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是地球的"绿肺",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强大的"碳汇"。面对天然林的减少,全球森林资源总量下降的格局,世界各国都在迅速发展工业人工林。随着工业用材由天然林转向人工林,人工林的全球相对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工业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已成为21世纪我国木材供应战略的必然选择,近期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今后的木材供应也将主要依赖于人工林,因此人工林的定向集约经营与高效利用在我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琪  刘康  张慧 《资源科学》2012,34(9):1781-1789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分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大小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生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陕西省乔木林碳储量为23852.704万tC,其中天然林占84.36%,人工林占15.64%;平均碳密度为30.919tC/hm2,小于全国平均值,森林发育水平较低是造成陕西省森林碳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天然林是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且天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碳密度普遍大于人工林;②陕西省从南向北自然地域的干湿条件,对森林植被碳储量整体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林碳储量比重较大的区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受干扰较小的秦巴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陕西省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将在未来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及碳汇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③刺槐、油松、杨类是人工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着,而天然林中,栎树、硬阔林、油松占主导地位;主要优势树种碳储量的集中分布对区域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和生态恢复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桉树人工林土壤的退化、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下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恢复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方法,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的恢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世界森林资源保护及中国林业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维长 《资源科学》2000,22(6):71-76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结果介绍了世界森林面积、森林拥有量最大的国家的情况和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论述了世界各国为解决天然林日益减少的问题所采取的发展人工林的共同战略,把大力发展人工林作为21解决世纪对于环境和木材需求的根本措施。林业政策的修订和林业管理机构的改革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正在或计划中的重要举措。文章还论述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林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建议采取,建立国家生态林补偿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调整林业政策、建立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当前,人们已经高度关注森林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党中央、国务院也制定了明确的方针:停止天然林采伐,恢复森林植被,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天然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特点进行阐述,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荣  江东  韩惠  张峰  赵少华 《资源科学》2013,35(4):868-874
森林类型识别是森林资源遥感监测的基础工作,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缺少纹理细节信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不仅具有光谱信息,而且提供丰富的空间、纹理特征信息,因此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进行森林内部信息的提取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传统基于单个象元纯光谱及面向对象建立规则集的方法难以有效区分天然林与人工林植被覆盖信息.本文利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算法、Sobel算子边缘检测及骨架线提取等方法,提取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纹理线特征,构建了一种新的特征指数——纹理线条密度指数(TLDI).研究表明:与常用的NDVI、SAVI、EVI等植被特征及VAR、HOMO、CON等GLCM纹理特征指数相比,TLDI指数的离散度更好、分类效果更佳;当TLDI>0.1时,为天然林植被覆盖区;当0<TLDI<0.1时,为人工林植被覆盖区.典型区域的实验表明,除极少数稀疏天然林对象斑块错分人工林,总体分类精度较高,人工林错分率小于0.83%,面向对象的TLDI指数可以有效地提取森林内部天然林与人工林植被覆盖信息.  相似文献   

7.
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担负林产品供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生态功效等重要作用。贵州贵定县森林覆盖率较高,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营造林工作需要不断加强,本文重点探讨了林业营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林分质量显著提高。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预防和消灭森林火灾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代林业工作所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观_保护人类生存所需物资与环境条件。本课题将森林防火作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机结合,认真分析当前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森林火灾的有效预防,通过防扑森林灾,保护天然林生物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力进行天然林保护。在具体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便是森林管护工作。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天然林工程相关的森林管护工作在获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相关投入资金不足以及森林管护专业人才缺乏等,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天然林保护效果。为此,还需要立足现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寻找可行的解决措施。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水平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的林业建设工作中,除了要加强人工林营造以外,还包括对天然林的抚育管理。虽然天然林是自然形成的森林,生物群落较为稳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但是若能够辅以一定的人工管理,必然会促进天然林更好更快的生长。现本文就通过分析天然林的抚育间伐技术,来探讨在天然林抚育伐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水源保护林的营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水源保护人工林的营造,主要是水源区内水草坡、灌草坡和灌木林及其他宜林地的人工造林;二是现有水源保护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水源保护林的理想林分结构及培育(或作业法);三是水源区内天然次生林,低价值(指涵养水源功能低)人工林、疏林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邹林红 《西藏科技》2004,(11):11-15
人工林业是指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森林。随着人口增加,对物质需求的提高,人们开始大规模地采伐利用森林资源,使天然林数量锐减,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最大限度地从自然中获得森林资源,人工林的营建得以迅速发展,人工林已由林农的自发经营行为向高度节约的短周期工业人工林方向发展。本文针对西藏林芝人工林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实现人工林业可持续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评论局部地区限制或禁止速生桉生产的“理由”,对桉树和水分、肥料、水源、生态等进行分析,提出按照国家林业局重大工程思路,继续发展速生丰产林满足社会需求,达到保护天然林、维护生态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少林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基于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现状和木材供需矛盾尖锐的现实以及国家对环境建设的需求,工业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已成为21世纪我国木材供应战略的必然选择,近期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今后的木材供应也将主要依赖于人工林,因此人工林的定向集约经营与高效利用在我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的大国,现如今,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匮乏状态。为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就要对天然林进行保护,做好可持续性的经营管理,并加大管理力度。作为天然林主体资源,有效地进行对天然林的保护,能促进天然林的资源建设,还能提升林产品的生产率。天然林不仅能改善群落结构,还有助于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提升,进而提高林业生产力,这些方面都是人工林做不到的。目前我国对天然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问题上还有很大的漏洞,现在亟需要做的就是对天然林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解决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就将许多新型的造林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满足现代我国林业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其中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不仅对天然林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还使得天然林木的生长发育得到有效的保证,让森林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提升。本文首先对天然林的相关内容和特性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讨论了抚育间伐技术在天然林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少林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基于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现状和木材供需矛盾尖锐的现实以及国家对环境建设的需求,工业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已成为21世纪我国木材供应战略的必然选择,近期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今后的木材供应也将主要依赖于人工林,因此人工林的定向集约经营与高效利用在我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5,(17)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为森林资源培育、林木开发及生态保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本文主要对湖南省的天然林保护规划进行探讨,并分析天然林保护对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天然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而天然林则作为森林资源的主体,不仅有利于维护生态和谐,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发挥生态功能,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文中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相关原则,并进一步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由于长期破坏性干扰,次生林已成为森林资源主体。1998年特大洪灾后,人们认识到天然林的重要性,国家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原来以木材采伐为主业的林农则面临失业。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与恢复现有次生林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站")自建站以来,根植于我国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开展了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监测,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等基础研究,以及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林下资源高效利用等应用研究;并通过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为东北森林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的主要进展:(1)突破林分/林窗结构精准量化技术和方法,确定了基于林分垂直分层结构调控原理的次生林恢复和林下参培育技术;(2)明确了自然干扰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人工模拟自然干扰(林窗)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林下中草药栽培利用技术方案;(3)揭示了次生林建群树种共存机制,并应用于次生林林窗更新和林下山野菜培育技术;(4)确定了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维持的凋落物机制,提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林下林蛙养殖存活率提高技术。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与温带森林保护、恢复与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也使得清原站成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