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科书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选读课文在课题前面用标识。多数教师上精读课文,精雕细琢,如工笔细描般入微;上略读课文,如大写意一般,精略有致;只有选读课文教学难见踪影,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2.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相当一部分教师常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抛不开精读课文串讲的惯性,放不开手脚,致使略读不"略",包办太多,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很好的提高.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样上呢?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随着年级的升高、新教材逐步增加略读的分量,精读相对减少,至高年级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可见教材编审者对略读的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未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应秀芳 《小学语文》2009,(12):17-18
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渎和选读二三类,选读课文在课题前面用标示。大多数教师上精读课文,都如工笔细描般细致入微;上略读课文,都如大写意一般,虽“教略”却“学丰”;只有选读课文,一直在“被遗忘的角落”中不曾被挖掘。笔者试图从选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就选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角度谈谈如何合理地使用选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王怀 《小学语文》2009,(1):17-18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随着年级的升高,新教材逐步增加略读的分量,精读相对减少,至高年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但长久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略读课文是教还是不教?该怎样教?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6.
一、略读课文训练目标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单从课文内容上来讲,精读和略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略读课文同样文质兼美耐人揣摩,这也正是导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精”“略”不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只有从阅读能力训练的目标出发,我们的探究才更具有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这种编排形式教师们似  相似文献   

8.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相当一部分教师常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放不开手脚,致使略读不“略”,包办太多,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样上呢?第一,要让学生把握略读课文的大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故略读课文要注重加快培养学生概括全文的能力。第二,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特点、疑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三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其中的选读课文在一年级就已经出现,是对课文资源的有效扩充。但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觉得选读课文教无定数、作用微小,将它遗忘在角落里。本文根据五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剥豆》,谈谈选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打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从二年级开始,每一组课文都安排了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略读课文的篇目。可见略读课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冯秋萍 《教师》2010,(14):75-7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三种状况:略读课文“精读”化;略读课文“选读”化;略读课文“低效”化。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其次要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流程,最后要合理设计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三种状况:略读课文"精读"化;略读课文"选读"化;略读课文"低效"化.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其次要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流程,最后要合理设计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阙木香 《教育》2015,(8):6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但有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不分精略。现象一:任其自流,教学效果差。部分教师认为略读课文在教学考察中几乎不占分数比重,于是全放手,学生仅根据提示语中的问题自读自悟;甚至有的教师将略读课文放到课余,使其成为学生的课外读物。现象二:精雕细琢,教学课时紧。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的词句、谋篇、情感升华……都难以割舍。原本建议一课时的安排,自然就延用了二课时,甚至还意犹未尽。这与精读课  相似文献   

14.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二是方法上,老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这是小学语文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参中对略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在保持一定数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逐步分为略读和精读两个部分,并且要根据学生年级的升高,逐步扩大略读的部分,新课程教材安排略读课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课文略读的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关成明 《学子》2013,(1):35-35
小学语文课文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就精读课文习惯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略读课文往往处于较尴尬的境地,教师要么当自读课文轻描淡写一读而过,要么当成精读课文教得过细,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中的阅读课文,如果...  相似文献   

17.
曹鸿飞 《小学语文》2013,(10):39-4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种类型,其中略读课文的比例是逐册增加的,到五年级时,略读与精读课文已形成了各占一半的局面(六年级下册比精读课文还多了一篇)。但配套教学用书中,二年级中没有提及略读课文的教学建议,三年级上册中对略读课文教学只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  相似文献   

18.
略读课文作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课文类型,承担着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运用语文知识的功能.部编本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在选文内容与文章编排上有其特殊性,蕴含着独特的教学价值,不能与精读课文混为一谈.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编选研究,探索出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提出小学略读课文在教学中要致力于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要重...  相似文献   

19.
郑亚君 《辽宁教育》2012,(11):83-84
选读课文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此类课文既然被命名为"选读",就意味着教师处理它们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既可像精读课文那样"精雕细刻",也可如略读课文那样"简约丰成",更可按照教材要求取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这种编排形式教师们似乎并不陌生,因为不同版本的老教材中曾经也有过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又称半独立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三类。如果把这两种编排形式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名称上的不同而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就错了,务必要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