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老师,刘立国、刘德森、杜勇锋、赖彦忠这'四大金刚'全在你班上呀!上学期,我都跟学校政教处说了要把他们四个人分开,他们四个人在同一个班,会把班上搅成一锅粥……"2021年8月29日下午,王老师看到分班名单,惊讶地对我说.她还说,这四个孩子上个学年让她招架不住,天天不得安宁.听着王老师介绍,我有些恐慌,又有些气愤.恐慌...  相似文献   

2.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当他们又累又渴休息的时候,妈妈发现身边只剩下两个苹果。她就对孩子说:“宝宝,咱们的水都喝光了,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赶紧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当时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她还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于是她耐着性子说:“宝宝,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了呢?”孩子仰起那稚嫩的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我想把那个最甜的给你吃。”此时,妈妈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我想这个故事显然是告诫教育者一定要善于倾听,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了解孩子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对此真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李豫 《天津教育》2001,(1):27-28
走上这三尺讲台,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这其间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使我至今难忘的是我第一次接一年级时,和一个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我带着新奇兴奋的心情,走上一年级的讲台。但开始,怎么看这一年级的孩子怎么“不顺眼”:不懂守纪律,课上随便说话、喝水……真烦人。算了,少理他们,上完课完事。  偏偏不让人省心,这不,上课提问,一个女孩竟钩着手指,只举四个手指回答问题。我眼睛盯着她,她看看我,没理;我又瞪她一眼,孩子却冲我笑笑。我是一肚子火:“还笑,站起来!”孩子却是一脸无辜。我越看越有气:“把你刚才举手的姿…  相似文献   

4.
"我的孩子什么兴趣班都不喜欢,怎么办?" "我的孩子什么兴趣班都喜欢,应该都让她学还是我替她选呢?" 这是不同家长反映的两个问题,表面上看,这两种情况完全不同.其实,这是同一个原因所致,那就是孩子没有选择权,无论是上兴趣班,还是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数情况是第一种,家长替孩子选择了画画、舞蹈、书法等兴趣班,孩子当...  相似文献   

5.
老公顾不得换衣服,问清原因,对孩子们说:"动画片的时间反正已经错过了,不如做点有意思的事,吵架动画片也不会演了."女儿和儿子还想埋怨对方,看着爸爸拿出空竹,注意力就转移到了玩空竹上,没一会儿,两个人就玩成了一团,家里又重现了欢声笑语.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起我刚才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指责老公,其实就是在用我的行为教孩子遇事情先指责啊!看来根源还是在我,那么我就要再用我的行为教孩子,遇事情解决问题比指责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有两个姐姐,每月都给我父母1000元,由于父母来帮我们带孩子,所以,我也想每月给他们1000元。但是我老婆不同意,说如果我给我的父母多少钱,那她也要给她的父母多少钱,这样才平等。可是,她的父母并没帮我们带孩子,给钱的时候却要平分,这公平吗?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恳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7.
《乌塔》一文叙述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旅行欧洲的故事。读完课文,有的同学认为:乌塔太小,不应该外出旅游,这样做很危险。而我认为: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她完全可以独自出去旅行,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许多好处。她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充分准备了三年,才让她独自出游,学会在社会中如何生活。这多好呀!我非常羡慕外国家庭的教育方式。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他们允许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犯些错误;他们很自觉地维护着孩子的隐私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跟孩子在一起时,他们像孩子的朋友,不会去命令…  相似文献   

8.
埃及的大象     
一位神仙,云游四方。这天,他来到一个村庄。村庄的人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乞求神仙教他们“变钱术”。神仙愉快地答应了,但他提出了一个小要求,就是在念咒语前,千万不要想埃及的大象,否则咒语不灵。村庄的人感到很好笑,埃及的大象与他们何干,他们才不会想呢。然而,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这个村庄做的惟一、也是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念咒语前拼命去忘记埃及的大象。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拼命想忘记一件事时,这件事往往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我刚进高中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位女孩,她算不上很漂亮,但让人看着很舒服,通过和她的接触,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  相似文献   

9.
快五岁的孩子总是念叨着“死亡”,这个问题始终在我心中盘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她这么担心父母死去?!孩子带着那么大的情绪问父母是否会死,不一定是知识的问题。我猜想,这位小姑娘一定知道人会死的。母亲做了很多努力,想把死亡的阴影从女儿幼小的心灵中抹掉,可是,她始终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理解孩子提出的问题。然而,孩子想问题的角度常常与成人不同,他们还不能用成人的语言充分表达自己。因此成人的回答往往说不到点上。不记得曾在哪里听到的故事,说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孩子逛商场,孩子总是嚷嚷着回家,说商场里不好玩。母亲自己正逛得兴致…  相似文献   

10.
郝燕 《家长》2014,(11):39-40
正对于孩子来说,每一天都陪着他们的抚养人是最亲的人。一起起床、穿衣服、吃饭,帮他们洗澡……照顾这些日常行为的大人是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不过,假如进一步,偶尔把日常行为变得更加有趣一点,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尽量开心地去做,对孩子和那个辛苦的大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宝贝起床计划这是我的一位"妈妈朋友"想出来的。为了让孩子早上起来尽快进入积极状态,她在家里墙上挂上大表格,每天出门前要做的事情都列上,以图示标出来,一星期一张,好像课程表那样。洗脸、刷牙、穿衣、拿包、吃早饭……孩子每完成一样,就可以去打个  相似文献   

11.
开学之际,—位家长手拉着一双儿女来要求给孩子报名入园。在与家长谈话时,稍大的女孩子扑向我怀里,紧紧拉住我的手,睁着两只大眼睛可怜巴巴地盯着我,当时我心想这孩子倒不怕生,不觉蹲下身子问道:“你今年几岁了?’可是这孩子笑眯眯的只是不出声。家长叹着气说:“唉,王老师,我前世作了孽,两个孩子都是哑巴。”我听了楞住了。这位母亲见我惊讶的表情,为难地解释说:“本来,我准备让他们去读聋哑学校,可是要在十周岁以后才能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都进幼儿园了,也老是跟我吵着要上幼儿园,我告诉他们不能上学,他们又不懂,仍是缠着我,他们哪知道自己比别人缺一窍呀!”说着,竟流下了眼泪。两个孩子见妈妈哭了,都偎依在她身边,苦着脸也想哭。看着他们恳求的目光和期待的面容,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我毅然告诉老师们:“这两个孩子我收下了。”这两个聋哑孩子入园了,可是,教育上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12.
我上大学期间,前后做过四五个家教,到了大三,我决定再也不做了,因为我深深感到,有许多事情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家教”能改变的。我驾驭不了复杂的现实我做的第一份家教是教一个初二女生。这女孩的学习成绩很差,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看到别的孩子请家教,他们也请,但他们同时也很明理,知道自己孩子的基础太差,而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所以,没有对我提出诸如“期末考到XX名”的要求,只是让我每星期去两次,检查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帮她解答一些问题。去了几次我就发现,这个女孩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也许正值青春期…  相似文献   

13.
吴正宪老师在中国小学数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她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课堂上,她不仅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用她对孩子的爱心和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他们。她的嘴边常挂上一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想:这句话的威力肯定很巨大。在教学中,我真正地把学生当成是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假如友友的祖母没有坚持媳妇一定要多生个孩子 ,谁又会晓得事情会怎样发展 ?友友可能永远没有生下来。可怜的老婆婆 !她没活到看见孙儿成为世界上伟大的大提琴家。病了四个月以后 ,她在友友第一个生日那天去世了。雅文的生活艰苦 ,丈夫的也是。她放弃了歌唱生涯去抚养两个孩子 ,在静下来的时候 ,她想知道是不是她自己也可以有很成功的音乐事业 ,不过她从来没有后悔自己所做的牺牲。她是一个关心孩子的母亲 ,跟儿子一道分担他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挑战。音乐界里好几个曾经启发他、指导他或者影响过他的人现在已经作古了 ,不过他永远不会忘记这…  相似文献   

15.
窗口     
记得有这样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两个病人寂寞地躺在病房里,一人很苦恼,而另一人很乐观。她每天告诉另一个人从窗口看到的事情,兴致勃勃。那人很羡慕,很想换到那张靠近窗口的病床。终于有一天她如愿了,因为那人死了。她急不可待地换到了那张靠窗的床,可她只看到了一堵高高的墙。 接下来,我要讲的也是有关窗口的事情。本来,两件事情根本扯不到一块儿,但当我记下它的时候,不禁想起了上面这个故事。 开学才几天,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小朋友每次靠窗坐的时候,都会有几个孩子抢着要坐到那扇贴着沙皮狗的窗下。琨琨几次因为饭吃得太慢,没有抢到,便来向我告状,说别人坐了他的位子。我摸摸他的小脑袋微笑着对他说,老师没有规定位子,你也可以坐到旁边的位子上。  相似文献   

16.
沙庆仁 《教书育人》2007,(10):29-29
开学前,教务主任请我把她的爱人李老师从另一个学校调过来.理由是那里的班额太大,大多过六十,她爱人身体有点问题,受不了;而我们学校都是小班,二三十个孩子一个班,可以边工作,边把身体调理调理.我想,他说的情况属实,这样做既成全了教务主任的感情,又照顾了一位老师的身体,何乐而不为?于是便去做了一些协调,把事情办妥了.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意图上小学是大班孩子最向往的一件事情。这代表着他们心理上的成熟和需要。我班正好有家长在小学当教师,这是一个很好教育资源。利用家庭友好活动日,我们和家长一起设计了以下的小组活动,让孩子与家  相似文献   

18.
玛夏有两个孩子,她讲了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我4岁的儿子麦克问我“:孩子怎样才有的?”我硬着头皮告诉他“:小孩是在他们母亲的肚子里长成的。”麦克又问“:那他们怎么到那儿的呢?”这真叫我难堪,该如何解释呢?我只好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爱得很深,父亲将一粒微小的种子种在母亲的腹中,这粒种子长大后便成了一个婴儿”。麦克懂了,我曾为自己的回答庆幸呢!几星期后,我看见麦克和他2岁的妹妹在后院,麦克拿一颗草籽在妹妹肚脐上戳,我高声叫道“:你们在干吗?”麦克迷惑不解地望着我说“:我要妹妹有个孩子,这些是我找到的最小的种子。”我无可奈…  相似文献   

19.
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它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每一个孩子身边;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毫无保留地去关爱和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敞对事情的时候喜爱他们,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疼爱他们……是母爱让母亲妥梆,成为了那个永远都为爱让步的人。  相似文献   

20.
我常为这样一个事情发愁:就是我的孩子发音不准确。我是搞中文的,对语言问题比较注意,因为我觉得这是关系到推广普通话的问题。可是尽管我这样注意,孩子的好多语音都发错了(需要说明的是,这绝不是孩子的舌头有问题)。有些字音纠正多次孩子还是改不过来,有的字音他根本就不会发,如“吃”、“视”等。什么原因呢?不用说,是周围人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老师的影响,因为孩子一天有十个小时生活在老师身边,而且老师还要教他们学儿歌,给他们讲故事等。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因素,就是孩子对老师的相信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胜过父母。我在给孩子纠正语音时她就歪着小脑袋说:老师教我这样说的!可见,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是关键,我建议,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