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了。一年来中国媒体对四川地震报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有专家学者说,中国这次对于四川地震的报道“将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有学者说这将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汶川大地震相对于以往的灾难报道有哪些新特点,这次新闻报道对于以后灾难报道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理论界已经开始探究,本文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中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感天动地。而中国媒体也以另一种力量,立刻行动起来,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赤膊上阵,由此铺开了一场中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领域规模最大的遭遇战和突击战。中国媒体经受住了这场大震和这种大痛的考验,他们在大痛中传递大爱,在传言四起时报道事实真相,在创伤中凝聚力量,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褒扬,赢得了民众的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同行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吴瑛 《新闻记者》2008,(6):33-35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快速有效的应对行动在赢得国际社会一致肯定,温家宝总理身处险境、现场指挥的形象也赢得了海外媒体的称赞.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这对曾经"带着镣铐跳舞"的中国新闻人,无疑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媒体大检阅.国内媒体在这次特大灾难报道中把蓄积了几十年的新闻理想释放得淋漓尽致,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了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况,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其间,中国新闻人也用实践谱写了一曲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交响乐章.  相似文献   

5.
中国媒体在2008年5月12目14时28分突发的汶川8.0级地震报道中所显示的空前自由度。让世界刮目相看。媒体开放、自由、客观的报道,不仅保持了社会安定,消除了民间谣言、惊恐慌乱的现象。也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因媒体的开放牢牢掌握了话语权,中国政府和媒体均赢得了国际声誉;让一些有偏见的国外组织、媒体和政要无隙可乘,难以妖魔化中国。详实地总结此次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报道的方式;在伦理道德、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良好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青山 《新闻导刊》2008,(3):22-24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灾难。汶川地震是天灾,也是大考,考验媒体在救灾报道中的作用;考验记者、主持人、把关人的基本素质。电视和网络媒体的24小时滚动直播,激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也将媒体的诸多不足暴露在观众和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7.
2008年对于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重大新闻事件的接连发生,不仅考验着媒体的应对能力,也深深地考验着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年初在我国南方发生罕见的雨雪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世界,2008奥运会圆梦北京,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太空漫步…··所有这些都为广播媒体赢得了应有的传媒影响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对于中国媒体来说,记者们交出了自己的作品,也交出了中国媒体面对大灾难的一张集体答卷.  相似文献   

9.
彭波 《传媒》2009,(12)
(本刊讯 记者彭波)2008年以来,随着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中国传媒业大环境日益公开、透明.同期我国经历了南方雪灾、大小矿难以及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灾难.多难兴邦,中国媒体也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中历练着自身的应急能力,汶川地震报道就是<条例>公布后的一次成功实践.但由于灾难报道的特殊性以及媒体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中国媒体的灾难报道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发生后,西方媒体对华正面报道增多,对华态度急剧改变。就连一些平时对中国抱有偏见的西方媒体,也给中国打了高分。此次西方媒体报道态度的转变,其中原由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举世公认,中国媒体关于汶川大地震后的新闻报道实现了重大突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地震发生之后,谣言的传播也一刻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报道,各路记者云集,报道规模空前,新闻的开放前所未有。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处置能力和媒体的良好表现赞赏有加,就连惯于用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某些西方媒体也无可指摘。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媒体如何引导人民正确地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影响,是媒体必须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一个问题。央视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报道方式可以说开辟了中国媒体生态环境的新篇章,对其他媒体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倾力推出的大型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所传达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灾区听众的好评和认同,也赢得了社会方方面面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中央台的这一实践强化和重树起广播媒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发生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信息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应对,与媒体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这是政府信息管理制胜的法宝。本文通过对玉树地震中政府信息管理中的媒体管理(与媒体传播)的深入考察,探讨政府和媒体的站性互动,同时在与汶川地震报道的对比中,分析玉树地震报道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不仅是一次百年不遇的实实在在的重大自然灾害和人间灾难,也是21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罕见的现代媒体事件”。如今,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比起灾难爆发期的轰轰烈烈,灾难恢复期是一个持续的、渐变的过程,大众媒体的角色和报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关注2009年以来,“人民网”策划的汶川地震的周年专题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新闻框架进行分析,探讨媒体框架形成和变化的动态过程,从而透析当前自然灾害恢复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反应机制,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可以提升媒体灾难报道的层次,进而促使媒体更理性、全面地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政府在今后应对类似危机事件时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重大突发事件直播:电视媒体的态度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电视台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直播报道是新闻媒体应对重大交发事件的典范,写下了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史上感天动地、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央电视台以一种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快速及时、大信息量、大量现场、长时间的突时的电视直播报道,将汶川地震的情况迅速传遍国内及世界各地.这是一次媒体对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不仅体现了电视媒体在灾难时刻与灾区人民携手并肩的态度.也展示出危机时刻不辱使命的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对地震灾区的全方位报道令国人乃至世界媒体称赞不已,本文对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明晰中国传媒应对突发性事件应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3月14日由藏独分子制造的拉萨暴乱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新闻媒体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效果,发人深思,值得研究。一、有闻不报是新闻媒体的失职"3·14"和"5·12"两大突发事件,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新闻事件,媒体应当关注和介入。但媒体的不同表现却产生了不同效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公开,不仅赢得国内各界的高度赞扬,而且也得到国外媒体的认同和好评。中国的老百姓和世界人民大都通过中国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此次汶川地震,政府对境内外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本次地震报道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也在一个新的较开放的平台完成了一次互动,其间的许多现象值得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