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颖颖 《精武》2012,(21):77-77,79
温州地方武术的特色就是温州南拳,它正一步步被世人所淡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方城镇文化、休闲体育、竞技体育给农村生活带来了较大冲击,对在农村群众中开展民间武术文化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温州南拳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术界不够重视,对温州南拳文化价值缺乏科学评估,保护观念滞后,缺少专业人士正面引导和相应保护资金,对温州本土武术文化的生存状况、消失状况认识不清,因此,农村空间是民间传统武术主要扎根的地方,温州南拳逐渐被挤出村民的生活领域,原因是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温州南拳的生存空间正在缩小,许多民间武术文化特性也正在流失。而相关部门在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对民间武术教育,活动开展也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体系、民间武术文化教育的缺乏、传承渠道不畅等,导致许多民间武术拳种远离了农村学校教育,对新生代农村学生来说本土民间武术文化越来越陌生。  相似文献   

2.
论浙江南拳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浙江南拳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浙江南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福建南少林保持着特殊的渊源,在封建社会武举环境中成长,在防寇、抗倭斗争中逐渐成熟。浙江南拳主要分布在浙东南沿海,以温州南拳最为著名,乐清南拳、天台皇都南拳、平阳白鹤拳是浙江南拳的"三大流派"。浙江南拳有古朴端庄、不断推层出新、兼容、务实的特征。发展至今,浙江南拳面临相对封闭、影响有限、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够的困境,建议扩大知名度、与校对接和获得各方支持等。  相似文献   

3.
温州南拳是浙江温州地区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温州南拳的历史、发展现状与问题,论述保护与传承温州南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究保护与传承温州南拳的具体措施,为实现温州南拳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福建南拳的现状及改革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简述了福建南拳之流派与特点,南拳的对外传播,福建省运动员在南拳比赛中的佳绩,福建南拳的现状以及建国后与南拳相关武术流派的改革情况。从套路改革、创编综台规定套路、保留南拳特色等方面论述了南拳改革、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4年以来,对福建南拳各拳种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认为福建南拳的基本特征是:下盘稳固,着重手法,发力刚劲,幅度短小。 南拳为什么会形成迥异于北拳的独特风格呢?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未弄清的问题。本文试将福建南拳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加以考察,以探究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南拳文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岭南文化的特质出发,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探究岭南文化对广东南拳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体育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有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福建是南派武功的发祥地之一,为把福建南拳推向世界,套路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旨在对改革创编出既有福建南拳特色,又适应竞赛要求和有利于推广的规定套路作一些思考,以期对福建南拳的改革发展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探究广东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分析了岭南文化的特质,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研究广东传统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闽南文化的本质分析其对福建南拳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得出:在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下,闽南文化兼收外源、内涵丰富、开拓务实的本质对福建南拳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传播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拳套路中影响运动员“发劲”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拳是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拳势刚烈的拳种,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运动特点是动作紧俏,刚劲有力,步法稳固,手法多变,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发劲”是南拳套路运动的“支柱”,没有劲力的南拳就体现不出南拳的风格特点,所以南拳中的多种拳法、腿法要求刚劲有力,气势雄伟。  相似文献   

11.
从岭南文化的特点分析广东南拳产生的原因,阐述岭南文化与广东南拳技术风格之间的本源关系。通过研究得出,岭南地理和生存环境、身体特征、生活方式是广东南拳形成的基础,岭南文化以强大的兼收包容性、保守与创新并存、海洋文化的开拓冒险意识及求真务实态度为基本特征。这些是广东南拳的技术特点和风格产生及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南枝拳     
黄茂烈 《精武》2006,(7):18-19
南枝拳是南拳中一个出色的拳种,属后发制人的实战技法。据传,此拳出自南少林寺,为洪熙官所创,寺僧何岩曾学此拳。火烧少林寺时,何岩出走广东,至海陆丰碣石收徒传拳。陈南枝是何岩再传弟子,是门中成就最高之人。陈南枝(1847年-1925年),又名鉴山,为名震一时的技击高手。潮汕武坛和民众都佩服其功夫,公认其为“好手南枝师”,并称其所教的拳为南枝拳。  相似文献   

13.
五祖拳的全称为五祖鹤阳拳,该拳术技击性强,无花架子。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五祖拳崛起而为福建南拳的第一大拳种,同时盛行于我国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其实,五祖拳不能简单地以南拳或北拳来划分,严格地说,它属于不南不北,因而笔者认为,该拳术的技术特点应从其整体结构和技手(即招式)的运作要求上来说,而其演变则要追溯到该拳术渊源的方方面面。下面,就从这两部分说起。  相似文献   

14.
虎鹤双形拳     
虎,以勇猛刚烈而闻名;鹤,又灵巧轻盈为其特长。虎鹤双形拳是模仿虎鹤之动作及其特长的一种拳。它是广东南拳五大流派中洪家源中的一种,目前,此拳不但在全国广泛传播,而且不少海外武术爱好者也对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武术团到国外访问中表演的南拳,被外国人誉为防身健体,内壮外强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陈光明  罗伟文 《精武》2010,(7):76-77
福建是南拳的发祥地,而狗拳是福建南拳最有影响的传统拳种之一,已经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狗拳的弟子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拳兴于齐,剑起吴越”,闽都福州历来尚武,狗拳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已演化出多个分支流派。有的善于下盘捆绑,  相似文献   

16.
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之南各地方拳种的统称。因其地理环境相近,生活习俗相同,其拳派风格也多以传统南拳类为主,与北方拳派相比,别具风格,自成体系。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岭南武术的产生和流传进行了深层次地本质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大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岭南武术;福建南少林武术的广泛传播和影响起了关键作用;客家人入越(古南越)带来的军事武艺和民间武术在岭南武术的形成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岭南地域与人文特性的客观现实,提供了孕育岭南武术的生存土壤和环境;岭南文化促成了传统南拳运动特点和风格的进一步成型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卡力,北京人。全国著名武术运动员。主项南拳。1978年8岁考入北京市什刹海体校习练武术。1984年被北京武术队选中,成为专业运动员。1989年开始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90年获对练(三人对拳)冠军。同年,通“武英级”。92年获南刀冠军。93年参加东亚运动会夺南拳金牌后,94、95连续两年将全国武术锦标赛南拳金牌收入囊中,为北京队东山再起生下汗马功劳。 小档案:  相似文献   

18.
张衡 《武当》2009,(7):34-35
福建省南拳中的百花一秀——鹤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由咏春方氏所创。鹤拳共用宗鹤、鸣鹤、飞鹤、食鹤四种。鸣鹤拳是鹤拳的一种。鹤拳讲究三战为基本,要求气沉丹田,以气补劲,声力并进,以声夺势。技击时要内外合一,明暗二劲共存。手法讲究五行变化,相生相克,步法稳固,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黑虎拳     
黑虎拳是摹仿虎的活动形态并结合南拳的套路特点组合而成, 大部与戚继光三十二势拳有关连,适合平原、山丘和船上练用。 黑虎拳突出了南方短打的拉法,沉稳坚固,臂腰实,击打猛烈,  相似文献   

20.
姚志贤 《武当》2023,(10):46-47
<正>南少林妙应拳以形为拳,拳势激烈,刚猛雄健,技法实战,是善于短打攻防的少林南拳。曾在莆田南少林寺为僧的释贤灿法师俗名林灿庭(字炳庭),1927年3月出生,传承其祖父林亚和代代相传之南少林妙应拳功夫(祖父林亚和父亲林阿吾——林灿庭)。林灿庭于195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炮击金门战斗中立功负伤,之后转业地方参加工作,55岁时,决心实现笃信佛教的祖父母嘱托出家为僧,之后担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莆田县人大代表、莆田县佛教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