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品生品社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其生命力,是品生品社课的魅力所在.本文从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用于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构建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过程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品生品社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其生命力,是品生品社课的魅力所在.本文从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用于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构建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过程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3.
周瑛 《教学月刊》2008,(10):33-35
新课标十分重视初中生的生活体验,重视对其生活的指导,使中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体验、内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努力把基础知识原理融人生活题材,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促进学生对周围自然的亲和力,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在生活中成长,从而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4.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实现品社(生)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实施德育、培植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立足品社课堂,解读悠久历史,唤醒民族精神记忆;感悟文化精髓,催生民族精神情怀”能较有效地培植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好地落实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让生活走进思品课堂,实现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也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生活性的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小学品社课老师应该认识到品社课的特点,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本文以心动不如情动,情动不如行动为切入点,对小学品社、品生活动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传递物理和生活之间的相关信息,让生活走入物理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准确掌握物理知识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逐渐养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1.
顾名思义,合作学习就是借助参与活动的所有人的智慧共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选择合作学习方式的依据应该是: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中是否涉及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和表现等因素。合作学习以其优越性已成为品社教学的重要学习形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本课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必须站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开展的现实意义,使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爱芳 《广西教育》2014,(29):21-21
正新课程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回归生活。小学思品课程具有生活性特点,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将思想道德培养寓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经验,提升思想品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思品课堂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关注学生生活,发掘生活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中,理解与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自主构建认知结构。这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小学品  相似文献   

13.
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教学观念的冲击下,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做的不是拼命地往学生的脑子里塞东西,而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品德教学焕发它应有的光彩和有效力。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可见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而思想品德课又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学时空就不能仅限于课堂45分钟的有限时间和教室狭小的空间,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郭云青 《考试周刊》2011,(22):157-158
本文就如何恰当、合理、巧妙地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感情,情理结合、以情激情、创境生情、实践唤情,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内化。  相似文献   

17.
生活即教育,教育引导生活;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必须关注并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将课堂生活化,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思品课堂教学以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学开设的品社和品生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将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的品社和品生课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这一方法对提升学生素质涵养、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品社课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且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本文论述了小学品社课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品德教学是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在品德课堂中总有一种能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的体验,那就是感动,让学生的心灵在真诚的交流中感动成为魅力课堂的关键所在. 一、拨动心弦,以真情唤醒学生感动 [案例链接]<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