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日的清晨     
夏日的清晨,经历了夜的洗礼,接受着初升朝阳的沐浴,格外宜人,蔚蓝的天空,那样的远,那样的深,淡淡的织云,映衬出天空的玉洁水清,澄澈清纯。轻风中,晨光下,鸟儿,脆生生地唱着;花儿,轻盈盈地笑着;叶儿,亮晶晶地绿着,阳光中萌动着喜悦的生命,仿佛在孕育着一个个关于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2,(10):23
火车,飞机,轮船,快艇,走过很多地方,洒下无数汗水,而我心里的文字,只想留给地图上那隅小小的尖尖角。鼓浪涛声白浪扬起千帆,激流交替婉转,阳光照耀沙滩,人儿笑眼弯弯。鼓浪屿的白天,人声繁扰,我静静独坐海滩。鼓浪屿的浪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震撼激烈,倒像是水墨画中的兰,辗转含羞,如有所语,浪涛的轻声细语压低了盘踞海岸的树根,却激起了我万千思绪。北风寒,寒;细雨软,软。曾想起我到过的黄河,犹如勇武的双臂拥山抱岭,在我眼里却是凛冽的激昂,不似这般沉稳安然。地图上的涛声是家的旋律,我被心中的柔情晕染。  相似文献   

3.
山的注视     
正阳光下,它很大,它的石壁,它的褶皱,它的沟壑,它的覆盖着易碎的泥土的缓坡,它的雪崩似的滚滚尘埃。它在光的中心,它像盐像玻璃一样闪亮,它岿然不动,独立于高空之中。它身上一切都是那么坚硬,那么真实。人们可以谈论它,讲述它的故事,探索它的起源,说说住在它上面的人。人们可以计算它的体积,研究它的构成,它的演变。然而这一切又能如何呢?它还是它,不动,不听,不应。人们可以在它身上取一小块石头,带往很远的地方,几千公里吧,或者扔进大海。之后,山依然如故。山是持久的,强大的,它的基石扎根在大地深处,随着人的远离,它始终赫然立于地平线上,继而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蚌中落寞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好的、坏的,温馨的、痛苦的,情愿的、逃避的,结伴的、孤单的……这一切之中,属于后者的,却往往更容易让人成长。当生命慢慢地被大大小小的经历填满,质量日益增加,没有了缝隙,才终于明白,这份满当,就是生命的价值……沙粒入蚌,变成珍珠,就好像丑小鸭变天鹅一样。只可惜,我们体会不到沙粒的感受,如果一定要猜想,那便是孤单、黑暗、疼痛。殊不知,与这些痛苦"齐头并进"的,是珍珠的形状、光泽,尤其是价值。粗糙暗淡,因为经受黑暗,所以才富有光泽;一文不值,因为承受孤单,所以才价值不菲;铺于地面,因为忍受疼痛,所以才被捧于手心。  相似文献   

5.
成都的春天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的雪,千年不化,万古长存.文人们借助它,演绎人生世相,折射社会风情,亦实亦虚,亦古亦今,幻化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今天,时过千年,地变万里,我们依然可以倾听它的心灵脉动,体察它的热火冰肠,读它的洁白,读它的冷峻,读它的孤傲,读它的阴郁……凡此种种,遐想无限,感慨万分.我感觉,冰雪精灵,弥漫时空,千古有约,今天依然轻舞飞扬,飘洒在我们眼前,回荡在我们耳畔,萦绕在我们心间.……  相似文献   

7.
正青石的街道,向晚,紧掩的窗扉,粗粝的灰墙内,寂寞的女子放下半成的刺绣,听车轮辚辚,听马蹄达达,忍不住轻叹口气,今夕何夕,他乡故乡,是何处的过客,是哪方的归人,心念抵不住疲倦,苔痕也渐然暗去……能入诗的生活,倚赖这乖巧的景致,红颜刹那衰老,只这夕照滞重炊烟轻腾,千年传承,依旧鲜活。日升月落,岁月倏忽,这碎石青瓦的长街里巷,仿佛流动着旧时的呼吸,让人生出几许温婉的感动。鼓楼的坊巷是旧日福州城的中心,我与三坊七巷并没有多少可称道的渊源,我童年寄居在三保的外婆家,从小生活在台江码头的附近,做过许多年无拘无束的  相似文献   

8.
正1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吃。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一种干净的香。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  相似文献   

9.
风过无痕     
风来自无名的幽幽空谷,它吹向遥远的浩淼天空,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吹走的是人们的质疑,留下的是对信念的忠实,对信念的执著,对信念的坚持,对信念的不舍,即使大风刮过,依然了无伤痕。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池莉笔下的男性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都认为池莉的创作有女权化倾向,其实,池莉对男性的解构也是极为深刻的,她以女性独特的艺术视角,轻轻地走进喧嚣热闹的男性世界,穿行历史,思考人生,把一个个平凡但并不单纯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从中体察人物的艰辛,透视他们内心的变化,在放逐心灵的同时,绵密细致地解读着男性的烦恼,挖掘男性世界的底蕴,诠释着主流文化下男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