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的头带着它的身体和绚丽的翅膀行走天涯。它们的头一般是圆球形或半球形的,一对巨大的复眼分列两侧。仔细看,头的顶部还有一对小型的单眼。两根触角从复眼中间伸出。蝴蝶的颈部比较小,能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2.
蟑螂     
蟑螂学名蜚蠊,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动物的总称。它们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是世界性的卫生害虫。蟑螂虫体大小因种而异,小的仅0.2—0.5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左右。体色亦各不相同,有淡灰色、棕褐色,或具华丽光泽、或体表乌黑发亮。成体扁平。体表着生众多的毛、鬃、刺。休分头、胸、腹三部。头盾形较小,大部隐于前胸背板之下。有细长触角一对。每一触角分节甚多,可由100个左右的环节组成。单、复眼各一对。口器咀嚼式。胸部前胸背板很大,形似三角形盾板。翅2对,从中、后胸节发出,前翅  相似文献   

3.
蟑螂     
蟑螂学名蜚蠊,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动物的总称。它们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是世界性的卫生害虫。蟑螂虫体大小因种而异,小的仅0.2—0.5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左右。体色亦各不相同,有淡灰色、棕褐色,或具华丽光泽、或体表乌黑发亮。成体扁平。体表着生众多的毛、鬃、刺。体分头、胸、腹三部。头盾形较小,大部隐于前胸背板之下。有细长触角一对,每一触角分节甚多,可由100个左右的环节组成。单、复眼各一对。口器咀嚼式。胸部前胸背板很大,形似三角形盾板。翅2对,从中、后胸节发出,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翅长因种而异,有的缺翅。足3对,强劲有力,善于疾走。腹部背板第一节很短,腹板退化。第十腹节仅有背板,雄雌  相似文献   

4.
蜜蜂的口器     
一天,我在月季花上发现一只蜜蜂正在采蜜,我就把它捉住,放进瓶子里。它刚进瓶里还很暴躁,可是过了一会,便安静下来。我又观察它的头,是个三角形的,有两只复眼,一对触角,还有三个不容易发现的单眼。它的嘴上有一对夹子,我一看见,就认为  相似文献   

5.
1、充分运用观察手段,认识几类动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如: 观察蚂蚁和各种昆虫,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脚。蚕是昆虫的一种。 观察鱼,认识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  相似文献   

6.
动物的眼睛     
自然界的动物成千上万,我们熟悉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印象中,动物好像都是两只眼睛,像猫啊,狗啊,鸡啊什么的。实际上,好些动物的眼睛远不止两只呢!蜜峰有五只眼睛,三只长在头甲上(称为额眼),两只长在头的两侧(称为复眼);蜘蛛有八只眼睛,两只长在头前,六只长在头部的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神秘的大海深处有一种奇特和动物,它的头上一前一后长着两对触角,后面的一对触角较长,当它在海底不动的时,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大耳朵的兔子,因此最早见到这种动物的罗马人把它们叫作“海兔”。  相似文献   

8.
草蛉,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别看它的身体只有1厘米长,可是它的头顶却长着一对超过身体几倍的丝状触角,头两侧的复眼金光闪烁,绿色、黄色或者灰红相间的身体上长着宽阔透明的翅翼。 美丽的草蛉是害虫的天敌。无论是幼虫期还是成虫的草蛉。  相似文献   

9.
青蛙以小动物为食,其中害虫约占80%。据统计,每只青蛙每天约吃60多只害虫,从春到秋的七、八个月中,能消灭害虫一万多只。每亩放养400~800只青蛙的早稻田,不再放农药,比喷洒两次“甲基1605”的对照田,枯心率大大降低,而粮食可增产9.2%。可见,青蛙对于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我们能不能称青蛙为“益虫”呢?按照动物学的分类方法,“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足三对,一般有翅两对”的蚊、蝇、蝗虫、家蚕等动物,属节肢运动门的昆虫纲(纲下还分目、科、属、种);而“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并兼用皮肤呼吸”的动物划在脊索动物门的两栖纲内,从青蛙的特征来看,它不是“昆虫”,而是“两栖动物”。所以,我认为青蛙以不称“益虫”,而称“有益的两栖动物”或“有益动物”为妥。  相似文献   

10.
蜗牛有两对触角,上面一对又粗又长.而下面的触角又短又小。那么.蜗牛为什么有两对触角呢?为什么大小、位置不一样,它们各有什么功能呢?带着这一串问号,我查阅了多种资料,但都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面的三个实验。实验一目的:了解大触角(即上一对触角)是否有视觉功能。材料用具:保留大触角的蜗牛2只,触角正常的蜗牛2只.保留小触角的蜗牛2只.大小触角都除去的蜗牛2只,铅笔一支,红、黄、绿色菜叶各一片,秒表。方法步骤:1.翻越铅笔的对比把8只蜗牛都放在距铅笔3厘米处,让它们一起向铅笔爬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