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汉三次外戚专权的程度及特征是不同的;但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吕氏专权有维持汉初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步作用。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武帝停止战争、恢复发展生产的方针,使危机四伏的汉王朝重新走向稳定,为“昭宣中兴”作出了贡献,他是“照宣中兴”的奠基人;王莽在西汉社会后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统治政权摇摇欲坠之机,凭借其姑妈及王氏势力取代了汉王朝,建立“新”朝。他所实行的改制,其用意是解决西汉后期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土地高度集中、奴婢大量存在。但是他的改革失败了,因而也就使得他用非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尝试归于失败。尽管如此,王莽代汉及其改制并不能因此而否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外戚的处世之道,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势利观,消费心理及变态人格等社会心理特征,从而有效地揭示其一般行为模式,探寻外戚角色的经验表征,剖析中国封建政治系统运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汉外戚封侯始于光武帝时期,并集中于东汉中后期。外戚封侯以东汉皇帝颁布的诏书作为重要依据,涉及外戚封侯的程序、对象与标准、食邑制度等内容。东汉外戚封侯反映了外戚和列侯存在一定等级对应关系,不仅确定了外戚群体在爵位等级中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而且成为外戚扩大权势的一项措施。这一现象与东汉政局演变密切相关,并在各个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功能与弊端。但就整体来看,东汉外戚封侯发挥的社会功能居于主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外戚的处世之道、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势利观、消费心理及变态人格等社会心理特征 ,从而有效地揭示其一般行为模式 ,探寻外戚角色的经验表征 ,剖析中国封建政治系统运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政,在这以后,大明王朝很快就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皇太极领导的后金政权的一连串打击下很快就灭亡了,而魏忠贤专权是明朝最为黑暗的时期,造成明朝各方面的破坏.造成大批冤假错案,虽然继位者崇祯帝殚精竭虑,但由于自身原因,还是没有逃脱灭亡的厄运.这很值得后人深思.因此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就对这一事件作一深入研究.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宦官专权的心理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从政治体制的大框架下去研究和论述.已是众多论者述及颇多的。但是,却很少有人考虑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君主的心理特征、宦官的生理特征和变态心理以及官僚士大夫的心理状态等所带来的导致宦官专权的心理性因素。实际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但宦官专权的原动力却来自宦官自身特殊的生理机制。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心理变态。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和明朝宦官专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拟从朱元璋实行的杀戮功臣、封藩、废丞相等政策与明朝宦官专权的关系进行论述。结论中: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对明朝宦官专权起了他未曾科到的渊源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汉外戚与西汉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汉的历史上,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是外戚发展的前期,昭宣二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中期,元成哀平四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后期。前中期外戚造成了汉初经济发展与昭宣中兴,而后期外戚则最终造成了西汉的灭亡。外戚与外戚之间的斗争同样影响政治。外戚政治是专制政体的必然产物,要想消灭外戚专权,只有铲除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9.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文拟从朱元璋实行的杀戮功臣、封藩、废丞相等政策与明朝宦官专权的关系进行论述。结论是: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对明朝宦官专权起了他未曾料到的渊源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宦官专权自玄宗始,经肃、代、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十四朝,近两个世纪,其延续性、持久化在中国古代史上可谓独一无二。唐中后期特殊的历史背景是其产生的内因;宦官干政的制度化是其延续持久的外部条件;君主易人不易权的手段、外朝对内朝的依附以及宦官世家的出现,更为其推波助澜,使其愈演愈烈,终呈延续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1.
东汉外戚的权势在中国历史上的实属罕见,他们仗恃淑房之宠、掖庭之亲内干机密,出纳王命,典领军队。卫国安邦,对东汉政治的兴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霞 《考试周刊》2014,(18):26-26
宦官的存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现象,令人不得其解。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宦官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说明宦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专制主义政体、王权的腐朽、宦官的变态心理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高肇专权是北魏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事件,但是这与宣武帝加强皇权统治的一系列措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肇专权主要是通过打击排挤当时部分恩倖佞臣、宗室诸王以及外戚于氏家族来逐步形成并到达其权力顶峰的,但终因宣武帝去世而被杀,这恰好与宣武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自身的矛盾斗争相对应。故而,高肇的专权可以说是宣武帝皇权政治的一种体现,它适应了宣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这种权力需要皇权的赋予和支持,其最终目的仍是为皇权服务的。所以高肇的专权行为在本质上来说正是宣武皇权的一种默许行为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宦官之祸超过汉唐,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明初太祖朱元璋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到成祖朱棣重用宦官,至宣宗朝秉笔太监当权,形成了宦官专权局面。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的结果;其次,是宦官机构完备的结果;再次,是宦官对厂卫操纵的结果。总之,明代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北魏孝文帝临终前,为了巩固宣武帝皇位,设置了以宗王为中心的"六辅"体制。孝文帝死后,辅政宗王之间相互斗争,最终形成咸阳王元禧专权局面。元禧专权与宣武帝皇权形成了尖锐矛盾,宣武帝利用禁卫军、侍臣势力一举废黜"六辅"体制。激烈的矛盾斗争对宣武帝即位之初的政局,以及宣武帝亲政后的政治统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浅析唐代宦官专权的演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由于宦官势力的极大发展,导致专权局面的形成。唐代宦官专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演变的轨迹历经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衰亡期四个发展阶段。其实现的途径往往通过对相权与皇权等中枢权力的渗透与掌控上。它是安史之乱后,皇帝猜忌臣下、统治集团的分裂与矛盾加剧,更为重要的是宦官控制了中央赖以存续的武力基础——神策军等因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王朝衰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宦官专权这一原因不能忽略。正是因为皇帝担心王公大臣篡权,以至于非常信赖对自己百依百顺,又无子嗣的拥有特殊身份的宦官们,所以把权力下放给他们。对于狡诈阴险,奴性十足的他们一旦拥有了权力,便会胡作非为,肆无忌惮地扰乱朝纲,使朝廷内外乌烟瘴气,最终导致王朝的衰亡。本文从中国古代王朝衰亡的原因,宦官专权的缘由和宦官专权导致王朝衰亡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宦官专权是怎样导致王朝的衰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卖官鬻爵是一种典型的腐败现象,它的危害性是一切腐败现象中最大的.它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权威,破坏了执政党的用人标准,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强化了官本位思想,还将导致深度腐败.卖官鬻爵现象理所当然应成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浅论严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媚上欺下,残害忠良,贪污受贿,致使明中期以后官风、士风大坏,边备废驰,国匮民穷。明朝走向衰败,严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自秦而始,中国便以君主专制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并为其后两千多年中的历代统治者所沿袭。宦官势力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一道独特景观,恰是君主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产物。遍观我国古代诸朝,明代可谓宦官势力最强之时,而相应带来的政治腐败、法制衰微,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本文拟从这一现象着手对君主专制主义在有明一朝的发展及相应的影响做一初步探讨。一、明代宦官势力的发展及特点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对于宦官还是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对其防范极严,禁止其干预政事,并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