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皎然的诗歌意象观念主要受佛教唯识宗思想的影响。皎然认为意象就是心象,意象不仅能表情达意,更高的境界是求真。皎然认识到意象对诗歌创作的关键意义,对诗歌意象的整体性、象征性、多义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并阐述了对诗歌意象的审美追求。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影响是深远的,对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以及后北宋梅尧臣的诗歌创作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还被中、晚唐诗学家们所借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物象"论。  相似文献   

2.
中唐时期著名诗僧皎然的诗论主张"作用"说意指诗人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活动。"作用"说是皎然诗学理论中一个核心概念范畴,涵盖了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时所关涉到的内容主旨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的内容。"作用"说统摄了皎然"明势"、"明四声"及"取境"等相关的诗论主张。诗歌中有无"作用"是皎然评点历代诗歌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皎然以"作用"说来描述历代诗歌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以唐代诗评家皎然提出的"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考察古代诗论中的中道自然观进行,可以看出,皎然的自然观更多地继承了盛唐风神,将之归入盛唐诗学的范畴更为合理。中道自然观渐渐淡出了后代诗论家的关注视野。  相似文献   

4.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产物,皎然诗歌理论与俄国"陌生化"理论分别代表着中国唐代诗学、近代西方诗学的相关建树。通过比较的视野对两套理论展开研究,能够发现二者的理论生成逻辑均显示出由"言"到"意"的演进过程,作为外在符号存在的"言"往往成为影响内在性"意"的工具和手段。两套理论话语的具体建构来看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皎然诗论之"言"主要针对"为诗者",俄国"陌生化"理论则是关注"言"在艺术接受过程中对主体造成的影响。皎然诗论中将"自然"作为诗歌语言最高的美学追求,"陌生化"理论则倡导"新奇"的艺术表达形式。上述二者作为中西美学历史阶段中的特殊形态,彰显各自文化传统的同时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成为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6.
"诗至于中唐,变之始也。"诗歌发展史上有唐型诗和宋型诗之分,而唐宋诗歌的转型并非以朝代划分,中唐文人在盛唐诗歌发展到顶峰后已开始另辟新境的探索,从皎然诗学理论中蕴含的"宋型诗"的特质及中唐至北宋代表性诗人对其理论的接受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唐诗僧皎然的诗学理论对"中唐——北宋"诗歌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生统的专著《皎然诗学渊源考论》是皎然诗学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该著最突出的特点是:文献详实,论析深入;不拘陈说,努力创新;视野开阔,纵横勾连.  相似文献   

8.
在皎然诗学中,"作用"是一个佛学意味极其浓郁的诗学概念。在佛典中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示有为法诸相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一种客观性;一是指佛性的外在显现,强调一种主观性。皎然是第一个将之引进诗学的诗论家,不仅以之论诗,还以之评诗,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诗歌"作用"论。皎然引进这一概念并非是对佛典语义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而是结合自己的诗美理想赋予了它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在其《诗式》中对谢灵运诗至为推重,主要由于谢诗符合皎然为文真于情性、善于锤炼佳句,创造意境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皎然继承了儒家中和之美的文艺美学思想,发展了儒家传统诗论中的"通变"概念,借用佛家的"中道"观提出"诗家中道"诗学观点,妥善处理审美过程中诸多相互对立的矛盾范畴,从新的角度拓展了诗歌审美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