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浓缩。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才能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近文本。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练习中走近文本,在实践中读活文本。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教师可从文本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入手,为学生创设扎实的寻美旅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调动思维,在质疑中探索文本的思路之美;通过多种感知,在朗读中欣赏文本的情韵之美;通过拓展联想,在研读中探寻文本的形式之美;通过辨析联系,在品读中体悟文本的内涵之美。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内核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有效的阅读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情感、品味语言,形成体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提出要渲染引领,在朗读中融会贯通;赏析体悟,在朗读中习得语言;尊重多元,在朗读中彰显个性;角色体验,在朗读中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关注文本,让朗读"情有所依"文本是作者生活感悟的文字再现,朗读是学生体验、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教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时,首先,要提醒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感情朗读,这已经成为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朗读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是语文课堂深化学生对文本领会深度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优化朗读教学,让诵读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为,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真正让朗读发挥出其在语文学习中的牵引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指导使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初读、熟读、细读等方式,引领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会文本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有效措施。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语感,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味、内化语言,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开展有效、深入的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自身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一、反复朗读,其义自见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无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也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前提。如果离开了"读"字,文本解读也就失去了意义。若课  相似文献   

10.
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就如桥梁一般,引领学生从文本的浅表渡入深处.从根本上来讲,朗读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与后天的训练培养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梯度性、系统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抑扬顿挫、情感充沛的朗读中,化文字为音符,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朗读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首席教师,而语文课堂就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一、依托文本,重视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朗读,在阅读中挖掘出语文味;二、尊重文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偏离文本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2.
刘国琴 《中小学电教》2009,(10):122-122
<正>朗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付出和学生一样多的精力去读书,去感悟,走进文本,运用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画面,当好学生的示范者。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以及新课改实施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和组织方式,科学正确的朗读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内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更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内在,体会文本内涵。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心智水平低,理解感悟能力弱,更需要我们教师有效指导,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之初就爱上朗读,善于朗读。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和组织方式,科学正确的朗读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内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更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内在,体会文本内涵。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心智水平低,理解感悟能力弱,更需要我们教师有效指导,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之初就爱上朗读,善于朗读。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切的情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展现范读的艺术,深入理解文本,打动自己,感染学生;把握朗读技巧,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分清朗读对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每种读法的功用。才能恰当使用;反之,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正确理解文本,提高感悟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任务之一,通过朗读可以实现学生与作者间的心灵交流,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感悟。因此,朗读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指导,切实有效提升朗读能力,赋文本以生命力,还语文朗读真谛。一、激发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所谓的朗读教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在朗读文本中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加强学生朗读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必须加强范读引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正确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想象;引导学生善于断句,鼓励学生多读。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体会文本的情感,理解文意,恰当地运用朗读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做适当的、及时的范读  相似文献   

20.
充满感情色彩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文本内容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感场,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激发朗读热情,提升朗读动力,锤炼学生品味文本内涵的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