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许多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个性逐步被打磨掉,磨出来的教学预  相似文献   

2.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3.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说课这一新的教研模式在教育领域中被逐渐推广开来。作为一项教学研究形式,说课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说课的内容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也就是教师说出教什  相似文献   

5.
正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反复推敲、不断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试上,以期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在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究竞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才是好课?这是许多教师经常追问的话题。对该问题的回答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认为,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就是一节好课。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见过这样一次历史公开课,在学习八年级《收复新疆》这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的MTV,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与新疆有关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之后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一口气提出几十个问题,例如:“为什么要收复新疆?”“新疆被谁占领了?”“是谁收复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收复的?”“收复之后又如何?”……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看书后经过小组讨论解答,一节课就在看似热火朝天的激疑与探究,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完成。下课铃响了,学生仍感到意犹未尽。这节课上,我捕捉到以下几组镜头。  相似文献   

8.
审视“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感情、用语文的习惯;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用、积淀语感;……是啊。语文是什么?或许,有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关于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或许,昨天的语文有着昨天的答案、今天的语文又有今天的答案、明天的语文也将会有明天的答案。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但却是每个语文教师必…  相似文献   

9.
一、更换导入,衔接自然我的这节课是在下午第六节。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知道,学生精力旺盛的是第一、二节课,再不就是  相似文献   

10.
提到小学科学课,我们有些教师往往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陪孩子们玩吗?甚至认为就是活动课。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是我们没有对这一课程进行过深刻的理解。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科学课呢?本人认为:  相似文献   

11.
一线教师都知道试卷讲评课很难上,头痛于学生错题太多,太分散。我们教研员就利用每年必上的实践课向我们展示了一节试卷讲评课。教研员很大方,邀请老师们来听这节课。被她的躬亲示范感动之余,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上好一节试卷讲评课。陈老师的试卷讲评课的课题是第八单元力学评价卷B卷试卷讲评。  相似文献   

12.
袁瑞 《现代语文》2013,(11):120-121
当前有的课堂看似高效,实则不然。比如,有的教师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大容量地展示知识,展示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以为这就是高效。其实,这是将语文课上成图像课,容量虽大,学生收益却少;有的教师课堂上与同学对文本随意地说三道四,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辩说,以为这就是深入地探究文本,能产生高效。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过许多同行上《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的公开课,有的教师讲得很精彩,分析也很有水准,很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也做得很好,课堂气氛较活跃,使我受益匪浅.但有的教师对这节课的讲解往往不尽如人意,或顾此失彼,或讲解知识有失偏颇.本学期笔者曾经上过该节的复习研究课,下面结合笔者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做法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曾有专家指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语文课是好课。但许多教师对专家的这一倡导理解上存在偏差,以为"热闹"就是好,因此在一些教学观摩活动课上,执教者一味追求热闹的形式。课上书声不断、小手林立,看上去热热闹闹,动感强烈,但学生的真正收获甚少。其实,课堂上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赵冬梅 《现代教学》2012,(Z1):108-109
"校名优教师教学展示活动"的帷幕已经落下,我忝列其中,也上了一节展示课。课是上完了,但上课的整个过程以及这节课给我留下的思考,却没有停止。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以及教研组给我的帮助与支持,更让我难以忘怀。因为在阅读《一碗阳春面》时,文中的故事引起我的共鸣,我被深深打动,所以决定上这篇课文。教学要兼顾学生,要考察学情,但我却没有太多考虑学生,还一相情愿地认为,感动我的文章也理所当然地  相似文献   

16.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重视,磨课已逐步常态化。大到对外展示的评优课,小到平时的教研课,上课教师都要经历磨课的过程。事实上,磨课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是集体智慧的交融,也是团队素养的并进。我们磨课总是先从研读课文开始,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而研读课文最先看到的就是课文的题目。题目,通常被称作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浓缩的精华,是作者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7.
冯世明 《广西教育》2011,(10):64-64
2009年10月18日,卢婕妤老师在绿城南宁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孙双金、王雷英、戴建荣、吴琳等名家同台献艺,用一节课时间上了六年级语文《穷人》一课。孙双金在评价卢婕好这节课时说了这么一段话:“一堂好的课要有好的设计,没有好的设计是不会有好课的。这个设计是什么?就是教师的备课,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卢老师怎么上了这堂课?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读了这段话要写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钱理群教授曾经回忆过他学生生涯中终生难忘的两节课:一节是西南联大刘文典老师的课,八月十五.教师在月光下为学生讲《月赋》.草地上学生围坐一圈,教师端坐其中.当头一轮皓月.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多么美妙!还有就是川大教授蒙文通的考试课,  相似文献   

19.
学校每个学期组织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同级的一位年轻教师上了一节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相结合的示范课.而另一位老教师用传统的方法也上了同样一课.原以为“洋”课要比“土”课的效果好.但调查发现学生对那堂传统的“土”法讲授知识掌握得更好.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在浙江省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研讨会上,听了浙江宁海实验小学胡燕萍老师的《诚信真可贵》一课。在这节课中,教师撷取了不同的课堂资源,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