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飙 《教育文汇》2003,(6):27-27
曾经听过一个医学专家讲有关身体健康的话题。他说:“有人曾问我:‘许多人选择的运动并不是一样的,如有的人喜欢打乒乓球,有的人喜欢跑步,有的人喜欢跳绳,有的人喜欢玩哑铃,有的人喜欢在单杠上翻腾,等等吧,那么,所达到的锻炼效果是不是一样的呢?’有句俗话说得好:条条道路通罗马。其实你所选择的任何一种健身方式,只要你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可以说受益的都  相似文献   

2.
在城里多年了,在梦里也想念大山里的小河。那是山民的母亲河,希望河。大山,那条小河,哺育着的纯朴的瑶民.铸就了时代的脊梁,也养育了我。  相似文献   

3.
当老师,最紧张的莫过于有人听课了。每遇如此,我都会或多或少地处在一种焦虑、担忧之中。我想一定有许多老师和我有同感吧。  相似文献   

4.
自从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有这样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教师对待班级中的后进生也能像医生给病人开药一样,只要开出一剂或几剂"药方"就能让这些后进生一下子变为先进,这种 "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感觉可真好啊! 前两年,还是在乡镇负责全镇教学工作时,曾组织了一次教学质量调研,发现成绩最好的竟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认真的人,大家都会竖起拇指,连连称赞。是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之一。那么,我为什么要说老师请不要“认认真真”犯错误呢?认真,怎么会犯错误呢?  相似文献   

6.
李玉山 《山东教育》2008,(1):126-127
近来笔者读报时,读到一位法国教育家的“奇谈怪论”:“21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笔者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怪论”还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7.
作家王蒙先生在《善良》一文中这样写道: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多么强大啊。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无所不为,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善良常常败在凶恶的手下。  相似文献   

8.
张建霞 《考试》2009,(7):32-32,21
在大力提倡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今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读几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多诵读点唐诗宋词,多看几本文学名著,广泛涉猎,博古通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发展。这样,自己有了“一桶水”“一缸水”,当课堂上需要你讲的时候,需要你散发开去的时候,你才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才能讲得精当、出神入化,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  相似文献   

9.
小的时候,我在班上个子最矮,加上我生性胆小、身材瘦弱,体育是我的弱项,体育课成了我最害怕上的一门功课,  相似文献   

10.
,  自从当了老师,连我自己都惊讶于自己的变化: 我变得爱笑了。我的课堂上,几乎没有听不到笑声的,除非是公开课那是因为师生都紧张的缘故。所以,对于上课,我的感觉从来都是轻松自如。经常听到有的学生反映,说某某老师上课太严肃,没见他笑过。这样的老师有没有呢﹖我还真遇到过一位—— —我上初中时的一位几何老师。他只教了我们一年。这一年中,我的确未见他笑过,学生们都怕他。不久前在一所中学听课,上的是英语课。那位老师的讲课不能说不熟,有板有眼的,就是太呆了。那副表情,让我们看了都怵,学生谁还敢发言呢﹖ 所以听那节课就像是…  相似文献   

11.
所谓多余的话,就是不该讲不必说的话。数学课上多余的话,主要指那些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学生思维、阻碍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话语和滥问、不必问的问话。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多余的话的现象屡见不鲜,且尚未引起众多教师的关注和警觉。据此,本文特提出多余的话的问题,以案例研究的形式与教师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如果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叩问良心。那他不论做什么。都至少不会偏离人生的航向!  相似文献   

13.
张立信  李艳 《班主任》2013,(9):28-29
今天,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悄悄来到我办公室,一脸无奈地说:“老师,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我赶紧放下书,说:“当然可以,请坐,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孙卫胜 《山东教育》2003,(25):62-63
正在小会议室开办公会,忽然一个小恼袋探了进来,紧随其后又进来一位小女孩,一看个子,便知二位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5.
李忠衡 《山东教育》2004,(19):126-127
2000多年前,在孔子及其弟子那里产生过令人神往的教育享受:孔子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弟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师生之间不仅便是“学之”、“好之”,而是到了“乐之”的境界——享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对"屡教不改"或"屡教不进"的学生,有时也许会强装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找你."有时也许会恨铁不成钢地对他们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找你了,再不改正的话,我就再也不管你了."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们今天出去玩雪了”“老师,丁老师陪我们堆雪人了”……我第三节课一踏进二年级三班的教室,便有孩子兴高采烈地向我“报喜”。原来,2010年冬天的这场雪来得太晚了些,直到2011.年春天才来,从凌晨一点一直下到凌晨六点,  相似文献   

18.
顾卫华 《江苏教育》2008,(12):41-41
前不久的一次校教研课上,看到这样一组教学镜头:屏幕显示: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鱼。小猫钓了多少条鱼?图中显示老猫钓了20条鱼。一名学生回答:20+9……师忙问:9是哪里的?然后示意他坐下,让另一名学生发言。生答:29-9=20。教师很满意,显然这名学生的回答更符合老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吕爱军 《班主任》2010,(9):54-54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怒发冲冠,大声咆哮;学生则低头垂手,无地自容。这样发一通火真能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吗?其实,教师发火之前不妨等待三分钟,既给学生留下反思的时间,自己也可以默默自问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