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艳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10-112
半坡型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中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器形丰富,多见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彩陶器的装饰纹样采用散点式构图,"鱼纹"和"人面鱼纹"以及由鱼头、鱼身演化而来的几何纹是半坡类型中最具特色的彩陶纹样。半坡型彩陶器造型规正,纹饰简洁生动,富有浓郁的原始气息,是当时经济、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同时反映了原始先民质朴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鸟纹图案出现于商代,而关于青铜器上的鸟纹起源可追溯至史前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对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进行分析,可知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大多呈现为写实形象,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图案趋向图案化、抽象化;对青铜器鸟纹史前渊源追本溯源,发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纹与商代青铜器鸟纹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彩陶艺术是世界文明的几大瑰宝之一.但多数研究多以考古或是某一时期的文化为目的,对于艺术的起源和史前彩陶的关系问题比较模糊.本文通过对史前彩陶详实考古文献的研究和比较,勾画出了仰韶文化中以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彩陶艺术与艺术起源的必然连带关系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原始彩陶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她造型优美,纹饰丰富,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彩陶纹饰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脉络,通过具象或抽象化的外在形式表现,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7,(6):40-45
四坝文化是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文化内涵丰富,彩陶器型造型独特,仿生造型器物颇为流行,装饰别具一格。尤其是出土于四坝文化火烧沟遗址的人形彩陶罐,人物特征明显,形态逼真,具有很强的的地域特色。它既与马家窑文化有相同的彩陶元素,又有与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和新疆彩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四坝文化独特的"Z"字形纹,在特定地区短暂的存在着,而不见于其他文化类型,因地处于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西段,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西亚哈拉夫文化(前5 100年~前4 300年)晚期彩陶盘纹饰有表达立杆侧影、河图洛书、八卦六十四卦、十二月历法内容者,其源头在中国渭水流域的半坡类型,证明前4 500年炎黄杀蚩尤后半坡类型先民有远徙西亚者;哈拉夫文化及受其影响的一些考古学文化中还有更多的文化因素如"拣骨葬""牛崇拜"、尖底瓶等也可能进一步佐证这种认识。哈拉夫文化结束后即转入苏美尔时代。苏美尔人的来源目前仍不清楚,但有人认为他们来自中国,哈拉夫文化晚期彩陶盘纹饰内涵表达及其他相关文化因素为这种认识提供了一种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双鱼纹"是陶瓷鱼纹中的重要类型,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双鱼纹"与原始图腾文化紧密相联;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自宋代始催生出道教意味浓厚的陶瓷"双鱼纹";元明清时代,受藏传佛教影响,佛教意味的陶瓷"双鱼纹"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之友》2022,(7):49-50
<正>中国的绘画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图案上。1921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渑池发掘仰韶文化遗址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彩陶。此后,青海、陕西、四川等许多地方也相继有彩陶被发掘出来。这些出土的彩陶虽然各有特色,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彩陶以彩绘为主,在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其中的庙底沟彩陶比半坡彩陶成熟得多,常用点、线、面搭配,形成连续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青海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造型入手,通过对彩陶的实用功能、科技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对彩陶造型的功能进行了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产生后,人类艺术集中体现在彩陶上.中西方彩陶各有自身的特点.西方的彩陶最主要的趋向是与雕塑相结合,具有一种雕塑性,从而使西方彩陶图案,走向立体的实体空间.中国的彩陶最主要的趋向是与绘画结合,具有一种绘画性.从而使中国的彩陶图案,走向一种虚实结合的抽象造型.在西塑东绘的后面,是两种不同的观念体系和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12.
管窑是位于鄂东长江北岸蕲春县管窑镇的一个民间陶窑群。历史悠久,至今一直烧造。该古窑遗赴出土和各种流散于民间的陶器,显示管窑陶瓷的造型形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变化,其成熟和形态是以衫性为突出特点,同时合乎美的尺度;管窑陶瓷的装饰以彩陶称,带有浓厚的民间和地方特色;在绘饰技艺上,将特定的工艺手法与中国画、雕刻等艺术样式结合起来,丰富了陶瓷装饰的艺术创造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古代陶瓷造型功能为切入点,阐述历代陶瓷造型功能在社会发展中包含的文化、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关系.宗旨是通过对中国丰富文化遗产文脉的研究而拥有与现代社会接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崇尚美的国度。早在新石器时期,原始先民创造的仰韶文化和半坡彩陶中的造型和装饰美就足已令我们叹服.美是从观念到应用,从无意识到刻意追求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美的需求心理从长期的禁锢中得到了释放.随着我国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具有了新的审美能力和现代审美观.人们对生活用品和工业产品的造型与装饰和它的使用功能几乎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对美的构成规律的学习和应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构成设计与现代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对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中国传统彩陶文化及色彩在现代陶艺的作品创作中的应用为基础,论述了中国彩陶传统装饰文化艺术与现代形态造型艺术的互补,揭示了传统彩陶艺术与现代社会人生往复流转、浑然一体、互依互生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把传统彩陶装饰元素当作陶瓷艺术造型主体精神的形式载体之一,创造出具有强烈民族特性的全新的中国现代陶艺作品,从而创立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是中国现代陶艺家共同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广泛传播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有学者因此提出可以简称为“彩陶中国”的观点:强调庙底沟类型及其所在的“中原”地区领先于周边地区的强大核心地位;强调彩陶的传播是促成当时发生的各地区文化整合浪潮的即使不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提出各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呈现“满天星斗”的态势,庙底沟类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核心地位;彩陶是当时被广泛交流的各种文化元素之一。彩陶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易于被模仿,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特性。“中国相互作用圈”是比“彩陶中国”更恰当的描述史前中国的最佳模式。论文提出,只重视彩陶的传播,以彩陶为中原文化区最重要的文化要素,会造成对中原地区作用的低估,强盛的庙底沟类型在相互作用圈中传播的内容应该远比彩陶丰富。对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以及注重实际和世俗生活的文化取向等要素才是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内核,也是对中国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线的不同概念的认识,以及它所体现在界首彩陶装饰中所产生的不同艺术特色,来进一步分析阐述线造型的内在特征及其在界首彩陶装饰艺术造型中的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开发界首彩陶的动漫化形态,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拯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界首彩陶题材内容的多样性、造型的符号化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特别是其"刀马人"图案,更是动漫化创作的切入点。促进界首彩陶的动漫化发展不仅可以推进其品牌化建设的进程,更能推进安徽动漫产业的向前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它除了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之外,自身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大有益处的。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一、讲述书法的渊源,激发爱国情感中华民族创造并广泛使用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从半坡氏族的彩陶刻划符号到今天的方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上的万物都间接或直接地从太阳获取能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东升西落,在人类眼里变幻无常,神秘莫测。瑰丽的日出和辉煌的日落最先吸引了原始人类的目光,激起人类心灵的震动。人类摸索自然的规律,依赖太阳,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自然,太阳也成了人类最原始的崇拜之一。很多原始部落的人类都将自己视为太阳的子孙,以太阳作为自己的庇护神和图腾标志。在我国甘肃仰韶文化彩陶里有丰富的太阳纹,甚至连著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都被认为暗寓着太阳崇拜。英国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