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繁盈  许月卿  张立金 《资源科学》2010,32(7):1333-1341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食物种类均存在消费地域性;④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将会显著增加,而粮食消费将会明显减少,鲜菜消费趋向稳定,其中农村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政策启示:①确立"大食物"新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扩大食物来源,满足居民食物需求;②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食物消费阶段,制定相应的食物安全策略,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其食物消费水平;③针对不同地区食物消费趋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区域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食物与营养安全研究是长期粮食安全研究的延伸,也是人民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而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食物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出食物与营养安全状况。本文基于食物营养成分视角,利用食物营养转化模型核算2003—2018年中国食物营养的生产和需求量,运用食物营养富缺指数刻画出中国食物与营养安全的整体态势。结果表明:①中国食物营养成分产量均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和食物贡献率有所差异;谷物类是热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第一大食物来源和增长贡献者,而脂肪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肉类;海域食物营养成分产量较小,但在单位营养含量、食物多样性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上都存在一定的优势。②考虑人口结构变化,中国食物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总量逐年上升,涨幅分别达到6.9%、7.6%和7.0%,人口增长是中国食物营养需求增长的第一大驱动力;而中国食物营养的人日均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③中国蛋白质供应一直处于绝对安全水平,热量长期处于相对安全及以上水平,脂肪长期处于相对安全和供应不足的水平。④中国食物损失和浪费量惊人,这也使中国热量和脂肪滞后4~9年进入相对安全和绝对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来较多关注食物中的粮食,而忽视畜产品、水产品等其它食物类型,使得在分析地区食物生产能力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统筹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强对地区间食物生产能力差异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各类食物的折算入手,以县为研究单元,从土地生产食物的现实能力、持续能力和潜力3个角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旨在对各县的食物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定量计算,其中现实生产能力、持续生产能力、产出潜力分别考虑的要素有单位食物生产用地的生产能力和食物生产用地变化指数,生产基础稳定性、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投入-产出能力,单位食物用地的食物生产潜力和食物用地的增长潜力。在此基础上,首先统一折算各类型食物为等谷量单位来计算各指标的具体值,并利用标准化方法将各指标值转换为可进行统一运算的标准值,然后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并计算而求得食物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值,最后根据其大小而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等5个级别,以便于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结论能得到较合理的解释,说明该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微波炉是利用微波将食物加热。微波炉能发出2450兆赫的超短波电磁波,令食物本身含水分子产生振动,分子间运动产生的摩擦热将食物加热。通常用火来加热食物时,热量是从外围开始传入的,热量在空气中散失比较大,耗能比较多。而微波炉的微波是从食物的内部向外开始加热,所  相似文献   

5.
每天我们吃掉的食物多种多样,而这些食物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呢?哪些食物搭配可以发挥最大效力呢?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特约专家伊莲娜、麦琪通过最新的营养学研究,发现了一些在协效性方面表现突出的食物,能够很好的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杜红亮  陈百明 《资源科学》2010,32(2):346-352
我国历来较多关注食物中的粮食,而忽视畜产品、水产品等其它食物类型,使得在分析地区食物生产能力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统筹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强对地区间食物生产能力差异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各类食物的折算入手,以县为研究单元,从土地生产食物的现实能力、持续能力和潜力3个角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旨在对各县的食物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定量计算,其中现实生产能力、持续生产能力、产出潜力分别考虑的要素有单位食物生产用地的生产能力和食物生产用地变化指数,生产基础稳定性、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投入-产出能力,单位食物用地的食物生产潜力和食物用地的增长潜力.在此基础上,首先统一折算各类型食物为等谷量单位来计算各指标的具体值,并利用标准化方法将各指标值转换为可进行统一运算的标准值,然后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并计算而求得食物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值,最后根据其大小而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等5个级别,以便于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结论能得到较合理的解释,说明该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杨雄雄 《百科知识》2007,(5S):10-12
今天,尽管我们餐桌上的大部分食物还是传统方式栽培和养育而产生的食物,但是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改造的食物已经悄悄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家家户户所用的烹调油中,大都食用过大豆油,而目前近一半的大豆都有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原因很简单,饿了呗!人体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新的物质和能量。不管消化道有多长,食物的吸收最终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完成。可它们无法接受比自己个头大的食物,因此食物只好在消化道的旅行中越变越小,而食物在人体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口腔。  相似文献   

9.
糖友对"升糖指数"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它能够告诉我们,吃了食物后,人体血糖生成的速度和能力。关于升糖指数认识的三错一对低"指数"食物多多益善。按"指数"选择食物的前提是平衡膳食,而不能因为低"指数"食物好就不加限制地食用,否则很可能造成饮食控制失衡。"指数"越低的食物越好。应该说,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而食品染色也是关注的热点之一。有些食物一洗就掉色,煮了之后会变色,放了一段时间还褪色,很多人觉得,是不是买回来的食物添加了人工色素?洗后掉色系食物内含水溶性色素食物色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顾名思义,水溶性色素很容易遇水溶解,发生掉色,而脂溶性色素则不会遇水掉色。黑果枸杞、黑米、紫米、黑花生、黑玉米、桑葚、  相似文献   

11.
食物也疯狂     
自在 《世界发明》2007,(6):85-90
什么才是美味的食物?这可能和你问一个广告人"什么才是好的广告?"的问题一样愚昧。食物因人的口味而异,不同的人也因此有不同的选择。从这一点上来说,选择食物和选择好的广告来欣赏都带有着天然的不可确定性——它们拥有着共同的感性特征,而感性是游离于这个世界上任何衡量标准之外的精灵。不过,正因为有了感性的思维我们才能感受美与惊喜,才能在品尝美味食物的同时为自己的眼睛奉上同样美丽的广告大餐。  相似文献   

12.
正不同食物冰点不同水在0℃以下就能结冰,但食物除了水分还含有大量的盐、糖等。因此,要想把食物冻结,并非温度达到水的冰点就可以,要保证温度足够低。让嗜冷微生物停止繁殖能引起食物腐败和致毒的嗜温菌在低于3℃的情况下停止产生毒素。而嗜冷菌得  相似文献   

13.
夏天,水果、食物等异常容易发霉、变质甚至腐烂。食物腐烂是怎洋的一个过程?食物又为什么为会腐烂,除了温度高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多路人马进攻食物其实,食物本身就是在不断发生着化学变化。比如番茄,在采摘之后还有一个继续成熟的过程,所以刚买回来后,要放一放再吃。这是一种好的变质,而通常我们说的变质是指变坏的过程,如番茄放得太久,  相似文献   

14.
一项全球食物消费综合研究显示,人类食物正在向以肉类为基础的饮食结构转变,而这对环境来说是个坏兆头。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15.
向阳 《百科知识》2013,(4):31-32
吃和喝给予人们营养和能量,所以吃与喝不仅与生命质量有关,也与寿命有关。早就有无数研究结果证明,吃什么喝什么以及怎么吃怎么喝影响着生物和人的寿命,现在,新的一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印证和丰富了健康食物与长寿的关系。抗氧化剂食物和高纤维食物过去的研究发现,食物中的抗氧化剂丰富可以让人延年益寿,而饮食中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西兰花、西红柿、蓝莓和苹果等颜色鲜艳的食物,是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异地消费,尤其是食物消费相比消费者惯常环境下的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本文针对旅游者的食物消费行为,以高原旅游城市拉萨市游客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在家和平时在外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对同一消费主体进行不同场景下食物消费的对比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影响旅游者食物消费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在外对粮食的消费减少,而对肉类、水果和酒水饮料的消费增加;在外和旅游期间食物浪费约为家庭食物浪费的1.7倍,旅游食物浪费比平时在外消费(非旅游)更为严重;旅游者旅游期间的食物消费支出明显高于家庭食物消费支出;不同群体间旅游和家庭食物消费变化差异显著,有宗教信仰的消费者在肉类和酒水饮料上消费变化更大;年龄、婚姻状况、旅游天数、就餐地点、就餐形式是影响旅游者食物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可为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并为合理引导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现代化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长寿。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愿望,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应运而生,许多人争相购买。然而那些价格昂贵的保健品未必是您的“健康之宝”。而黑色食物确是你名符其实的生命之侣。营养学家研究表明,自然界天然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它们的颜色体戚相关,其营养价值最佳的是黑色食物。因而,国内外许多营养学家倡导“黑色食物”。所谓“黑色食物”主要是指黑米、黑玉米、黑芝麻、黑枣、黑豆、豆豉、黑木耳及香菇、乌骨鸡、海带、紫菜、发菜等食物。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满足膳食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最小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仅考虑热量、蛋白质及脂肪等宏量营养素约束时,得到的食物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而加入微量营养素约束时,食物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但食物消费比例仍需优化;在营养组成和食物结构双重约束下所得的食物类别及消费量均趋于合理。②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与中国当前消费相比,畜禽肉类在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豆与坚果类和奶类在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增加。③与中国当前及其他典型食物消费结构相比,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在满足营养的基础上,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均较低,表明该优化结构满足可持续食物消费的目标。④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将使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减少312.2 m3/年、256.0 m2/年、425.1 kg/年。中国的现状是农业资源日益稀缺,通过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而且对食物消费引发的各类健康隐患具有改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14,(5):16-16
流言:喂金鱼时不能放太多食物,否则它会一直吃,直到撑死为止。真相:金鱼肠道短,容易吃多但不会把自己“撑死”。金鱼的饲料一般有活食(如鱼虫)和合成鱼食,在鱼食充分的情况下,金鱼一般都会吃撑,这将对鱼类脆弱的消化系统造成压力。饱食后的金鱼为了消化食物,需氧量会增加。而过量的食物在水中会被微生物分解而腐坏变质。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创新》2020,(2):14-15
人们每天都要消耗很多食物,而食物外包装也日益增多。据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制造约60千克包装垃圾,这些垃圾被运往垃圾处理厂或焚烧或掩埋。不管是被焚烧还是被掩埋,这些垃圾都会产生污染物。如果食物外包装能被吃掉,然后被消化,那么污染应该会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