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根据语文科的目的任务,开学前做好全册语文教材的综合分析工作语文是小学的主要学科。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以社会主义思想和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儿童,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小学语文科的任务,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正确地体现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以我们要清楚地理解:语文科不仅要使学生得到现代科学知识,使他们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具有阅读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对祖国文学的爱好;还应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使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完成教育和教养的目的,而且教育是通过教养来完成的。语文科的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2.
赵艳 《成才之路》2010,(1):50-5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适时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三维教学目标”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延云 《陕西教育》2008,(11):50-50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界说的三维目标——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应该是较科学的。以语文科来说,知识、能力是针对语文科工具性特征而言的,其中能力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即运用语文的能力(听、说、读、写):知识(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章、文学等)则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品德目标则是针对语文科人文性而言的,此目标是所有学科所共有的,其外延是很大的,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所结晶的崇高的道德情操,都应包括在内。在教学中落实三个目标时,是寓发展能力和陶冶品德于掌握知识之中。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突出了人文性。这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本题相契合的,既要学“语”又要学“文”。而古典诗词的情感教育正适应了语文人文性教育的要求,与语文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好吻合,因此,注重中学诗词的品读,感悟诗词中作者抒发的感情,对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与语文均属于文科的大教育体系。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新语文教学,倡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在广阔的社会天地和生活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潜能,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面对时代、社会和教育研究的快速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也应不断更新观念,从语文教学实质和内在规律去探索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面对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改要真正的触及语文教学的灵魂,从语文教育关注的目标是“人的培养”,是促进人的自我发展;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出发,我们提出构建“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一、理论基础1现代语文教学目标观。我们的教育应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认知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如个性、才能、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中学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7.
学科教育目标主要是由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而教学要求又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规定: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写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个教育目标,体现了“渗透”教育性思想性的精神,较明确地表达出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关系,对学生的思想伦理和非智力因素都作了质的规定,涵盖了语文教育的知识、能力、智能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德、社会的要求等不同方面。而且与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语文教学只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 ,同时它又具有思想教育性。语文教学中的这种思想教育性教学是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联系在一起 ,“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提高能力 ,又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适时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科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强有力的工具,而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因之语文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在发展儿童语言的工作当中来完成的。具体点说,细致的理解教材掌握重点,针对学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使学生不仅在语文知识能力上有所长进,而且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熏陶、感染,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13.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目标”确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教育提高到和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这进一步体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施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感熏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呢?  相似文献   

14.
马来善 《现代语文》2004,(11):31-3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育目的”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作为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根据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把思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目标”确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教育提高到和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这进一步体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施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感熏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呢?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在进行读写训练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无产阶级情操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根据《大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  相似文献   

18.
中等学校设置语文科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这个总目标,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责无旁贷地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人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诸方面。对语文科来说,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内容理所当然就是思想品德和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这是语文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个性。当然,为了培养学生做高尚的人,语文科对学生还要进行审美情趣、基础知识等教育。正因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无疑是要融会着思想品德教育的。但我一直不赞成使用“德育渗透”这个概念在语文教学中。因为,“渗透”是比喻一种事物逐渐进入到其他事物之中,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却是它本身就具有的功能,并且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语文素养界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应归属于“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贯彻“思想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对学生进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