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读书,旧社会有这么一句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很显然,说这句话的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得到金钱和美女。这与革命者的读书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书能给人以知识和力量;书会开阔你的视野,叫你变得聪明起来,这却是真的。粉碎“四人帮”以后,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早已被扔到爪哇国了。书讯成了书迷们的福音;书刊成了人们劳动工作、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国庆前夕,在这金风飘香的季节我们采访了编  相似文献   

2.
一书籍封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向读者传递书籍性质、主题、风格的信息;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加读书的乐趣。书籍封面不同于其它造型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在设计上首先要立足于书,在充分了解原著内容,掌握基本特征之后,才能进入创作。在艺术领  相似文献   

3.
书籍装帧之所以被称作为一门艺术,是由于它用概括的艺术语言介绍书的各个部分,而又把书的各部分生动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以它的形与色感染读者,并给人以“读书之乐”。一、版式编排在整体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书籍的整体设计,是一项综合工程。它大体可分为以封面为主体起保护与宣传作用的外表部分,辅助文字的  相似文献   

4.
还是先引一段唐弢先生写于1979年10月5日的《晦庵书话·序》:“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样,我以为书话里虽然含有资料的作用,光有资料却不等于书话。”由此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书话不能空洞,要有趣味,文笔也要有所讲究。其实在这段引文之外,还有一点电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5.
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作为几十个春秋治学生涯过来人,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三口之家和书、和书的大本营——上海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600余册家庭藏书,面对人手一张的上海图书馆的借书卡,面对闲暇之时“泡”在上图一整天,只要有书作伴,就有无穷乐趣。我家虽然在经济上尚不够“腾飞”,但在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  相似文献   

6.
品书     
自强的人热爱读书,自满的人放弃读书,自大的人藐视读书。 书到无瑕品自高,人到有聊应读书。 书海无涯,人生有限;欲行千里路,智读万卷书。  相似文献   

7.
●阅读习惯 23.9%的被访者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在读书时要做笔记;8.5%的被访者极为欣赏自己的见解和书法,他们直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67.4%的被访者习惯于在书上画线、作标记;27.7%的被访者有折书角的“毛病”;53.6%的被访者读书时习惯于夹书签。 33.1%的被访者习惯于一口气把书读完  相似文献   

8.
书架     
《报林求索》2012,(6):157-157
<正>读书的意义《为什么读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法)夏尔·丹齐格价格:36元出版时间:2012年6月无论书的介质如何变化,阅读始终会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丹齐格以资深书虫的历练和作家的精巧敏锐,写下了书中的七十余篇文章,将读者引上读书这条无用却意义重大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9.
动态集装箱     
父母读书习惯好坏影响下一代儿童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成年人的不良读书习惯已影响到了他们的下一代儿童,尽管绝大多数成人和儿童都相信,读书是进入大学校门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关键;但大约仅有16%的15~17岁的青少年只是因为爱好而经常读书。调查也表明,父母喜欢多读书的,孩子也会读很多书,但大约只有21%的成年人可以归入“经常读书”一类。学术基金协会的莉莎女士说,即使父母不怎么爱读书,他们也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并帮助他们寻找感兴趣的图书。调查还表明,儿童不喜欢读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常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调查认为,父…  相似文献   

10.
漫谈读书     
现在,喜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是,还有许多青年人不会读书,有的买书多,读得少;有的不分清红皂白地胡乱读来,没有目的;有的书读得多,但不善于积累资料;有的读死书,认为书就是百分之百的真理……。这些对于读书人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只能使自己走入歧路,读一世书,做一世书呆子。  相似文献   

11.
书是知识之海洋。欲求知,靠读书。诗人杜甫云:破千卷书行万里路。他强调实践的同时重视读书,要求多读书,读懂书。 人在一生中,出于不同的需要,而读各种不同的书。幼年时期,为启蒙而学识字课本。老年时期,为延年益寿而看些保健读物。中青年时期,多样化的读书  相似文献   

12.
黄鸿森 《传媒》2001,(4):53-54
《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9月30日出版的814号第8版刊登题为《小知识·我国的第一部》的一张书单,列出“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等29部书。旨意值得赞扬,读书界尤其是青年读者很需要这类知识。可惜,书单颇多差误,给人以草率之感。 专名有误 这里说的专名包括书名、人名、朝代名。书单上这方面有问题的有: (1)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是《南方草本状》(晋  相似文献   

13.
鸡鸣好读书     
薛冰 《全国新书目》2008,(Z1):12-12
新春伊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鸡鸣读书文丛",我得以先睹为快的,是魏荒弩先生的《枥斋余墨》,和王振羽先生的《江南读书记》。魏先生已届耄耋之年,历尽坎坷,所言及的书人书事,纵贯大半个世纪;王先生则正当年富力强,视野广阔,读书论文,横跨东方与西方。两本  相似文献   

14.
赵畅 《图书馆》2002,(3):94-95
忆起宋人程颐有语 :“外物之味 ,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 ,愈久愈深。”书人若能赏得读书之味 ,怕是进入读书的境界了。何谓读书味 ?乃甜酸苦辣是也。读书 ,恍如“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 ,展现在书人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于是书人到底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 ,吸吮着极顶新鲜的空气 ,始翕张思想的翅膀。书人每每如训练有素的别动队 ,穿插自如 ,干练迅捷 ,屡有出人意表的战果。而一旦读到智识之外、境遇之外、宠辱之外 ,书人则心无羁绊 ,回归本性。臻于此境 ,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 ,有时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2,(2):12-13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以书为伴,是酷爱读书的典范,留下了许多读书佳话。本书作者从熟读“诸子百家”、史书手不释卷、爱读诗词文赋、巧读古典小说等方面,生动讲述了毛泽东一生中富有代表性的读书故事,重点展现了中华优秀典籍对毛泽东人格养成、诗词创作、启智增慧等的影响,以及毛泽东如何将书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该书四境     
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尽管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但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艰。一本书能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好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为纸书。奇书如仙宴之珍馐,须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宠辱皆忘;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好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而纸书则如白开水,只能权作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记载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古今中外学者志士的卓有建树,大多是靠着读破万卷书而成就的,集理学大成的朱熹说"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是最便利最经济的求知方法。王安石在他的《劝学文》中,曾经诗化地阐述了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具有"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3):89-91
读书有很多惬意的时候,比如清茶一杯,柔灯一盏,比如花前月下,看史观人,又比如因书结缘,以书会友……大抵读书之乐,并不仅仅在于"读"这一动作,而有许多书里书外的人缘书情,于是也就有了"书文化"之说.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与<开卷>杂志执行主编董宁文共同主编的"开卷读书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正是高张"书文化"之帜,为今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策划问世的一套好书.  相似文献   

19.
功利性读书无可厚非。读书是否功利是由社会的深层原因决定的,非读者之故,不管功利与否,能读书总是好事。当前该关注的应是有书不读和无书可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印象中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徐鲁的文字已有好几年了。书架上已有他的《剑桥的书香》、《恋曲与挽歌》、《同有一个月亮》、《黄叶村读书记》和《书房斜阳》等五本书话散文集。他的书话文章不夸张、不浮躁、不惊乍、不矫情,总是给人以清新自然、朴素平实、收放有度和见解新颖之感。其新近出版的《重返经典阅读之乡》,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