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从语文学科性质的演变 ,看教改的新发展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 ,关系到语文教学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纵观建国以来颁布的各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强调思想性 ,摒弃工具性(1956年大纲)。二是独树工具性 ,摒弃思想性(1963年大纲)。三是强调思想性 ,兼顾工具性(1978年、1987年大纲)。四是强调工具性 ,兼顾人文性(2000年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新课标”)明确规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语文学科“工具论”的背景及其演变 ,认为“工具论”的逻辑是将语文等同于语言 ,混淆了语言学上的基本概念即“语言”和“言语” ,继而从语言学的新进展中 ,为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底蕴和立人为本的目标寻找依据 ,得出语文应是能力型人文学科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开篇就提出了语文学科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这一界定中.“工具性”除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还应包括是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其具体的范畴。应是“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文双基”。这一“工具性”可以说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基本属性.是语文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特点。因此,《语文课标》传承了一切《语文大纲》的提法。至于其中的“人文性”,则是在原有《大纲》“很强的思想性”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它除含有原来“思想性”的内容之外。还点明了含有人类文明的种种成果.含有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社会各界和家长曾对语文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次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概念的确立,结束了语文学科性质的长期纷争。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周存辉 《广东教育》2009,(10):11-13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问题关系到语文教育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始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从古代教育史上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再到新世纪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目前人们基本上取得了共识,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工具论”长期占统治地位,导致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严重缺失,学生的人格被严重异化。作为对走向21世纪教育要求的回应,尤其要加强人格教育,在语文教育中举起人格教育这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黄耀红 《湖南教育》2003,(19):26-27
一、工具与人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这类表述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应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从那时起,“工具”一词已成了语文学科性质的一张标签。直到20世纪末,随着整个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趋势,语文教育界才从语言研究界获得启示,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1996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有了新的表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是对长时期以来语文学科性质大讨论的总结,是关于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新发展。它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对推动语文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并更有成效地完成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实现社会交际的工具;文字作为记录人类思维成果的符号系统,使人类的思想得以跨越时空传之久远,也是重要的工具。以确认语言文字的工具性质为基础,应该…  相似文献   

9.
【定义解读】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这样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会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人文性,以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心理状态、情感世界、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等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要学好各门学科,首先必须打好读、写、听、说的基础。这是以往对语文学科性质、作用的定位,也是毫无疑义的。另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说明,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学科在培养“四有”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上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汉语结构的特点与性质、汉字的特点和性质、汉语的"优点"和"缺点"三方面阐述了洪堡特的汉语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洪堡特语言观对现代汉语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学科性在学术界已经得到承认,但是关于这门新兴学科的认识仍然不深入,有些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对此从这门学科的名称和属性归属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音层面上探讨现代汉语标准口语语感的感知性、自然性、界域性、节律性、模糊性、审美性等特征,意在揭示现代汉语标准口语语感的内在涵义。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语文这一学科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既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又富有形象性.语文教学要从朗读、审美、内容等教学中借文章之内涵,借语言文字之韵美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5.
从词源学角度追溯“语文”的含义,以索绪尔(F.de Saussure)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究学科本体的内涵,建构一个以语言和言语为内部因素的语文学科本体观;从这一本体观出发,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主体内容以及目的、任务等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书写主体、书写工具和社会文化心理等,这些方面前人都多有论述。然而,对于文字载体这一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却鲜有人进行专题分析。文章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研究范围,以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甲骨文、金文、盟书、简牍、帛书等书法艺术风格,探讨在中国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过程中文字载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气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区别于西方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文章从天之元气、人之生气、文之气韵三个层面探讨气论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天、人、文合气,回环呼应,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语言的词汇单位。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探讨英汉谚语的语义特点,从言语性、丰富性、知识性和民族性等方面对英汉谚语做了阐述。此外本文还对谚语的语法功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一些常用的学科名称词所表达的概念大部分是外来的,但其本身是否外来词,值得仔细研究。这些词包括数学、几何、物理、化学、逻辑学、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界基本认同语文学科存在"复合性",但它是哪些因素之间的复合,却值得讨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之失败的历史,汉语、文学、文章教学的实然、应然的关系表明:语文学科不是汉语教学与文学教学二者的简单复合,而是语言、文学、文章教学三者的复杂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