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牙儿》与《棉花垛》以主人公母女两代人相继为娼的命运,为我们揭示了旧中国男权社会中女性不可避免的性别悲剧,尽管两篇小说中主人公性格不同、堕落的主客观因素不同,但结局却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2.
虽身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金锁记》中的七巧和长安与《钢琴教师》中埃里卡和母亲之间的母女关系为异于传统,母亲的压迫使得女儿逐渐呈现出压抑心理,表现了母女关系的异化,并导致女儿的男女关系的非正常化,从而显现文本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月牙儿》共有四十三节,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我"由一个7岁的小女孩长成少女,又沦落为暗娼,最终被关进监狱的悲惨一生。《月牙儿》以母女两代人相继为娼的命运,为我们揭示了旧中国黑暗社会中,女性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本文以命运轮回为主线,围绕女性在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一主题上阐述了旧中国对女性生存和追求的抹杀。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祝福》、曹禺的《雷雨》、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三篇名家的名作魅力经久不衰 ,很值得品味。人物不论性格、身份还是命运 ,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三位母亲的身上分明写着两个大字“悲哀”。她们都是勤劳、善良而又有韧性的女人 ,都做过下人 ,都只有四十来岁 ,正值壮年 ,但命运最终给他们的却只有豆腐渣般的辛酸和悲哀———丈夫无情 ,儿子短命 ,自己未老先衰 ,有的甚至含恨早逝。祥林嫂 ,这个从卫家山逃出来的苦命寡妇在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毫没有懈 ,食物不论 ,力气是不惜的”“比勤快的男人还要勤快。到年底扫尘、…  相似文献   

5.
谭恩美在其小说《接骨师的女儿》中刻画了两位母亲形象。在分析两位母亲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们的被迫失声的基础上,认为她们虽然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命运却都很悲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谭恩美的畅销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分析,折射出中美文化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冲突、融合。小说中的中国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们的矛盾正是这两种文化冲突的表现。事实证明,不同文化间的交往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爱和真诚永远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连接世界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乔艳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21-123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映衬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母女之间的冲突,最终使美国的女儿们能够正视她们一直以来所排斥的中国母亲式的母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8.
《月牙儿》中的"我"和《十八春》中的曼桢同是知识女性,都曾坚持过、抗争过;但是,"我"走向了堕落,而曼桢却坚持了自我,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人物性格的不同固然是不同命运的原因,而时代和作家个人体验的不同也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同时,从这两个女性身上也看到了共同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月牙儿》与《阳光》进行互补性阅读,借以揭示《月牙儿》和《阳光》的主题都是反映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团境、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潘婷 《考试周刊》2015,(52):11-1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同收于《樱海集》,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纵观学界对老舍作品的研究状况,《阳光》比起《月牙儿》稍显黯淡,不过把《阳光》与《月牙儿》做互文性阅读分析就不难发现,尽管学界很多研究者从很多层面剖析《月牙儿》这部作品,但大多数都把《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的命运悲剧归结为"贫穷的生活"、"黑暗的社会"等外在因素,关注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的很少。本文通过《月牙儿》与《阳光》的互文性阅读,挖掘《月牙儿》所表现的女性悲剧的其他深层次原因,并从作者老舍的创作角度解析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女性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曾艳 《文学教育(上)》2009,(13):136-137
一九三一年,老舍写了一部后来毁于“一·二八”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月牙儿》是从其余烬里升华出来的精华,材料是其中最精彩的最忘却不了的一部分,写得集中、整齐、完美。老舍曾经说过:“由现在看来,我楞愿要《月牙儿》而不要《大明湖》了。”[1]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月牙儿》的喜爱。在作品中,读者久久不能忘却凄美的月牙儿给这个作品烘托的那种氛围。月牙儿出现的次数之多,不得不让人想起“我”的命运转变。“月牙儿”作为一种意象在作品《月牙儿》中共出现了八次。  相似文献   

12.
谭恩美的《喜福会》体现了大量的中美文化。本文从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出生女儿之间的母女关系、中国式男女关系和美国式男女关系、中国式朋友关系和美国式朋友关系的对比出发,表述了中美文化的不同。正是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喜福会》中的种种冲突与矛盾。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东西方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女士和老舍先生分别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社会生活和身处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独特心境,写出了不朽的短篇佳作---《金锁记》和《月牙儿》。虽然男女有别,但两位作家都以女性视角观察社会,用男性缺席的结构方式叙述故事,写出了两代女性的悲剧人生。对比《金锁记》中的长安形象和《月牙儿》中“我”的形象,发现二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如何理解其相似,怎样看待这两个形象背后潜藏的时代投影,需要从“她们共同的命运注脚---缺月意象”、“母亲主导下的宿命式悲剧”、“作者身世在小说中的投影”三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助当代创伤理论分析丹提卡特的处女作《息·望·忆》中的一对母女———马汀与索菲亚的创伤经历与修复过程。母亲马汀因过去遭强暴的经历而精神上深受折磨。女儿索菲亚受母亲创伤的影响,生理与心理上饱受痛苦。然而,母女两人因各自对待创伤的态度不同因而创伤修复的程度也不同。文章认为:对美国的海地移民尤其是女性来说,创伤不可避免,但她们应积极寻求解决创伤的途径,勇于诉说创伤,从而抚平创伤,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
福建客家女作家何英的《抚摸岁月》是一部反映客家社会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以“双性同体”理论为主线, 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抚摸岁月》中的母女形象双性同体人格形成的过程,透视母女两人内心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描述在女性意识觉醒的作用下双性人格从母亲到女儿身上的发展变化及两性人格特征在女儿身上的和谐统一,为深入剖析《抚摸岁月》中的女性形象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写的是北平一个巡警一生的坎坷经历。它虽不是老舍的代表作,却相当典型地体现了老舍风格成熟期的创作特色。老舍是写市民生活的高手,尤善于写底层市民的悲惨命运,通过充满人道主义感情的描写来表达他对不公平社会的批判。《月牙儿》中沦为暗娼的母女、《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小福子诸人,都是在病态社会中被扭曲、被毁灭的形象。本篇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喜福会》对西/东二元对立的后殖民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赛义德的后殖民视角,借用德里达解构策略分析《喜福会》并指出:小说中母女的冲突象征东西对立,通过从内容和形式上消解女儿/母亲二元对立、母女和解(东西交融)的大结局、母女本质上惊人的相似、母女无法逃避化同化的共同命运的描写以及对西方某些化现象的讽刺,《喜福会》消解了西,东二元对立,并提出东西对话、互渗、共生的新型东西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月牙儿》与《阳光》进行互补性阅读,发现《月牙儿》的主题并不完全是反映贫穷对妇女命运的改变,《阳光》中的女主人公出身富有,却同样面临《月牙儿》的主人公的悲剧,所以《月牙儿》和《阳光》的主题都是在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几千年来以男权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给予女性一种依附性的生存规范,女性在这样的生存规范中,也不由自主地以男性的观念索取自己的生存原则,并由此导致了自主、独立意识的匮乏,也导致了自己悲剧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塑造出一位传统的母亲形象和一位游走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女儿形象。并通过母女之间由对抗到靠拢,最终走向疏离的过程,揭示出明治初的两代女性在新旧文明冲突之际,尚处于速惘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喜福会》这部电影中主要的主人公为四对美籍华人母女,电影时间跨度非常大,体现了华人女性命运的发展历史,其中详细的描述了中国女性以往的惨淡生活,以及她们维权主义的苏醒,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做出的努力。电影故事情节以"鸿毛的故事"为开始,同样最终也以"鸿毛的故事"为结尾。本文将对电影《喜福会》中的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