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般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基于维护自身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人格安全等和人相关的最广泛的人格利益所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具有权利主体的普遍性、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权利内容的不可穷尽性等法律特征.一般人格权制度具有解释具体人格权、产生具体人格权、补充具体人格权等功能.法人不应该享有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保护制度只能适用于自然人而不能适用于法人.  相似文献   

2.
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应如何规定人格权,人格权的本质是什么?法人是否享有人格权?人格权编是否应单设一编?如何安排人格权内部体系等问题存在很大争议,学者们见仁见智。为系统了解国内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国内人格权研究最新进展,并予以简要评述,以期对我国人格权制度设置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人格权”概念的产生发展历史出发,找寻法人人格权存在的可能性和立法可行性;从法人本质的角度,探讨法人存在的团体价值,认为立法应赋予法人人格权。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称的法人主要是指赢利的企业法人.法人的人格权是与法人的财产权相对应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法人的人格权可分为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遭受侵害会对法人产生巨大的、潜在的、持续的甚至致命的影响.因此应从我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际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财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来共同实现对遭受侵害的法人人格权的救济,以全面保护法人的合法权益,制裁不法侵权行为,维护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保证法人正常的社会活动和商品经济活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法人是由法律拟制的重要民事主体 ,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法人不仅具有具体人格权 ,而且具有一般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遭受侵害会导致其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 ,因此 ,法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6.
肯定法人的一般人格权,承认法人存在精神利益是法人获得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前提,对法人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的侵害即是对其精神利益的侵害。现阶段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趋于保守,法人的精神利益在实际诉讼中无法得到保护,这实质是对法人一般人格权的侵害。与传统的精神痛苦不同,法人精神利益不应要求法人具有事实上的感官与痛苦,它在客观上应主要表现为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法人针对精神损害提出了赔偿诉求,完善相关规定使其在法律上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资格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学界在死者是否享有人身权(乃至是否享有主体资格)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中,"近亲属权利保护说"最具逻辑上的说服力和实际上的可操作性.无独有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诸国,在关于保护和利用死者(生前)形象所涉及的"死者形象权(或死者人格权)"问题上,也存在着死者是否享有权利的争论."近亲属利益保护说"以及相应的平衡相关法律主体(不包括死者)之利益的思想是我们在分析"死者形象权(或死者人格权)"问题时应坚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人身权和财产权是民法中两类基本权利。学界对于法人基于自身而产生的名誉、信用、形象等利益性质颇有争议。文章旨在通过对于法人人格权的客体法人的人格利益和无形财产权的客体也即无形资产的区分的角度来论证法人人格权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关法人财产权的含义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 ,例如 :经营权说、所有权说。该文认为法人财产权是一种新型物权 ,即公司对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独立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余中根 《教育科学》2001,17(3):44-46
人格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都享有的权利,是伴随民事主体的生命全过程的权利。然而,现在的许多学校仍不将学生当作享有权利的公民看待,肆意侵犯学生的人格权。本文论述了学生人格权受到侵害的三种表现形式,并对学校及教师因侵犯学生的人格权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力救济是一种强化民事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典设计的自力救济,应当选择向权利人倾斜的模式,既允许自力救济针对侵权人的财产,也允许权利人在情况紧迫时可以采取有限的拘束人身的措施,并对几种特殊情况下实行自力救济的条件、限度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社团处罚是一种纪律处罚,国家应对社团对社员的重大处罚予以法律监督,防止社团专制权对个人权利的侵犯。本对社团处罚的许可和限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既是宪法性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应尽快制定专门法,并从我国公民隐私权完整保护的角度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4.
侵害债权制度体现了民法理论发展突破传统债的相对性观念,承认债权具有不可侵犯的绝对性特点。它的确立要求合同关系外的第三人尊重合同权利,以实现对合同权利人更周密的保护。体现社会公正。笔者分析了它的理论背景和法理依据。现代社套复杂的经济生活及规范它的法律的价值取向的变迁是债产生对外效力的根据。债的对外效力是侵害债权制度确立的基础。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在民法中基本原则地位的确立是衍生谊削度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这一搜索方式存在侵犯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之虞。个人信息包含隐私的内容,是隐私的上位概念。除隐私以外的能够把主体直接或间接识别出来的信息均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存在公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而侵犯个人信息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对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通过"人肉搜索"披露他人的隐私,即构成侵犯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如果对获取的个人信息加以商业利用,则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权;如果滥用获取的个人信息则侵犯他人的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程斯辉 《教育学报》2005,1(5):75-81
人权是人类成员即所有的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的存在形态是由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力构成的互相关联的体系。“受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它具有神圣性、不可缺少性、不可取代性和不可转让性。“受教育权”主要由“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与“获取受教育结果权”构成。从应有、法定与实有三个方面来考察“受教育权”,我国公民之“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实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和研究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即对后者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前者。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虽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较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立法上还存有缺憾即仍不及被告人。要依法保障被害人的人权,在认识保障其权利必要性的同时,应把彻底更新诉讼观念作为立法与司法完善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准确界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关系到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一特定制度发展的水平,同时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本文从行政诉讼实践中所实行的"相对人原告资格论"到"法律上利害关系人资格论"的转变,阐明了在理论上对原告资格认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纳税人意识的增强,税款使用监督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现阶段,我国在纳税人税款使用监督权保障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通过探讨这一问题,能够对完善我国税款使用监督权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