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制度安排机制和非制度层面的原因,两性在社会各领域的差异呈现多元化。在基于两性平等的语境中,两性在职业升迁中的差异也呈现多元性、非定向性。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探讨两性差异存在的客观性,致力于从制度层面构建实现男女相对平等与消除职业升迁差异的一种崭新模式。将两性平等观念纳入主流战略并创造有助于两性平等的组织环境,创造两性平等的起跑线平台;建立基于性剐特征的分工模式,实现男女有别而平等的分工机制;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构建两性平等的制度安排机制。  相似文献   

2.
成吉思汗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数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朴素的唯物和辩证的见解。他在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活中十分重视教育与人才,比较系统完整地解决了早期蒙古社会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创制蒙古文字与蒙古诸都语言文字的统一,建立宫廷学校,学习和吸收先进民族文化,建立做人的道德规范。牧猎生产与军事活动结合等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构成了成吉思汗教育思想的体系。他的教育思想是蒙古社会的产物,对蒙古族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以及对蒙古社会无私无畏的道德风尚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平等和不平等的一般概念出发得到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确切概念后,从哲理上证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劳动形式也即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期间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直接导因则是男女性别分工变为社会分工,男女生理差别只是起着“自然根据”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男女不平等持续至今的原因:一是人类至今还未放弃效益原则,而男女社会分工在今天仍能提供较高的社会生产效率;二是文化的原因,即男女不平等已积淀为社会制度和人们的心理习惯,以至男女被塑造成“两个人类”,这些成了反对消除男女不平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专业是职业分化和发展的结果,是指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从社会分工、职业分类的角度来看,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必须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将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一基于职业的本质与作用职业是社会分工形成的。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生产的三次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第三次是商业的兴起,出现了农工商等各行各业。分工是产生社会职业的基础,而职业的载体是人,没有人也就无所谓职业。人类社会生活的长河是无限的,作为个体的人只能在其有限的生命的时间之中和在其活动的有限空间之内,在社会分工中占一席地位,这就是他的职业。所以,职业的本质含义是人对社会的关系。职业从分工的角度而言,指在业人口从事社会劳动并取…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教育规律、社会分工,按照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将众多的职业转化为学校有限的学科教育分类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一、影响职业发展和变化的因素分析1.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竞争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进步,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通过市场调节和优胜劣汰的竞争,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及其产业结构不断变革,社会职业也随之发生变化,新兴职业不断涌现。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个“以公有制经…  相似文献   

7.
论文依据马克思关于分工是“不同种类的劳动的并存”以及“分工是一切商品生产的基础”的论断,把教育作为一种劳动,即作为社会分工的构成要素从而纳入到分工这一范畴内加以考察,并阐述了劳动分工在认识教育与市场经济二者关系中的方法论意义和作用。同时,论文从教育同市场经济二者共同的目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基本环节入手,界定了教育这一从物质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的智力形态的劳动类型同市场经济分别在劳动分工中的涵义;辩证地考察了二者之间分别处于发育、形成和完善这三个不同阶段时的动态关系。论文从分工这一全新视角考察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从而使这一论题的探讨同现实经济生活发生了密切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主权思想是卢梭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描绘,卢梭从分析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出发,探究了如何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家和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但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论指导,而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辩证地认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指导当今的社会发展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华 《小学校长》2006,(1):24-25
1、“专业”不同于“职业”。从社会分工与职业分类的角度看,“职业”是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分工,是谋生的工作,例如教师、护士、工人等等;而专业足指经过专门训练和教育,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专门职业。专业源于职业,但却高于职业,专业更强调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精神,而职业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随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校长专业化三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长为何要走专业化之路。1.校长专业化是社会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每一种职业都日趋占据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专业化已经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已经成为衡量一种职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校长职业当然也不例外。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校长角色的定位都比较模糊,对校长是不是一种职业、专业,还没有形成共识。许多校长自己都认为校长只是教师中的一个职位,而自己的身份依然是一名教师。实际上,随着教育结构的分化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工作已经从单纯的教学工作中分离出来了,校长职业也就从教师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专业类别。  相似文献   

11.
于敏中是乾隆朝较有影响的首席汉族军机大臣,参与朝廷军政要务,因其稳重、谨慎、办事干练,精通满、汉文,且文才过人,“拟为诏旨,纤悉周详,曲当无遗”;担任修《四库全书》总裁、国史馆、三通馆总裁等要职。在组织编纂官方文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诗文“皆自成家”,有“文章深厚,诗律闺壮”的特点,并承担编辑乾隆皇帝的诗作的重任。因其在军机处任职20年“自始至终,勤劳弗替,相机拟谕,厥功茂焉”,而受到乾隆皇帝的恩宠。  相似文献   

12.
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完整的人、富有的人、个性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等性质与特点。全面发展的人具有自由劳动、自由时间、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个人、艺术化等特点的生存方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西南联大时期 ,陈达教授搜集国民党政府公布的劳工材料、报刊杂志等资料 ,并且亲自领导清华国情普查研究所在昆明对工厂和劳工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本文主要探讨陈达教授在西南联大时期对昆明工业和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概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14.
《哥达纲领批判》是一部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对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批判了拉萨尔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的观点,论述了劳动是社会主义阶段分配消费资料的尺度,指出雇佣劳动制度是造成工人贫苦的根源,并阐述了一些关于劳工的观点。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何对待自然资源、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九月的一天     
As on every weekday Tom Tuckett was awakened by his annoying, buzzing alarm clock at 5:30. He got out of bed and proceeded to his bathroom for his daily cold shower to wake him up. He turned the knob all the way to the right to make sure the water would be as cold as it could be. He had started this ritual when he moved to New York to take a teaching job at PS 181 in Manhattan.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加深,在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在于具备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本文阐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源会计的涵义,并对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新模式--劳动者权益会计.  相似文献   

17.
齐已是晚唐五代的诗僧。他一生云游四方,居所甚多。东林寺是他居住的寺庙之一,他对之感情深厚,原因在于东林寺是东晋名僧慧远的栖居修行之所。慧远内外兼修的修行模式,与名士贤人一百二十三人共结的白莲社,送客不过虎溪的名僧风范,在齐己的内心中酝藉成为一种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他离开东林寺后,不断地用诗歌咏庐山、东林寺、白莲社、虎溪,而且还模仿慧远结社奉佛,实践以诗传道内外兼修的修行方式。这些使得齐己的诗歌具有半诗半禅的性质,开拓了唐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杜亚泉的教育救国思想及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以科学报国、教育救国的先驱 ,毕生致力于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视教育为救国自强的根本 ,为推进社会进步最有效的途径。他开办学校 ,主编杂志 ,编撰教科书 ,著书立说 ,力图造就有觉悟、有良好品格和素养的新型国民 ,并提出了一套改革教育体制的方案 ,对近代教育结构的领域及功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劳动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它着眼于公共福祉的创造。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只有具备"独立、勤勉、担当"的劳动精神,才能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需要教育的指引,作为教育大系统重要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则是一种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在具有教育性的劳动中"展现学生的交往本性、开辟学生的言说路径以及赋予学生的行动空间",从而化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趋向良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许地山的早期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他试图从自己熟悉的宗教领域开拓出救人们出苦难之途,其探索无疑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他引导人们对现实忍耐、顺从,这无济于当时人们生活命运的本质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