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体育教师非理性言语行为的内涵 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做出的不合理的、不冷静的并影响了自己或学生的学习生活,干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行为。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表现在体罚方面,另一个表现在言语方面。有关于体罚方面的研究非常多,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教师非理性言语行为的内涵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做出的不合理的、不冷静的并影响了自己或学生的学习生活,干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行为。体育教师非理性行为应  相似文献   

3.
一、中小学体育课体罚现象的原因分析 体罚学生现象是中小学体育课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体育教师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教师是可以用戒尺、鞭子任意责罚学生的,《学记》中就提出用“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明朝中央国学-国子监设“绳愆厅”,由监丞负责,对于学生可任意施行科罚。学堂所设之“戒尺”就是“严师”的象征,这样体罚自然就成了“合法”的教育手段,成了维护“师道尊严”的武器。多少年来,“戒尺底下出人才”一直作为信条而为许多人所接受。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把体罚这一旧学校中流行的对待学生的处罚方法作为管教学生的主要手段,认为体罚学生是体育教师理所当然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梁宗宪 《文教资料》2011,(4):152-154
体罚是教师职业道德严厉禁止的行为,但体罚现象屡禁不止。除了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外,确实有一些教师认为体罚对学生进步有利,这种观念的存在致使体罚现象时有发生。本文论证了体罚对学生思想存在的一些潜在影响,以说明废除体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思梁 《农村教育》2005,(1):101-101
当前,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在体育教师队伍中仍有一些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存在,这不仅损害了体育教师的形象,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心灵的伤害。为了克服和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需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的认识,提升体育教师以爱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师由于接触学生多,加之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难免会为一些不愉快的事而生气。个别教师生气时,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体育教师对个人情绪缺乏克制力和忍耐性,常在学生面前发脾气,就必然会影响师生关系、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在遇到一些易引起生气的事的时候,教师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1充分认识生气给自己、学生及工作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向学生发怒,总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发怒的过程一般为:生气~丧失理智~说话走火~刺伤学生自尊心…  相似文献   

7.
体罚是以损害人体、侮辱人格为惩罚手段的错误教育方法。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中,体罚现象久禁不绝。体罚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被罚者往往是违纪学生。体罚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直接责打学生,让其它学生代行体罚或让违纪学生自罚,以及罚学生劳动、做...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体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注重农村学生接受体育锻炼的程度,更为注重的是体育教学的质量。欲改变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就要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培养一大批具有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精神和使命感的体育教师,是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由于农村学校缺少教育经费,致使体育教学设施简陋,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加之个别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将不良的工作情绪带进课堂,训斥、迁怒、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把体育课变成“自由活动课”,更谈不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因…  相似文献   

9.
李叶 《湖南教育》2002,(16):47-47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体罚除了指损害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肌体健康的手段外,还包括以教育为名行体罚之实的变相体罚,即间接使学生感到肉体痛苦的做法,如罚站,罚劳动,罚抄作业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明文规定:“禁止侮辱、殴打老师,禁止体罚学生。”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随意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受教育权主要是指:学生有权参加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不得任意剥夺。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或仅因学生违纪就采取停学、停…  相似文献   

10.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被错误地认为是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不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良好的个体社会化形成,而且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教师在选择体罚学生的对象及体罚的形式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倾向性,被罚学生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家庭背景差异.体罚不具有教育作用,应通过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学行为等手段杜绝教育体罚现象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小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因此,体罚和侮辱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花样繁多。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它将严重地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学校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危害、性质、责任、原因及纠正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加速依法治教的进程。 一、体罚现象的危害性 对学生进行体罚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学生在教育中话语权逐渐提升,高等教育竞争特征越来越趋向对学生的关照。基于禀赋视角对学生非理性行为进行解释,提出禀赋效应引致的非理性行为构成双向结构模型,结合对497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禀赋效应在学生非理性行为上的解释关系与影响路径,发现在性别、户籍、学科、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从禀赋效应视角对学生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评估,并可作为依据对学生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合理利用或规避,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体育教师课堂不当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损害了体育教师的职业形象、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压力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是体育教师发生课堂不当行为的主要原因。要最大限度地控制体育教师课堂不当行为的发生,必须从加强师德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强化校园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姚立新 《中国教师》2009,(14):54-55
<正>近年来,媒体报道教师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的事时有发生。他们的所作所为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损坏了教师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以往在分析教师体罚学生这种恶劣的行为时,往往将其归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徐留军 《师道》2010,(3):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条高压线,教育业内人士都知道。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要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快乐运动的成功感。可是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时会出现体育教师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这一与时代发展、新课堂标准要求极不和谐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体育课堂是不可或缺的爱心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时候,可称之为心理伤害。因此,对教育行为中的这些心理伤害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伍德勤 《教育研究》2006,27(3):88-91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506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惩罚现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中的惩罚行为显著减少;惩罚方式隐性化,以罚站听课、留堂、罚抄作业等变相体罚为主,其次是心理惩罚,直接体罚较少见;惩罚行为存在城乡差异、学校等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严重,市、区一级学校比省一级学校严重,男生比女生严重;学生遭受惩罚后的心理创伤比身体伤害严重,且农村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受伤程度更深;学习问题是教师惩罚学生的首要原因,其次是纪律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春霞 《教育与职业》2006,(33):185-186
党和政府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体罚和变相体罚在学校教育中依然存在。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智力发展及学习成绩都有负面影响。应坚决制止教师体罚行为,深化素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