理论学习的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包含如下几个彼此衔接的环节:理论学习—学科转化—模拟教学—课堂点评—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9.
默会知识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会知识的内涵解读 默会知识(tacitknowlege),又称缄默的知识或内隐的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 knowledge)。“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挪威哲学家格里门)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法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师范生将获得学科教学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Dewey(1931—1988)认为:“当概念和知识没有转化为情感、意志和兴趣时,这个过程就称不上教育。”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师要善于帮助师范生构建自身的情感性支架,搭建起学科教学法概念问题与师范生自身经验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衡量人文通识教育课程的水平,不仅要看显性知识,更要看隐性知识。因此,中国人文通识教育要有大的突破性进展,重心必须从“显性知识”转移到“隐性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德育元素,阐述课程思政的含义与作用,论述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德育元素的分类,展示课程中显式与隐式德育元素的挖掘方法与过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德育元素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冲突不断地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三类非常重要的主体,即规划决策者、规划研究者与规划评价者。这三类主体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责是不同的。其中,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主要是规划决策者与规划研究者。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冲突主要是由于规划决策者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而产生的。根据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冲突分为选择性冲突、表达性冲突与应用性冲突三种形式。知识冲突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它的存在不仅有利于赋予教育发展规划以更多的合理性与进一步重构教育发展规划的合法性,而且也有利于保障与提高教育发展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1)知识基础和年龄都有可能是影响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因素.有必要区分记忆发展中的功能发展和知识基础发展;(2)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对测验的知识及被试的知识基础变量的控制,这可能是导致目前记忆发展研究,尤其是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出现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3)对外显记忆也应该进行意识的“纯净”提取,这样它与内隐记忆发展才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论职业教育学的“实践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根本不同之一是传授的知识不同,前者以传授实践知识、隐性知识为主,后者以传授科学知识、显性知识为主,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学科。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个人教育知识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机制包括创新知识个体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产生知识更新,新近学习到的显性知识与原有显性知识相融合。教师个人教育知识的更新策略包括显性知识的更新策略——推论、应用、融合,以及隐性知识的更新策略——记录、交流、反思、写作、观摩、研讨。  相似文献   

17.
18.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限于显性层面的知识传递,还包括各种隐性层面的影响,即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所谓隐性力量,就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和生活中,通过交往、体验而潜移默化获得的非预期的作用和影响。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量主要体现在知识、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在知识方面,知识具有控制力和再生产力;在情感方面,情感具有信号传递、感染、驱动以及控制的力量;在行为方面,教师行为对学生具有复杂力,学生群体行为具有同化力,教育制度具有规训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既是国家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载体。高等教育学"捉摸不定"凸显出"硬实""软性""柔情"的层级序列。高等教育学的"硬实"彰显于学科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进路,源于学科地位、研究成果、研究队伍与学术精英等结构谱系。高等教育学的"软性"显露了弱化危机,涉及学科逻辑紊乱、解码能力内隐、发展潜力匮乏,外显在主体自我迷失和学科功能异化上,内涵式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学的"柔情"始终以"人"为核心进行教育向度的意义生成,促成学科想象力,继而凸显文化情怀和学科魅力。高等教育学的迷惘体现于无坚实的学科"根基",用物性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出现了价值回溯和实践流弊的倾向。高等教育学要正视其研究领域的"多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弥合动态嵌套的层级序列系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证成和通达路径过程中实现学科重构。  相似文献   

20.
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角度构建科学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为科学课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课程内容的制定找到理论的依据,有助于科学课教师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科学课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我们应既重视科学课教师显性知识的建构,同时也应挖掘和构建科学课教师的隐性知识,让教师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比较和转换中,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