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次提到语感,并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现阶段,语感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对语感的认识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因此,正确认识语感及语感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生成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语言能力只能在语言活动中获取、积累和发展。只有听、说、读、写反复结合,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过程,并合理展开这个过程。怎样重视这个“过程”呢?一是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吟诵、涵泳,语感分析不能介入太快。通过朗读,才能整体感知言语作品所表达的意蕴了然于心。吟诵,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通过吟诵,钩联和创造出新的表象,进入作者胸境,因声求气,因气悟道,品味言语优劣,获得语感。涵泳,“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揣摩,推敲,鉴赏玩索,获得语感。总之,只有反复地读,学生才能由“语表层”进入“内蕴层”,才能自悟自得,获得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的语感。二是指导学生充分咀嚼,切忌快速结论。品味语言,是动用生活经验与言语信息汇合成表象,去判定言语的优劣。不待学生细致咀嚼,就由教师或少数学生得出结论,让大多数学生只记住别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的教学要求,全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注重情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语感教学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什么是语感?《新华字典》中这样解释:“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  相似文献   

4.
<正>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语感差了,他理解句子、阅读文章、写作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培养语感,就是选用客观的语言对象在具体语境中反复作用于语言感官,不断积累,最后形成语感。训练学生的语感,即训练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文字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论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与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由此看来,在新课标和新教材推广使用的大背景下,语感教学重新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回归。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梳理中学语文中的语感教学。本文以语感教学的提出为溯源点,既回顾了百年语感教学的发展流变,又廓清了语感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教师、学生、教学三个角度提出了加强语感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认识语感     
语感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加以继承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认识语感以及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本文从语感研究的现状出发,回顾了语感的概念缘起及流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对语感的定义及特征作了学理上的阐述,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语感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语境与语感     
平静峰 《阅读》2015,(4):14-16
重视语感培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语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语感的形成过程中,语言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相对于阅读中的语言(即特定的语言)而言,语境又可分为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外语境对特定语言有着限定意义范围的作用,内语境对阅读时语感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明确语境和语感的关系,对语文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感教学是当前中小语文课程改革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形式,目前尚处于摸索实验阶段。笔者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教学实践,创拟了语感教学课堂模式,期望对语感教学的实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语语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语感及其培养汪涛一“语感”一词在语言教学中时常被提到,不少人也在强调语感培养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有意无意中运用了语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学习。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界定,对其解释往往语焉不详。本文作者发现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负责...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先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教学自夏丐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以来,虽  相似文献   

12.
语感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感,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阅览、诵读优秀的语言文字,习得语感;进行科学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感受能力,学得语感;鼓励想象联想,注意意象积累,获得整体语感;重视言语主体的生命体验,优化阅读习惯,形成高级语感。  相似文献   

13.
笔者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偏颇 ,结合“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 ,阐述了语感材料的特点及实施语感教学的几种方法 ,旨在寻求一种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语感中心说”是有生命力的语文教育理念,最终会成为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但是,语感中心说的教学论层面的研究相时薄弱。广大语文工作者若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言语性原则、感受性原则、语体性原则、语境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便可落实语感中心说这一新的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丰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可见积累的重要性。那么,何谓积累呢?积累不单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背诵、默写,它还包括对方法的积累、对想象的积累、对感觉的积累、对体验的积累、对情感的积累等等。积累是一个量,当这个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会影响到“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语感教学具有自主性、言语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应该体现直觉性、综合性、整体性和建构性特征,采取寻找语感教学的着眼点、强化语感教学的着力点、构筑语感发展的基础、激发语感提升的动力等教学策略,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丰富语文积累,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本质含义是语言。语文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学习语言应突出语感训练,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在熟读、多读中,感悟语言运用的规律,于无法中求得有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渐由单一化的技能型人才向知识理论与技能实践并重的“双高”要求迈进。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缺乏“教”“学”“做”的融合,很难满足“双高”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教师要搭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以此突破中职语文教学的“瓶颈”。文章从调整教学计划、整合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模式、搭建网络平台等方面着手,提出将学生从“被学习”中解放出来,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朗读、比较、修改习作、品位修辞、探索标点、创设情境、走进生活等途径,来强化语感训练,并切实地达到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目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丰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可见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