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5,(38):34-35
在成为计划经济的长子之后,上海长年处于孤独的领跑状态中,于是上海逐渐孤立,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日本“脱亚入欧”的心理——某种程度上不把自己当作“中国人”,因而把一切外省人蔑称为“乡下人”。  相似文献   

2.
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实现其对中国东北更加"有效"的控制,在大连建立了"满铁"。在继承、效仿西欧列强殖民统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东北的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机构,以对社会生活实行严密控制。  相似文献   

3.
<正>自1931年中日开战,日军在中国北战场接连得手。"八一三"淞沪抗战后,蒋介石一面坚持抗战,一面出于国际战略上的考虑,即把战火引向集中了英美各国在华利益的上海地区,从而使列强再不能隔岸观火,最终出面调停或干预,达到"以夷制夷",阻止日本侵略以结束战争的目的。因此,中方上自蒋介石本人,下至驻列强使团都在积极寻找路子,请求第三国出面调停。对于中方的请求,英美法各国  相似文献   

4.
吴晓星 《新闻世界》2009,(3):102-104
日俄战争的结果使西方列强大为震惊,小小的东方岛国日本竟然击败了传统欧洲强国沙皇俄国,日本迅速取代中国在东亚的地位并且成为让西方列强侧目的地区性强国。本文主要就日俄战争后直至一战时期的美日关系做一些探讨,特别是其对中国政局的演变及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期的远东外交局势和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迪 《出版参考》2014,(1):32-32
最近李嘉诚接连出手抛售香港及大陆的资产,并大手笔在欧洲进行兼并收购,其资产版图“脱亚入欧”的轮廓愈见清晰。根据李超人投资旗舰和记黄埔2013年年中财务报告,欧洲已成为其收入最重要来源,贡献了43%的总收入,光英国就贡献了16%: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分别贡献了15%(要知道2000年的时候,香港的贡献值是52%):中国大陆贡献了11%。  相似文献   

6.
英国与1919年的中国南北议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北根 《历史档案》2002,(1):115-1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即将召开,这对当时中国战乱的时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侵华,从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向中国扩张。欧战结束后,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为了遏制日本 独霸中国的势头,他们敦促中国当时由滇、桂军阀控制的南方军政府和受日本支持的皖系军 阀北京政府早日举行和谈,希望以此能够阻止日本势力在华的急剧扩张,以维护自身利益。 同时,压日本与他们采取协调一致的对华政策,以求与日本重新划分在中国的势利范围。在 列强中,…  相似文献   

7.
近10余年,日本在与中国的剧烈冲撞中已完成了"普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定位,其整体轮廓现已清晰浮现。而促成这一变动的本质要因,则是日本的政治家、社会精英和主流媒体,已就国家身份的重新建构议题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并卓有成效地完成了社会舆论的总动员。在此进程中,日本思想舆论界借助"中国元素"进行议题设置,在强化国民的危机意识和确立"命运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方面,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舆情变动,既是其集体安全意识在社会传播领域的反映,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舆论又成为影响其国家战略文化选择的主导性变量。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帝国主义借机大肆扩张在华势力,妄图独霸中国。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当面递交"二十一条"文书,其亡华之心已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和刘延东,中国高层4月密集访欧,所有到访国家各有代表性,比较全面和平衡。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利益关注,另一方面凸显了多元的全方位外交战略4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启程访欧,为期9天。至此,他成为本月第四位前往欧洲访问的国家领导人,4月份遂成中国外交的"欧洲月"。  相似文献   

10.
正我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出生于1896年,那时的中国国难深重,帝国主义列强肆意蚕食、瓜分中国,甚至要吞并中国,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满清政府和随后的军阀割据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父亲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在学生时代就有救国救民的思想,1916至1919年在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求学,五四爱国运动中,他是学生运动的先驱,并开始走上了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920年与董老在武汉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从此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艰苦奋斗,1943年9月27日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47岁。他的死"重于泰山"。  相似文献   

11.
在奉行拿来主义的日本,国外出版的走进来可以说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的古典走进日本,孕育了日本的文字及文化。在近代,西方的经典走进日本,成为明治维新的动力。在当代,欧  相似文献   

12.
叶立群 《兰台世界》2010,(10):60-61
近代以来,在中国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的同时,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强国之路。强大后的日本将侵略的目标对准了中国东北。在此背景下,辽宁地区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在中国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的同时,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强国之路.强大后的日本将侵略的目标对准了中国东北.在此背景下,辽宁地区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波  林闯 《兰台世界》2013,(16):120-121
<正>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危机,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成为历史的必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抵御日军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在敌后积极配合,有力牵制了日军大批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抗  相似文献   

15.
1902年初,章太炎第二次东渡日本.4月26日与秦力山等人在日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章太炎用典雅的文笔为纪念会起草宣言书,控诉清朝民族压迫政策和罪恶统治,大声疾呼:"愿吾滇人,无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无忘郑成功.  相似文献   

16.
戚珺 《北京档案》2012,(2):57-58
正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历史。外强入侵,国无宁日;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独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国家,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帝国败给了日本"蕞尔岛国",在日本的马关春帆楼,上演了令中国人耻辱的一幕。  相似文献   

17.
<正>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著名人物,曾于1905年8月留学日本,1911年3月因家道中落归国。在留学日本期间,李叔同努力取人之长,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同时也加入了日本"随鸥吟社"汉诗社团,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不断进行汉诗创作和文化输出,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一自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后,中国被迫参与了现代化的进程。1872年,首批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中国留学史  相似文献   

18.
《宇宙风》曾是汇聚了"三老""三堂"、蔡元培、俞平伯、胡适、柳亚子等中国知识界的巨擘重镇,"所跨越的年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观察中国文化人在该时期的对日情感、日本认识轨迹的时空",这些都是徐冰先生选择以该杂志为切口考察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人日本观的重要依据.但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绪章中提出的第三个选题依据——《宇宙风》曾策划、组织过一个"日本与日本人论"特辑.正如徐冰所指出的那样,在"谈日色变"、舆论界均以"某国"指代"闯入者"的1936年,"要编辑《日本与日本人特辑》,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勇气".接下来的讨论便从这个特辑开始.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一些西方国家和日本在中国等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除租界外,这些国家还在中国开辟了租借地、避暑地、使馆区等特殊区域。在各种不同区域中,列强侵夺的权利不尽相同。以胶州湾、威海卫  相似文献   

20.
魏聚刚 《兰台世界》2012,(25):36-37
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间,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中国的结果,使得中国朝野认识到,只有学习与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在列强环伺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半岛的行动,直接加剧了中国国内学习西方现代制度的紧迫感,同时也使日本成了一条更易被接受的通向西方化的道路。学生的出国始于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太远,代价高昂,于是出东洋留学,学习东洋近邻日本的军事、实业领域的经验,便成为一条捷径。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中,中国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留日学生中产生了民国时期中国的第一代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