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二次革命,由于各派势力的共存、制衡,民国初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主进步局面.北京临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联合政府的性质.二次革命后,原革命派力量被消灭或驱逐,支撑合作的力量制衡被打破,联合政府一变而为北洋专政,再变为袁世凯一人专政.民主进程被打断,袁世凯本人也因多行不义而自毙.从北京临时联合政府到复辟帝制的巨大反差,充分说明制衡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不能孤立地看待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它作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完整过程。应以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作为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1913年"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作为结束的标志。辛亥革命前后坚持斗争20年。  相似文献   

3.
答:北方军阀政权,始为袁世凯独握。袁世凯死后,政权变幻于皖系、直系、奉系之间。北方政权的更迭反映了英美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争夺权益的胜负格局。下面对北洋军阀政权的更迭作简单介紹: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3月——1916年6月)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重新出山,掌握了清廷军政全权。他以此一面要挟清帝退位,一面胁迫革命派妥协,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规定,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但唐就任后意见多与袁不和,而袁世凯又深忌这一政权的“民主共和”招牌,力图复行专制。6月15日,他不经内阁总理付署,擅委王芝祥为宣抚使,命往南京遣散起义民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由于袁世凯反动卖国政府的残暴统治和疯狂的搜刮.自1912-1916年间,全国广大农民群众掀起了抗捐抗税斗争.斗争规模,从数百人到数千人,甚至数万人;从一个村庄到几个县的联合起义,连年不断,此伏彼起.这些斗争,虽然遭到了袁世凯军阀政府的镇压,但给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迫使袁世凯反动政府不得不宣布暂时缓办或停办一些苛捐杂税,无疑它加速了袁世凯反动政权的灭亡,这是值得重视的.本文试图对这个时期各地农民群众反抗种植鸦片、反对"验契"、反对清丈地亩等斗争,作一片断介绍.(一)反抗强迫种植鸦片和勒索鸦片捐的斗争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与各地军阀为了扩军筹饷,不择手段,强迫农民种植鸦片,征收烟苗亩  相似文献   

5.
1913年7月的“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武力公开抗拒袁世凯封建专制独裁、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第一次壮举。然而,二次革命在持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迅速失败了,探究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了解民国初年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动因是“宋案”和“善后大借款”。自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后,逐渐暴露其封建专制的面目。他利用革命党人政治上的软弱、幼稚,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反革命措施,伺机铲除异巳,为实现独裁统治铺平道路。1913年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教学过程这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前节教材《东汉的政治和经济》开始的.教师先讲,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定都洛阳.接着提问学生: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这个政权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东汉田庄的情况怎样?东汉政府为什么要度田?人民为什么要反度田?教师小结说:广大农民反度田的斗争说明,从东汉政权建立起,阶级矛盾就十分尖锐.到东汉中期,相继爆发了羌族人民的武装起义和羌、汉两族人民联合起义.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政权,把东汉政治推向黑暗腐朽的顶点.东汉末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由此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按讲授提纲逐一讲解)  相似文献   

7.
"二次革命"失败后,围绕国民党与国会关系问题,国民党系议员发生了严重分歧,选择继续留在国会的国民党议员寻求通过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解决与执政当局的冲突。为此,他们通过国会平台,采取了一系列动作,以缓和与政治对手、政府以及袁世凯本人的紧张关系。不过,国民党议员的转变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也使得国民党在国会中的制衡作用不断消解。随着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国民党议员被迫暂时终止其政治生命,民初议会政治至此也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8.
如何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这是目前大家正在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我在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护国运动》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作的初步尝试,提出来谈谈.(一)过去我怎样讲这一节课.《护国运动》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袁世凯为了图谋恢复帝制,不惜向日本出卖主权,答应其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正当袁世凯兴高采烈地准备登基的时候,云南传来独立的通电,全国各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五年在云南首先爆发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是继武昌起义与二次革命之后的又一壮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对于梁启超在护国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他假借文字翻云覆雨,颠倒黑白,贪天之功,而为一己一系的标榜;建国后史学界普遍认为他是大搞军事投机,以利将来夺取政权;还有的认为,他拥袁与倒袁,虽然表面上绝对相反,实质却无不同,他不是什么反帝制派,而是货真价实的帝制派,等等.孰是孰非,至今尚未有定评.本文试就梁启超在护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议会成立于1913年2月,国民党议员约占四分之三,但其内部不能团结一致,大多数人与革命党并很深的渊源。在二次革命前,浙议会与国民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和进行专制独裁活动的各项斗争,是全国反袁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二次革命发生后,都督朱瑞以保境安民、局外中立为既定方针。浙议会大多数议员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没能通过一个以省议会的名义宣布浙江反袁独立的议案,仅仅“制造“了一个有16位议员具名的要求朱瑞宣布独立的“公函”。国民党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浙议会内没能取得强有力的支持,议会内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保求安心理,正预示着二次革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这节教材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二是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三是护法运动。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和护法运动是本节的重点,护法运动也是本节的难点。首先,教材通过介绍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分裂和斗争以及各省大小军阀的纷起,说明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教师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参照课本《1917——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重点向学生介绍,洪宪帝制失败后,南北军阀,特别是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其代表人物、所依靠的帝  相似文献   

12.
实行产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本来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民国政府一成立便展开实业建设,掀起了这场"产业革命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民国政府,也为"产业革命热"开创了前提条件.虽然由于袁世凯对革命的残酷镇压,这场"产业革命热"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而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自发的投资热潮,仍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史学界历来认为,“二次革命”是袁世凯于1913年6月间下令罢免国民党人赣督李烈钧、粤督胡汉民、皖督柏文蔚的职务,派遣北洋军南犯,7月12日,李烈钧起兵湖口,才正式爆发的。又说,国民党“二次革命”的反袁军事行动,是以江西和南京为中心,它是一系列反袁斗争的开始。笔者多年来也一直遵信这一说法。可是,当我爬梳有关宁调元、邹永成的档案材料后,遂产生  相似文献   

14.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了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维护民主共和,重新集结革命力量,组建了中华革命党,与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展开殊死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一、思考我在教授"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时,书上出示的是小朋友的借书的图,然后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得出减法是用加法来验算的.我看了教材后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1.这节课里介绍了数量关系,通过数量关系来得出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那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数量关系?还是会用加法来验算减法?如果是数量关系的话,那这节课的重点就成了解决实际问题.2.书上介绍了用加法来验算减法,那别的验算方法可不可以?本节课需要介绍给学生吗?经过思考和同组的老师商量后,我觉得:1.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应以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2012年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中,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为红色,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实验常引发质疑:二氧化碳和水能否使石蕊变红? 一、教材处理方式 人教版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图1). 1.将纸花用石蕊浸泡后晾干.  相似文献   

17.
这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材.这节教材里有两个课题,一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是《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开始》.前者讲了三个问题,即毛主席这一著作的写作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后者全是小字排印,叙述蒋介石组织反动的"孙文主义学会",积极准备篡夺革命的领导权;制造中山舰事件,开始夺取革命的军权.《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和中山舰事件的发生都是在1926年3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当时国内革命形势和阶级斗争情况怎样?毛主席为什么在"孙文主义学会"出现后或者说在中山舰事件这类事件发生前发表这一文献?毛主席在这一文献中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的妥协、退让,其恶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在学生认识上能解决得好,就能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毛主席的这一文献正是针对当时处在革命运动的高涨与阶级斗争的尖锐  相似文献   

18.
史学界在分析二次革命失败原因时,一般都将其归结为客观因素的影响,即国民党领袖意见不一及南北兵力的悬殊。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中华书局编《中国近代史》中是这样指出的:“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黄兴于7月29日潜离南京,江苏都督程德全便宣告取消讨袁。”①以上的说法,也可以代表国内史学界有关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一般意见。但是这样的见解却无助于说明在二次革命期间,革命…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历来认为,“二次革命”是袁世凯于1913年6月间下令罢免国民党人赣督李烈钧、粤督胡汉民、皖督相文蔚的职务,派遣北洋军南犯,7月12日,李烈钧起兵湖口,才正式爆发的。又说,国民党“二次革命”的反袁军事行动,是以江西和南京为中心,它是一系列反袁斗争的开始。笔者多年来也一直遵信这一说法。可是,当我爬梳  相似文献   

20.
遗产数额巨大 袁世凯留下多少遗产?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上午10时死去.临终令夏寿田执笔,记录对袁克定的"口述遗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