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北朝虽处于对峙状态,但双方也经常互派使节,这些使节一般都能言善辩和博闻多识,这跟他们日常参与隶事活动有关,这种活动可以展示他们的博学,同时又能扩充知识,南朝使节大多是当时文坛精英,或与当时文坛领袖交往密切,他们作为外交使节的言辞辩论和作为文坛精英的文学创作都大量用典,引领了文坛用隶的风气。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导弹袭击,这是一起粗暴践踏中国主权、严重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和平与安全、肆意违反国际习惯法的野蛮行径。一、外交代表的人身不可侵犯:一项历史悠久的国际习惯法规则国家之间互派常驻代表起源于13世纪并直到17世纪后半期才成为普遍的制度,但是国家之间互派使节及其人身神圣不可侵犯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甲午之前清政府驻外公使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前,清政府奉行的外交体制是一套所谓的“朝贡体制”。近代互派使节的制度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这一制度包括使节的级别,任期,奖惩规则等几个方面。对清政府而言一个理想的使才应具有以下素质:一是“体用番备”,二是“为守兼优”,三是“有胆有识”;四是“通权达变”。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以来,随着朝鲜逐渐开国和中朝问订立了一系列贸易章程,两国间开始互派常驻使节,并且天津海关与朝鲜使臣、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驻津大员间收发传达着往来的外交文书,表现出正处于近代外交通商关系制定的过渡期的清政府和朝鲜之间,极具时代特色的既相互矛盾又带有双重性的“两截体制”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5.
唐亚唯 《湖南教育》2011,(11):61-62
中、泰两国政府间的交往始于元朝。史书记载,公元1292年至1323年,两国曾互派使节。民间开始交往的时间则更早。千多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泰国,能讲汉语的人很少,能说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6.
中、泰两国政府间的交往始于元朝。史书记载,公元1292年至1323年,两国曾互派使节。民间开始交往的时间则更早。一千多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泰国,能讲汉语的人很少,能说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7.
乌要答赞谟是不入《金史》列传并且很少见载于《金史》的一个金代前期的重要人物,他是金朝出使辽及北宋的最重要使节。他在出命名中折冲樽俎,为金灭辽和北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幸,这也是金朝残酪的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8.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要求中英互派常驻使节,当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到了80多年后的1875年,清廷却旨派郭嵩焘为钦差大臣出使英国,后定为常驻英国公使,于次年在英都伦敦建立起中国近代在外国的第一个常驻使馆.这一重大历史性转变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和意义如何,木文拟作一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晚清早期驻外使节,许景澄有着丰富的外交活动和独特的外交思想。以“帕米尔交涉”、“三国干涉还辽”这两起对外交涉事件为视角,审视许景澄的“以夷制夷”思想及实践,从中探究晚清外交家办理外交的艰难与困惑,进而了解当时他们为维护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与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人民有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经济、文化方面,一直有着密切联系,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对此,两国史籍都有记载。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及其代表人物,一直是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 中国和日本无论从地理形势上看,还是从文化和经济关系上看,都是息息相通的。古代中国的唐王朝是中日关系史上最亲密的时期。当时两个国家有正式外交关系,政府间都互派使节往来,有些日本学者称这一时期为“遣唐使”时期。日本向中国派使节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输送留学人员向中国学习。而唐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的确是极其广泛的,涉及政治、法令、制度、礼乐、兵法、天文、历数、医学、宗教、文学、艺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成效,影响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本文提出了一种培训辅导员的新途径--互派,并对高校辅导员互派的概念,必要性、可行性及互派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阿马尔那时代的近东大国外交中,使节可分为信差、一般使节和特使三类,吃苦耐劳、忠诚、机智是使节的基本素质。在外交权限上,使节权力有限,在王室联姻等重大外交事务上往往得向本国汇报和请示。在外交豁免权上,阿马尔那时代的使节似乎还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罗马始终未能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这是罗马使节制度的独特之处。罗马使节制度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不断的争战和扩张中得到逐步发展。纵观罗马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无论是在共和国时期还是在帝国时代,身负各种使命的使节往来不断,尤其是在早期争霸时更为明显。罗马有效的使节制度使其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一道成为罗马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帝国时期,罗马的使节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城原有的使节制度演变成帝国的外交制度。使节制度的继续存在对于巩固帝国的统治仍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勇  王传英 《文教资料》2006,(19):83-84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大量进驻北京,清政府同西方的交往日益增加。由于对国际形势的无知,给中国对外交往带来了种种弊端。派遣使节加强对西方的了解,已成为清政府的当务之急。清政府最初要求使节只要才识德兼备,洞悉夷情就可,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逐渐要求使节需有一定外交专业技能。传统的科举士大夫和熟悉西方的洋务人员成为清政府遴选使节的重要来源,而置学堂建机构培养外交使节成为清政府遴选使节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朝鲜与琉球之间为遵守交邻之义、贸易和送还漂流民等,使节往来较为频繁,相关史实均载于《李朝实录》(亦名《朝鲜王朝实录》)。李朝非常重视琉球使节,派宣慰使迎接,并高规格接待,琉球使节回国时,赏赐丰厚。朝鲜在与琉球的使节交往中逐渐深化了对琉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人员具体参与操作,而互聘互派是主要方式。笔者从组织保障、制度约束、利益驱动、考核激励、沟通协调、情感交流等层面,构想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人员互聘互派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教师互派——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现象非常突出。为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区开展了教师互派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城乡学校结对互派教师,优化城乡学校师资力量配置。文章对教师互派活动的概念、背景、作用和可行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求对其有一个清晰和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宋代外交使节包括入国使节和接送馆伴使节,它都是由一定数量人员组成的外交使团,外交使、副使与三节人从合称为使节。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不仅有严格的选任制度,在外事活动的实践中还形成了选任的惯例和标准,这是宋代外交制度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宋金"绍兴和议"缔结之后,淮河成了宋金使节交聘的必经之路,南宋使节在渡淮出使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表现出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使节诗人渡淮的诗作,探析诗人的内心活动。其复杂的内心情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边塞之感与沦陷之痛、翘望恢复与批判议和、行旅的辛苦与归国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大使,是一国派驻他国最高级的外交代表,全称为“特命全权大使”。它的出现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   四千多年前,古埃及王国的法老因同亚洲国家建立联系,便在宫廷中设立了专门作为急使奉派出使亚洲国家的人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外交代表。不过,这类人员只传送法老的信件,当时称之为信使。   古希腊时,城邦间联系日益频繁,便出现了使节。这种使节从 50岁以上的德高望重者中选出,因而,当时称使节为普列斯维斯 (希腊语:长老之意)。使节不常驻他国,只负责解决专门事务。拜占庭王国时期,使节得到进一步发展,可在他国一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