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中,普罗提诺的本体论是"三本体"论,"三本体"论中最核心的本体是"太一","太一"具有最高的完满性,是第一性的存在,是其他两本体———努斯和灵魂的生成之源。此外,"太一"还是终极的"至善",作为伦理意义上的终极而存在,保存了古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的特点。普罗提诺的"太一"本体观念是对于古希腊哲学本体论的一种发展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融合了古希腊哲学与早期基督教神学的思想, 以“太一”学说取代了柏拉图的“理式”论。“太一”说所强调的主观性、唯一性和统一性,最终将古希腊文论导向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坛。  相似文献   

3.
陈恒教授:如果对西方哲学感兴趣的,对希腊感兴趣的,对希伯来感兴趣的人,都会熟知章雪富教授和夫人石敏敏教授,他俩合作出版了大量的作品,尤其是古典著作的翻译,在我印象中大概有十几本。最近,我也在跟章教授协商,准备把他翻译的  相似文献   

4.
新柏拉图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普遍流行的哲学思潮。它肯定世界的美和和谐,强调“人是一个小宇宙”。本文试图从新柏拉图主义的兴起、内涵和特点、影响三方面对新柏拉图主义进行整体评述。  相似文献   

5.
普罗提诺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在普罗提诺看来,世界的本原是所谓的"太一",它是最高的真善美的统一体;"太一"的流溢创造了万物,"心智"和"灵魂"依次从"太一"中流溢出来;而心智和灵魂都要回归到"太一",达到与"太一"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为时代、为民族提出主导文化和价值发展方向的理念,这也是哲学的精神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从柏拉图至黑格尔,理念论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柏拉图生活在等级信仰的奴隶制时代,他的理念是单纯的自在实体,是庄严的秩序模型,表达了概念主义的理想追求;黑格尔生活在勇于开拓的资本主义时代,他的理念是丰富的自为主体,是开放的自由意识,表达了生成主义的现实活力。理念与时代处于一种相互诠释、相互创生的过程。本文从这两位哲学家对理念内涵的不同规定入手,揭示了时代精神对于哲学理念的熔铸功能以及哲学理念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提升。这种历史性的解说对于改造和更新现时代的哲学理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国美学家沙夫茨伯里继承了新柏拉图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内在形式”说.在莱布尼茨、斯帕尔丁和厄廷格尔等人的评介和翻译下,沙夫茨伯里的自然神论对18世纪德国的精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德国个体内在体验传统的发展,并对早期“教化”观念从神秘主义向现代审美和教育维度的转化发挥了作用.然而,沙夫茨伯里的内在形式说与德语教化观念内在联系、相互转化这一比较独特、重要的思想史现象,在中文学界仍处在隐而未明的状态之中.厘清这一观念变迁的线索,有助于给教化思想之反思和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和运动变化的思想,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以及范畴学说中的对立和同一的思想。这种合理的辩证法思想是以神秘主义的方法表现出来的,是为其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服务的。这种二重性也决定了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对以后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9.
吴三喜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5):20-24, 38
汉娜·阿伦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研究是其运思风格的一个显著变化。阿伦特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解读力图在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传统中来描绘马克思的思想坐标,具体言之就是在前柏拉图主义城邦政治与柏拉图主义政治哲学传统的张力场中来分析马克思的三个经典命题:劳动创造人、暴力合法化与哲学的革命化实践化,然而阿伦特的解读在敞开新的运思空间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遮蔽和误区。  相似文献   

10.
正是在对形而上学或柏拉图主义实在论批判的基础上,尼采的视角主义形成了。根据这个思想,任何对实在或存在的解释都关联生命的视角主义条件,我们不可能在人类的视角和解释之外寻找和认清这个世界及其价值,所有一切都是围绕着我们的利益、兴趣以及生活方式进行的。尼采的视角主义既避免了实在论预设,也没有走向相对主义;仅仅将视角主义看成一种认识论思想,肯定会错失这个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刘知几《史通》是唐代一部重要的史学评论著作,它从理论和方法层面着重阐述了史书的编纂体裁体例。在文学上,《史通》也成就巨大,体现了对人性的高扬,对人之价值的敬重,张扬着炽热的生命脉动。从崇儒重德的政治伦理色彩、不以人为因素而屈笔的直书精神、对人事作用的高度重视三方面对《史通》中的生命美学思想进行学理型的阐释与梳理。  相似文献   

12.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他吸收并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农民观,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观,在这个阶段,对农民的利益保护思想贯彻始终,如关注农民的命运,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文化应为农民服务等等。正是这样,农民把毛泽东当作自己的救星,把革命的军队当作自己的家,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革命当中来。可以说,毛泽东拯救了中国农民,同时也是农民成就了毛泽东,把革命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美育在语教育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本主要探讨了语教育与美育的结合,语美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15.
艺术欣赏的修养有高下之分,背景有“化圈”的差异。由此,艺术欣赏有不同的审美层次,欣赏艺术必须了解艺术和认识艺术,包括产生艺术的条件和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自卑、焦虑、抑郁、愤怒是在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接触到的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的问题。这些情绪障碍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学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文章正是着眼于此,对几种常见情绪障碍进行了分析,并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蒋孔阳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方面,美育使受教育者形成审美的能力,养成完整的人格.体现为外在的化育;另一方面,美育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和修养,是内在的自我教育.二者体现为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美育与艺术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康德美学对中国的意义在于不同学者在康德研究中发挥出或者印证自己的美学观点,就当代而言,这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扬弃的过程.从宗白华的批判,到朱光潜在肯定中作出补充,再到李泽厚在述评中提出新的美学道路,以及新时期其他学者的创造性解读.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审美理念”是康德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它的准确把握是对康德美学进行深度理解的关键。审美理念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有其自身的特征,并且在作为沟通知性和理性、认识和实践的桥梁的审美领域中也发挥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这里对《判断力批判》作了深入解读和思考后,对审美理念的特征、它与天才和艺术的关系及它与“美的理想”的关系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阐明审美理念对于今天现代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评介爱因斯坦的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综述其教育的主要观点:教育的动力是兴趣与品德,教育的方法包括直觉、自学和结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能力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