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教学随笔是我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完成的事情。有时每天课后写点儿,有时一周写上几篇。不求多、不求精,日复一日,课就这样上着,随笔就这样写着。某一天,我突然感觉到我的教学随笔中缺少些什么。于是,我把以前写的找出来一篇篇看。我明白了,那些随笔更多的是从教学流程是否合理与顺畅、教学任务是否恰当与有效、学生作品是否完成与美观等角度来写的。  相似文献   

2.
不论写什么文章,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明白。请看下面这篇小文章,请注意小作者写玩具时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那是一件玩具——音乐小熊。因为它比较大,所以我又叫它“音乐大熊”。它的头很大,耳朵是半圆形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作文“难教”和“难写”的问题,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三写式”作文模式。让学生首先弄明白一篇作文“为什么写”,然后再搞清楚“写什么”,最后学生再想好“如何写”。学生只要对这“三写”做到心中有数了,一篇优质文章行笔即得。  相似文献   

4.
我正伏在桌上看小说,同桌一把将我拉回自习课堂。原来,我还要写一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呢。我的脑袋嗡嗡作响。我似乎还不明白什么叫“青春”。于是我在脑海中搜寻,寻找那些有关“青春”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一、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的区别写人的文章和记事的文章,有时候有一些交叉,但是要看它们的落脚点。如果这篇文章写了三件事,是通过这三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这就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是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写人离不开事,记事离不开人。二、阅读写人、记事记叙文必备知识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读后要明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了。明白了这些就掌握了六要素。2.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相似文献   

6.
“看电视”是一个很宽泛的作文题,可以因人、因事写出五花八门的作文,那就看你对生活的把持和你的文字能力了。下面刊载的两篇写看电视的作文,一篇写自己面对电视节目引诱的心理状态,另一篇则写家人因兴趣爱好不同,对选择节目争执不下。相比之下,后  相似文献   

7.
郑菲菲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更没有兄弟姐妹,他是个从小就被遗弃的孤儿,他的“家”在儿童福利院。他上小学六年级了,但他成绩不好,特别是作文,他总是写不好,尽管,他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可总是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他写一篇作文,错字有十几个,别字有十几个,病句有十几个,老师看他的作文,总是边看边猜,才能明白他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写作第一美德: 一 通顺、明白、简洁 1.妙语连珠。 师:你们的文章写得太棒了.我一篇一篇地批阅、欣赏,情不自禁地摘录了一些很精彩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欣赏“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9.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吴祖湘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是一篇新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文学评论,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论文,在结构安排、阐述方式上都有独到之处。要教好这篇课文,要求教师认真揣摩教材,理清作者思路,弄清作品都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这样,才能准确地教给学生文学鉴赏知识。叶圣陶先生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认真学习语文》)但思路分析不一定都按范文自然段的先后顺序来展开。吴组油·先生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就可以从它表达的特点入手,来理清它思维的轨迹。一、厚积薄发的艺…  相似文献   

10.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1、抓典型进行讲评。 我让学生回忆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明白叶圣陶是怎样的一位人文作家.他又是怎样引导他的学生肖复兴修改作文。让他的学生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以上叙述让学生明白许多名著都是作家反复修改得来的。与此同时。我从本次作文中挑选了两篇学生作文.一篇写得较好。一篇写得较差。先指导学生读好作文.让学生评评好在哪里,提出不足之处和修改建议。再指名让学生读较差的那篇作文.  相似文献   

11.
偷窃     
相信小时候,我们有过偷家里钱的念头吧。下面就有两个“勇士”,不光偷了,还写下来了。一个是我们周围的同学,一个是名作家。无意分高下,只希望大家通过前后对照,明白同样一件事,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主要看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根据你的需要,决定选取的材料。比如前篇,单纯写偷钱,用顺序的写法,交代前因后果,并做细致心理描写;后篇通过偷钱,将那段纯真可爱的童年岁月展现人前,其间夹杂了压岁钱、收集糖纸、姐姐说书等和钱有关的又带着深深童年烙印的片段。  相似文献   

12.
一、句子教学的意义和要求句子是实际运用语言的单位,和词不同,它表示的是特定的、完整的意思.句是段的构成单位,也是构成篇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句子训练是读写训练的重要项目,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读一篇文章先得把句子读明白,然后才谈得上理解段,理解篇;学生写一篇文章,也只有把每一句话写明白,才能连句成段,积段成篇.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加强句子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不等     
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我陡然间明白了许多…… 那天收拾房间时。我无意中拉开了妈妈的抽屉。一本包装精美的书安静地躺在那里。信手翻来,里面夹着一张纸,纸张微微泛黄,却依然平整。仔细一看,原来是我小学三年级的一篇作文。字体歪歪扭扭,又大又圆,笨拙中显出几分稚气。文章的结尾赫然写着:妈妈,我爱你!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底,我写了个短篇小说《父亲和城市》。上海《少年艺》在刊发这篇小说时,却把它安排在“纪实学”专栏。收到样书后,我有些迷惑,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编辑部那样编排是有道理的,我那篇作品写得太真实,如同一篇实实在在的纪实学,其实却是篇虚构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时,我心底很苦涩,含着泪写,当写到最末一段时,我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一位教师朋友拿了一篇学生的作文给我看,让我谈谈看法,提提意见。原先我以为他要我点评一下作文,等看了之后,我就明白了,其实他是另一种意思。这种“意思”正是我一直想探讨的问题,而这篇作文刚好点中了问题的要害。至于是什么问题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篇作文的具体内容吧。  相似文献   

16.
裤子作文     
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他非常有趣,说自己是一个两面派。什么两面派呢?就是叫我们,如果写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写考试的作文,那么要按照老师上课教的要求写;如果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不交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愿望写,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他问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都说明白了。不过汪小中举手了,“那么我们自己写的不要交的作文可以交给你看吗?”毛老师说:“如果你愿意交给我看,那么当然可以交给我看。”汪小中仍旧有问题,“那么你是说我写得好,还是说我写得不好呢?”我们被弄糊涂了,他写的作文毛老师还没有看见,那么毛老师…  相似文献   

17.
正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以"守时"为主题写一篇说理文,来教大家怎么"掌控"和"处理"时间。但是要怎么写,才能写得条理分明,让读的人明白时间的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先告诉大家守时是什么意思,甚至在第一段就写出不守时的可怕结果,再针对这结果作出合理的建议,一步一步让读下去的人清楚明白,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守时"。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章法,任何事情都要乱套,作文也不例外,谁想看一篇颠三倒四、云里雾里的文章?相反,如果眉清目秀,让人一看就明白你要表达什么、你是怎么表达的,文章的肌理犹如银杏纹理一般摆在那儿,清清楚楚,多好啊!何必兜兜转转绕着圈子写呢?正所谓"言有序""章有法",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质,在写法上肯定有所区别,有自己的文体样式,但  相似文献   

19.
学校里组织春游以后,我照例让学生以春游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在批阅当中,发现有一篇锡惠公园游记,文字流畅,比喻生动,对景色的描绘也挺到位,从总体上看写得相当不错。可是,文中却存在着一个不该有的疏漏。它疏漏了什么呢?且看原文:  相似文献   

20.
学校里组织春游以后,我照例让学生以春游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在批阅当中,发现有一篇锡惠公园游记,文字流畅,比喻生动,对景色的描绘也挺到位,从总体上看写得相当不错。可是,文中却存在着一个不该有的疏漏。它疏漏了什么呢?且看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