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要培养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和谐教育理念,促进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基地。高校理应担负起这一社会重任。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须从八个方面着力才能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国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国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人才培育思想基础,构建科研创新新机制,筹划社会服务的新举措,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在这一时期,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理念。全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会中的每个单位细胞的共同和谐发展。高校作为理论教育的前沿,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培养合格人才,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改革的共同趋势,在我国,随着创新人才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和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围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着重探讨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形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期进一步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相连、协同创新。采取校内外协同创新模式,把握人才协同培养的科学内涵,全面系统地探究不同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主流思潮、凝聚社会群体共识,构建校内外资源共享机制,对协同培养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劼 《成人教育》2014,(8):86-88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使命和职责,其领导干部需要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和专门的业务能力,因此,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高校干部队伍素质的任务和责任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事关高校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内涵的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表现在思想品德、核心价值的养成和励志功能。深入研究和融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吸取红色文化的精髓,积极探索用红色文化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和实践模式,对于强化高校育人功能,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必然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借助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充分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功能,是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问题。因此,发挥学科和人才的独特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养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是高校应尽的职责,也是高校的优势,更是其办学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其校园文化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以和谐为价值取向,并以自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要求.而高等教育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视角出发,深入阐述和谐社会建设与成人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提供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建立了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系统才有可能发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和谐社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高等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应该是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消除和减少不和谐现象的过程.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细胞,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不断强化高校的社会责任,努力培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责任、勇气和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经过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军工文化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社会认同和时代气息,是优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军工文化蕴含着丰厚可汲的创新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的创新旨归,独立自主、攻关超越的创新方略,担当使命、敬业奉献的创新情怀,科学统筹、通力合作的创新路径。高校应将军工文化融入自身的办学理念、培养实践与校园生活,善于用军工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激励其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促进作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体现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高度重视创新人才中创新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提高创新“软实力”,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高校本身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基本功能,使得高校在增强文化自信中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应然性主要是基于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而言,因为文化传承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而文化创新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动力。实然性主要是基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因为人才培养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人才支持,科学研究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社会服务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直接服务。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要方向.高校教学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应用型高校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提出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与社会联系等多个角度进行改变,有效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建设和谐校园,全面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使大学生成为未来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摆在我们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当代高等院校和谐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了和谐人才培养的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缺乏企业等不同培养主体的参与是影响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拥有高校所缺乏的人才培养优势。提高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