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小书柜     
◆本期推荐一:《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卢梭著,熊希伟译,华龄出版社出版)(卢梭著,熊希◆收藏指数:★★★★★内容简介《狐独散步者的遐思》是十九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的杰作。这本书是卢梭跟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的产物,是对自己心灵的分析和解剖。它最真实地再现了处于最纯真状态中的卢梭形象———真诚,淳朴,爱自然。《孤独散步者的遐思》与《忏悔录》、《新爱洛绮斯》等作品一道构成了卢梭的作品风格: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被人生的灾难和孤独所压倒的卢梭,而是在自然里重新…  相似文献   

2.
(一) 卢梭的《忏悔录》开篇首句便说:“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就是我”。郁达夫的创作承继了这项卢梭自以为空前绝后的伟业。他的绝大部分小说、散文、诗词乃至书信、日记,大都以“自我”为原型,敞开着自己的心扉。他的作品是他一生的忏悔录,是他热爱祖国不满社会,苦苦求索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忠实记载;是他在人生舞台上“半死半生”痛苦挣扎的实录,也是他迷惘、消沉、颓废心理的实供。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为知名的作品,通常而言,人们认为它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具有一定关联。卢梭对他这部晚年作品的疏离是众所周知的,他以极高的热情写完了本书,却以极大的冷漠对待成书,他甚至直言:“那些自认为完全了解《社会契约论》的人都比我聪明。”是的,这本书的风格以及主旨与《爱弥儿》《新爱洛漪丝》这两部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有极大差别。《社会契约论》是卢梭一生敏感思绪的总结,是天才的灵光一闪(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写作),内容上有其粗糙纰漏之处,也有逻辑不严谨之处。  相似文献   

4.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无论在个人气质、创作态度及风格上,都对巴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巴金的回忆录《随想录》中得以详尽展现。 《忏悔录》向我们展示的是生活于18世纪的法国、出身贫民、崇尚自我、充满反封建精神、但又经历坎坷的一个真实的卢梭。该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毫无保留的自我剖白而被广大读者牢记。卢梭的名字连同他的《忏悔录》一度成为“真诚”、“讲真话”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1766年,卢梭54岁时,他开始起笔回忆,一直写到1770年才告完成。《忏悔录》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卢梭在里面不仅刻画了与他交往的各色人物。而且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甚至毫不隐讳自己最下流最无耻的行为。这使每一个读它的人。都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6.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66年的人生中,曾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历史巨著,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新爱洛伊思》《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和后来产生轰动的个人经历小说《忏悔录》等。在《忏悔录》一书的第一章中,他道出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在该书中,他坦言自己在少年时代曾染有撒谎、  相似文献   

7.
卢梭最具有代表性著作恰恰是与他自身相关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此书诞生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不仅仅是对于当时的启蒙运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本书拥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以及研究意义,被后人所推崇。本文重点通过分析卢梭以及《忏悔录》的背景等,试得出这本书在文学上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梭一生致力于写作,著述广泛,硕果累累,是个多产作家。在哲学、教育学、音乐理论与作曲、歌剧小说等方面都思想独到,均有建树。最为著名的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蜚声世界。卢梭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著名《忏悔录》之一。"忏悔录"是西方文学的一种体裁。与圣.奥古斯丁《忏悔录》享有同样经典声誉的卢梭《忏悔录》不仅揭示了人世间的人性丑恶与社会的冷酷无情,而且从学术研究角度讲,揭示出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原则是成就学术思想的源泉。精神产品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既有共性又具有特殊性。无论是物质生产,抑或精神生产,都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在所需提供的条件上又有不同需求,有其特殊性。自然.自由.自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所需的特殊工作环境与原则要求。别具殊相。高品位作品其核心价值是思想创新。只有在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环境下,经过学者的潜心研究、不懈努力,才能创作出传世的精品杰作。卢梭的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呕心沥血千锤百炼创新出来的。他所追求的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环境与原则于今仍不失意义。  相似文献   

9.
歌德曾经说过:伏尔泰标志着旧世界的结束,卢梭代表了新世界的诞生。这句话恰当地点出了他们两人在思想史上的伟大意义。但让人意外的是卢梭和伏尔泰在生前的分歧却是如此之大,数次争吵后,最终分道扬镳。1764年,伏尔泰为攻击卢梭,甚至在《公民的情感》一文中,把卢梭遗弃孩子的隐私公诸于世。[1]这触到卢梭的痛处,他愤然写了著名的《忏悔录》,并在《忏悔录》里附上了他以前写给伏尔泰的一封信,在信里他对伏尔泰说我恨您!  相似文献   

10.
卢梭那著名的为自己辩护的《忏悔录》虽自白是忏悔他一生中的过失,可读完之后笔者却认为其落脚点恰是一种鹤立鸡群的骄傲。他几乎是“不可一世”地发问道:在上帝进行最后审判之日,有谁敢说他比我卢梭更好呢?这正是“忏悔”的目的所在。然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似文献   

11.
《倚枕日记》是章衣萍自传作品的代表,明显体现了与卢梭《忏悔录》的密切关系。章衣萍曾明确指出了这册日记和《忏悔录》的相通之处,表达了他对卢梭的高度认同。通过这种认同,章衣萍为他在日记中对性的直露描写找到了精神支柱,同时,通过大胆的、主要是性爱方面的自我暴露,又展露出在自我辩解基础上的自我肯定意识,具有鲜明的个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拒绝     
<正>法国的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的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年金。这对于居无定所、人不敷出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的恩赐,可是谁也想不到,卢梭断然拒绝了。他为什么要拒绝呢?听一听他在《忏悔录》里所陈述的理由吧:"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  相似文献   

13.
家教名言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4.
有心理学家曾就“喜欢与吸引”这一专题,列出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结果,有8个评价最高的形容词,其中6个是:真诚的、诚实的、忠实的、真实的、信得过的和可靠的,这些词汇都与诚实有关。相反,评价最低的形容词是说谎、假装的与不老实的。可见,诚实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啊!《忏悔录》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作品。书中写有这样一件事情:幼年时的卢梭家里非常贫穷,为了维持生计,他到一个伯爵家当小佣人。有一天,卢梭见伯爵家的一个侍女的丝带很好看,就悄悄地拿到院子里玩赏。此事被一个仆人发现,他马上报告了伯爵。伯爵十分恼火,就把…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大思想家卢梭《忏悔录》中如是说,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目前的教育现状却是,许多教师总是把有着不同鲜明个性的学生放在自己所制的模子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这一教育主体对象的存在,极大地干扰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受干扰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是无情物”,巴金的《随想录》之所以震撼人心,因为它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卢梭的《忏悔录》能够名垂千古,源于“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冰心的作品,也无不透着她纯真的感情。在新课标的“表达和交流”中有一条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又提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可见,对作文的真情实感才是文章的灵魂。然而,目前一些作文教学现状和学生作文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卢梭在《忏悔录》中赤裸裸地暴露自己,追求平等与自由,巴金在《随想录》中反思自己、剖析自己,探求真理。两位老人都在自己晚年写下这样一部坦率真诚的巨著,本文从写作背景、忏悔意识和创作动机三方面对这两部巨著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探求其内在联系,追求人类美好智慧与品德。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就智量先生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进行一次座谈.首先,我想我们应该对这样一位著名学者、翻译家,在近古稀之年创作这部小说处女作的巨大勇气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其次,我觉得智量先生创作《饥饿的山村》这件事本身也说明了这样两点:第一,他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写过小说的学者而创作这部小说,那一定是他亲身经历的那段生活对他本人造成的震动与影响之巨大、产生的审美感受之强烈,难以割舍无法释怀,无法用张爱玲常用的“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轻易抹去.这多少验证了生活对于创作的先决作用.第二,作家之所以创作这部小说,除了审美感受强烈所使然外,可能还源自他力求真实地反映那段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的审视、反思与批判的意图,即“给一个说法”.而这一点正表明了作家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怀.对此,我们同样应给予深深的敬意.并且,这也将成为我们谈论这部作品的一个契口.  相似文献   

19.
试谈《骆驼祥子》人物形象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写于1936年,最初连载于《宇宙风》半月刊(1936年9月至1937年10月)。在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作者已经写了大量的作品,累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同时,作者是“寒苦出身”,“对苦人有很深的同情”,还有许多“苦人”的朋友,在他们之中有“打拳的,卖唱的”,也有是“以拉车为生的”。他不仅熟悉他们的生活,而且“知道他们怎么活着”。所以,他一旦听到他的山东大学的一位朋友谈到有关车夫的故事时,就激发出强烈的创作热情,经过长时期的酝酿,把自己“积了十几年对洋车夫的生活的观察”,写下了这部真实而动人的作品《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20.
张彤 《宣武教育》2009,(7):22-23
在每次盘点一学年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把那些自己做到的事情详细地印在“奖状”上张贴出来,这自然无可非议,因为那是我们一笔一笔书写上去的。但是,那些我们没有做到的事情呢,那些我们本该做到却没有做到的事情呢?我们该不该找一张白色的纸,用黑色的笔,一条一条地写上去呢,就像巴金为中国人写下《随想录》,卢梭为整个人类写下《忏悔录》一样。我以为,那些我们印在“奖状”上的事情其实无需费力张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