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就语文教学中,如何紧密联系生活浅谈我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生活才有发现、有生活才有才干,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人生活,触摸生活,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他们了解了家乡有哪些特产,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我惊喜地发现,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学习语文,学生的技能无疑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网络资源、传媒资源、广告资源等方面作阐述,以揭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感知能力.语文教学中把握这些生活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中语文作业生活化概述1.语文作业生活化的概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以学生生活为语文作业的切入口,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力求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把高中语文作业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求让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提高语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武宏伟 《师道》2015,(2):21-23
一、让语文课堂延伸出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单一"。目前的语文教材,只是一本名作集,只是教和学内容的载体,真正要教和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面对一篇篇经典的文章,教师要教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生活素材,是调动学生阅读热情,深化阅读理解,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用这个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即语文也应该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同生活结合。因此,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从实践摸索中发现了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一、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自主识字  相似文献   

1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用语文的意识,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门课程,它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到生活中,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文本从创设情境,在生活中观察;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验;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等几方面来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因此抓实课堂,拓展课堂,走进生活,对达成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与生活的血肉联系.<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高中选修课的设置中,还列入了"旅游文化专题""民俗文化专题"等选题.这就意味着在普通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有将地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引人到语文课堂的"大语文"理念,要有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的具体举措并能为此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8.
耿静静 《现代语文》2013,(4):136-137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推进语文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指向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指向学生的内心生活而非学生的外在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与其心灵的碰撞,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文仅从作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