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会宁县属白银市,通行话语与市区、靖远等处差异较大,通过田野调查,总结了会宁话的声韵调系统,并对声母、韵母、声调分别做详尽的分析,同时列举并标明当地文白异读、谚语等实际语音读法。  相似文献   

2.
会宁传统丧葬礼俗与陇中地区丧葬礼俗文化一脉相承,多袭循古俗,祈求生命轮回,视死如生,老人亡故必祭之以礼,实行木棺土葬为安,礼仪甚繁,从程式到内容,形成了一套独具地域特色、自成一体的丧葬礼仪,反映了会宁浓郁的乡土风情和鲜明的地域风俗。俗话说:"五里一个风俗,十里一个乡随",本文以会宁南部地区乡村的汉族丧葬礼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丧葬仪礼程式、分析其文化现象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会宁支教记     
一个午后。甘肃会宁的崎岖山道。车窗外,淡淡的秋阳尽情地洒下,分外迷人;连绵的群山披着黄绿色秋装,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4.
甘肃会宁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与普通话语音有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声母混读现象严重 ,如双唇音混读、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混读、鼻音与边音混读。韵母中缺少un、櫣n、ing、eng、o韵母 ;声调较复杂 ,缺乏一一对应规律 ,总体表现为低平、缓升、少曲、不降的调型 ,俗称腔口不硬。  相似文献   

5.
一,与其说女真祭祀近于契丹,毋宁说更近于赵宋。二,《大金集礼》卷十抄自《通典》,不可为大金方丘仪之证。三,女真人接受了德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会宁民歌是会宁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音乐艺术精华,也是会宁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的才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形成的智慧的结晶.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今天,对会宁民间音乐艺术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会宁民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其形成、演变与会宁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宁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会宁人的性格、气质、情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进而最直接地造就了会宁体裁独特、风格鲜明、旋律激昂的民歌形态。当地地理环境对会宁民歌的创作和流传有着最基本、最强烈、最稳定、最久远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地理环境的视角,探究会宁民歌风格、歌种、体裁、题材、情感等诸因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会宁从隋代至清代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割据纷争,社会历劫动荡,与靖远县历史沿革几经变迁,县域离合各异。关于会宁的历史沿革,《会宁县志》和前人已多有述及,然尚有争议和错讹处颇多,唯县域变迁前人尚未论及,今查之《水经注》、《中国历代地图集》等史籍及地方志,考订会宁历史时期的县域变迁,然又不得不述及前人已述的建置沿革。故本文从会宁治所的立废分合,民族战争及内附徙置等政治、军事、社会方面,考订历史时期会宁的历史沿革与县域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9.
会宁一中     
闻名遐迩的甘肃省示范性高中会宁一中设在甘肃省白银市,创建于1940年。会宁一中曾多次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曾荣获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甘肃省德育先进集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998年,该学校被教育部、  相似文献   

10.
会宁民歌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其形成发展除了与会宁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风俗、人文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之外,当地方言对会宁民歌有着更为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会宁民歌独特基调、鲜明风格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尝试从会宁方言的视角,着重探究会宁民歌旋律、节奏、情感等诸因素与方言的特定语音、声调、腔调、节奏等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昇 《学周刊C版》2019,(9):79-79
会宁老区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将它的历史发展与高中历史中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结合到一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帮助学生从更深的角度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学生获得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歌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院校的文化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下的会宁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中,民歌艺术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促进会宁民歌艺术传承的两个部分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着保护和发展会宁民歌艺术的目标,结合会宁民歌的不同内容,探索其在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会宁民歌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既有优美的旋律,又有美好的意境,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会宁民歌与课文相协调、同步配乐朗诵会宁民歌,能够更贴切地理解课文意境、格调和旋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资源一直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大财富。作为甘肃省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会宁,开发并利用其本土红色文化为教育学生的优势资源,主要途径有二:一是系统搜集、梳理会宁红色历史故事及人物事迹、革命轶事或趣闻,以此丰富、优化红色历史故事及人物事迹为文化教育资源;二是分类精选会宁红色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以此展示、突出红色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为文化教育资源。当然,从班级工作的角度,通过这两条途径开展高效的班级德育工作应更细更精。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深刻地影响居民的性格差异。会宁大致以国道309线为界,划分为北部和中南部,传统上称之为南北乡之别,在地形、气候、水质、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口与民族、农业生产等人文地理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深刻地影响了南北乡居民生活习惯和性格的差异。历史时期地处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的边陲地区,"逼近胡戎,修习战备,多兵戈之扰,为用武之地",社会动荡,战乱冲突频仍,人口极不稳定,多戍边将士和迁徙外来户,长时期与北方游牧民族杂居,汉蕃通婚逐渐融合。而相对封闭半封闭、安全稳定的地理环境,也直接影响决定了内向保守的农耕性格,尤其是南部山区梁峁伏绵,山大沟深,开门见山,山外还是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进一步减少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社会环境和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人多内敛、实在、淳朴的秉性。文章尝试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会宁南北居民传统性格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自古便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重地。该地区所蕴含的红色乡土资源极为丰富,将其融入到高中教育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红色革命洗礼,而且能够让高中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让学生的思想更为深刻。基于此,本文就会宁红色乡土资源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对于学校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社会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乡土史作为素质课程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的将乡土历史融入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去,乡土史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正常历史教学中穿插乡土史,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传统或者说常态化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本身的性质,使得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历史教学中能够插入乡土教学则更加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教育部门相当重视乡土历史资源的应用,倡导国家课程与乡土历史课程相结合。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会宁高中为例的高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史教学的有效关联。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会宁县饮食文化别具一格,基于旅游者对旅游美食越来越注重地方文化特色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会宁县美食旅游的现状,分析其发展美食旅游所具有的优势,深层次探究其所存在问题,建议要发展会宁的美食旅游应转变观念,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形成联动、设计推出会宁饮食文化的专项旅游路线、加大会宁美食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进而提出关于会宁美食旅游商品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利用会宁红色乡土资源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会宁红色乡土资源,感悟会宁红色精神,比如,对红色乡土故事中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军民一家亲的了解和学习,对高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